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青島高新區創新驅動産業蝶變

青島高新區創新驅動産業蝶變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16 23:56:42

青島高新區創新驅動産業蝶變?國家高新區是地方科技創新的制高點,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呈現出多種發展模式其中,一區多園型占多數,在全國排名前20的高新區中,有16個屬于此類一區多園,簡單說就是一個高新區由分散的多個園區構成國家高新區為何會如此演進?又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這種模式的優勢?經濟日報記者日前走進青島高新區,一探究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青島高新區創新驅動産業蝶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青島高新區創新驅動産業蝶變(續寫春天的故事)1

青島高新區創新驅動産業蝶變

國家高新區是地方科技創新的制高點,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呈現出多種發展模式。其中,一區多園型占多數,在全國排名前20的高新區中,有16個屬于此類。一區多園,簡單說就是一個高新區由分散的多個園區構成。國家高新區為何會如此演進?又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這種模式的優勢?經濟日報記者日前走進青島高新區,一探究竟。

青島高新區誕生于1992年,今年剛好迎來30歲生日。成立之初,這裡是一個區3個園,之後逐漸增加到10個園,主園區為青島高新區。園區數量的增加,強化了青島科技創新實力。然而,近幾年青島高新區排名一度出現下滑。高新區創新優勢不再?重塑園區競争力勢在必行。

産業聚焦

“近幾年青島高新區排名出現下滑,評價指标體系調整是外因,發展有短闆是内因。”長城戰略咨詢青島公司總經理傅萌告訴記者,科技部在2020年調整了高新區評價體系,以前更加注重“質”,現在則注重“量質并舉”,對于經濟體量、企業營收占比、高新企業的數量和質量等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明确了全國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傅萌掰着指頭跟記者細數:“青島高新區多年來經濟規模和體量偏小;各園區内創新鍊、産業鍊、供應鍊不夠穩固;有主體但機制不暢,一區多園發展不平衡;管理模式存在弊端,各行政區易引發同質化競争……”這些問題如攔路虎一般阻礙着前進步伐。

痛定思痛,青島認識到必須以更高站位重新審視高新區。“我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地方就要加速建設創新型城市,必須發揮好國家級高新區的品牌優勢,通過聚焦産業打造科技創新優勢,讓各個園區形成‘科技群峰’,助推創新型城市‘主峰凸起’。”青島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青島高新區專委辦主任朱鐵一強調,青島對高新區發展的新思路,核心就是兩個字——聚焦。

為統籌協調各個園區,讓其“各自聚焦”,2021年7月,青島對高新區“一區多園”管理機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成立了“青島市國家高新區管理專題委員會”,由青島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長擔任“一把手”,通過領導班子和管理體制調整,形成了一個能夠跨行政區域調配資源的管理機構。“專委會的成立強化了對國家高新區一區多園的統籌管理和協調職能,打出發展全新‘組合拳’。”朱鐵一說。

過去,青島高新區各園區的産業聚焦度不夠,布局比較分散。對此,青島給各園區開出的“藥方”是“高度聚焦”。“我們要求園區既要注重量的增長,又要注意質的提升。要認真研究園區産業結構,選好主導産業,通過‘高度聚焦’來形成品牌優勢,通過頭部企業打造過硬的‘拳頭産業’,通過園區之間錯位發展、優勢疊加開創新格局。”朱鐵一說,通過對标一流高科技園區,結合自身優勢,青島市科技局為各園區定制了“個性化畫像”,幫助其确立主導産業。

走進青島軌道交通産業示範區,一眼望不到邊的高鐵試跑軌道線、綿延數公裡的中車四方公司廠區、星羅棋布的各類配套企業,彰顯出這裡世界級的産業優勢:中國第一輛“和諧号”、第一輛“複興号”在此駛出,以及全球首個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此下線。通過聚焦國家戰略和産業發展趨勢,該園區被确定為主攻高鐵地鐵整車生産、關鍵核心系統研發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關聯産業,并建設了我國第一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它的創建,讓軌道車輛99%的核心技術實現了國産化。”青島軌道交通産業示範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仇傅先說。

在不斷強化核心技術的同時,他們還堅持圍繞産業鍊打造創新鍊。在青島愛爾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個塗上塗料的雞蛋,摔到地上不僅沒破,還像乒乓球一般彈起的實驗讓記者大開眼界。“這是我們研發的一種新材料技術,目前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青島愛爾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焱告訴記者,“我們緻力于攻克各種新材料難題,其中,用于高鐵底部的水性防火塗料可在機車遭遇火情時迅速膨脹40倍,形成多道防線,産品性能領跑世界。北京冬奧會運送奧運健兒的專列,就采用了這種新材料。”他們還成功延長産業鍊,将自主研發的産品使用範圍擴大到多個領域。

