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11:48:03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遙記唐人曾詠歎)1

近日和朋友驅車前往鄉間觀看牡丹節盛會,期盼幾天,終解相思。其實我也不願意早上六點起來去二十幾公裡的地方看花,畢竟我暈車。但是門票上的那句詩詞實在是很吸引人,寫着“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福城。”

很耳熟,這就是劉禹錫寫的《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在劉禹錫的眼中,庭院中那開的妖豔的芍藥雖然美麗,但是格調實在是不高,其實我不知他是如何看