在青島軌道交通産業示範區,像愛爾家佳這樣表現優秀的企業不在少數。産業上的“高度聚焦”使其成為青島首個實現全産業鍊産值超千億元的園區。

位于崂山區的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在聚焦虛拟現實産業打造産業鍊和創新鍊上也卓有成效。“我們通過引進高校、科研機構與園區内的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把應用基礎研究與技術成果産業化有機融合。”青島崂山區科技創新委員會科技創新部副部長賈文生告訴記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島研究院就是與歌爾集團深度合作引進的,北航的研究人員與歌爾的員工在此辦公,共同開展技術創新。”

“園區已集聚了上百家産業鍊企業和研究機構,在虛拟現實産業的研發實力與産業集聚度上,我們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青島崂山區科技創新委員會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促進部副部長李海濱說。

“現在10個園區均已确立了自身主導産業,力争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級的産業和科技創新集聚區。”青島市科技局副巡視員、青島高新區“一區多園”工作專班主任管崇亮說。

培育沃土

駕車行駛在青島高新區主園區,記者一路上接連看到多個帶有機器人字樣的公司門牌。“人工智能 高端裝備制造産業是我們的主導産業之一,機器人産業更是重中之重,如今已集聚了200多家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成為全國智能機器人産業高地。”青島高新區科技創新部副部長孫冠妮說。

為彌補高新區在“量”上的短闆,青島仍強調聚焦——聚焦主導産業,培育科技型企業群。“2021年,青島制定發布了‘沃土計劃’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方案,就是要量質并舉培育科技型企業群。”管崇亮說。

“要聚焦成功,既要趁早趕上産業風口,還要堅持不懈培育産業生态‘沃土’,兩者缺一不可。”青島高新區科技創新部部長蔡文靜深度參與了高新區智能機器人産業發展,深知過程的曲折和艱難。“聚焦主導産業培育科技型企業群,核心是要打造産業生态,其中科技創新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蔡文靜告訴記者,他們出台了“科創36條”,圍繞科技型企業培育全生命周期,打造扶持培育體系;對緊缺急需資金、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更是給予最高1億元建設運營資金支持。

産業鍊和創新鍊的完善,是産業生态的根本。“不少機器人企業落戶後,反映基礎研發是弱項。我們便通過各種方式引進高端研發機構,補足了技術研發短闆。”蔡文靜告訴記者。

産學研融合發展體系也是産業生态重要一環。“我們通過‘揭榜挂帥’形式,為院企合作架起‘科技金橋’。”孫冠妮告訴記者,“我們選擇了一個第三方平台和服務機構,把企業和科研院所聯系起來,每個企業都可以在平台上張榜發布所需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各類科研團隊、大學機構均可揭榜攻關。”

做機器人軟件服務的青軟創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一平台的受益者。去年,他們通過線上對接平台發帖尋找新型AI識别技術,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學青島研究院教授張新曼的揭榜協助,不僅解決了技術難題,還大大降低了研發成本。

随着産業生态日臻完善,不少優質的機器人産業鍊企業在青島高新區“壘窩築巢”。“我們選擇在這裡創業,正是看中這裡完善的産業生态。”青島盈可潤傳動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德義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專門研發制造工業機器人減震器的企業,因落戶高新區,才有了與當地大型智能機器人企業合作的機會。我們公司初創時僅有11人,不到6年時間,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聚焦産業培育生态,最終迎來了科技型企業的枝繁葉茂。目前,青島高新區主園區不僅培育了一批極具潛力的機器人産業鍊科技企業,還聚集了許多世界級及中國機器人龍頭企業——青島高新區的“科技群峰”之相初露端倪。

搶占高點

“‘科技群峰’不僅要放大‘量’能,還要搶占‘高’點,即科技創新制高點,創新型城市的‘科技主峰’才能高聳入雲。”朱鐵一向記者形象地描繪。青島高新區各園區把搶占科技制高點作為聚焦的主導産業核心目标之一,力求多點突破。青島藍色矽谷就在搶占海洋科創制高點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走進藍色矽谷核心區,濃郁的科研氛圍撲面而來:許多“高大上”的研發機構與高校研究院雲集于此。“在這裡,海洋科研脈搏一直與世界最前沿技術同頻共振。”青島科技局區域處的張凱告訴記者。

藍谷可謂中國海洋科研機構“集結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蛟龍”号母港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20多個“國字号”重大科研平台,以及20多所國内知名大學建設的校區、研究院或創新園均集聚于此,積蓄起強大科技競争力。

“在海洋科創領域,藍谷締造了諸多第一,搶占了諸多制高點。”青島藍谷管理局科技創新部部長劉玉龍告訴記者,這裡有我國首台自主設計的載人深潛器——“蛟龍”号;屢破世界紀錄、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的水下滑翔機——“海燕”号;填補了國内空白的“黑珍珠”波浪滑翔器……展示出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一些細分領域,藍谷也出手不凡。“我們的‘國信1号’已經研發成功,計劃今年5月運營。”國信中船(青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養殖技術部部長曲善村告訴記者,由國信中船和多家科研院深度合作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遊弋式智慧漁業養殖工船“國信1号”,将創造全球深海養殖新模式。

“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雙目攝像頭,能在海底直接識别出魚的大小、種類,以及其他生物的大小、尺寸,解決了海洋牧場、海上糧倉發展的‘痛點’。”青島森科特智能儀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新寶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網衣清洗機器人技術也打破了國外壟斷,擁有多項專利技術。

互通融合

“每個園區聚焦1個到2個主導産業,并非各行其是,互不幹預,而是要通過協調,讓各園區互通融合,産生1 1>2的化學反應。由此才能形成創新合力。”管崇亮說。

為實現互通融合,青島高新區在主園區建起智慧管理平台,囊括科研機構數據庫、企業數據庫等。通過智慧管理平台可精準導入、查找政策和資源,還能促進各園區産業鍊、創新鍊、資金鍊、人才鍊的深度融合。

青島高新區還積極推動各園區線下融合發展。“我們在研發氧化镓晶體時遇到了技術瓶頸,在高新區管委會協調推動下,與位于藍色矽谷的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研發團隊聯手,準備共建氧化镓晶體材料實驗室。”聚焦半導體化合物基礎材料研究的青島華芯晶元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高新區主園區,該公司董事長肖迪高興地告訴記者。

走進該公司生産車間,記者一路見證了從一塊基礎原材料到薄如蟬翼的晶片生産全過程。“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的技術儲備與産業化能力。”肖迪告訴記者,“氧化镓晶體是第四代新型的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已成為國際研究熱點與競争重點。我們與山東大學合作成功後,即可比肩國際前沿技術。”

“去年,我們在金家嶺金融區特别召開了‘一區多園’資源對接會,邀請了青島市科創母基金、平安證券、人保健康等多家金融機構以及60餘位企業代表參會,鼓勵各個園區企業用好、用足、用實科技金融政策。會後,各園區多家企業與金融機構建立起後續合作關系。”管崇亮說,“像青島自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就通過這次對接會,得到了青島銀行1000萬元科技貸款的支持,為其飛秒激光項目産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除了技術創新,在其他領域互通融合上,青島高新區也不斷推陳出新——青島市科技局在全國首創推出科技金融特派員制度。“目前,各園區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仍處于初創期,在融資規劃等方面存在困惑,科技金融特派員會給予這些企業很多具體性指導,進而推動企業發展。”管崇亮告訴記者。

通過“高度聚焦”攥指成拳和跨區域互通融合,青島高新區10個園區形成一股從未有過的創新合力。在科技部剛剛公布的2021年度全國157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結果中,青島高新區綜合排名位列第16名,比2020年度前進4名。在企業創新成果産出效率、節能降耗、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産業服務平台建設等方面表現突出,創新生态顯著提升。(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調查手記:有取有舍鑄優勢

随着政策優勢漸弱,國家高新區科技高地的優勢不再突出。為持續發展壯大,一區多園模式近年來逐漸興起。然而,由于延續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老思路,很多地區的國家高新區數量尚可,但科技高地優勢并未重鑄。

要重鑄優勢,高新區應聚焦産業鍊供應鍊發展大勢。

首先,要聚焦産業,既要瞄準自己獨特的優勢産業,更要勇于舍棄非優勢産業。對一個城市而言,能夠凝聚的資源有限,必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優勢産業上,産學研齊發力,人财物共動員,才有可能打造出一個獨具優勢的産業高地。隻有形成全國乃至世界級的産業高地,高新區的新優勢才能凸顯出來。

其次,要下大氣力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高新區聚焦的産業,大多屬于新興産業,這就決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将占主流,隻有形成“鋪天蓋地”之勢,才能讓産業鍊豐滿起來,讓産業活力迸發出來。這就需要政策、人才、資金、營商環境等各種要素配備齊全,營造出适合産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良好生态。

高新區要有世界領先的高新技術,由此才能與自身高點站位相匹配。必須打造自身獨特産業體系支撐下的科技高峰——這就需要培育具有世界級領先技術的企業。這種企業鳳毛麟角,因此既要善于從衆多中小企業中發現“種子選手”,支持其脫穎而出;也要善于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培育其茁壯成長,變成參天大樹。

國家高新區在品牌、人才等領域的優勢依然存在。要充分發揮自身既有優勢,把握聚焦産業發展大勢,打破制約聚焦的體制機制瓶頸,在聚多高上做文章,才能真正形成國家高新區新的“科技群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成)

來源: 經濟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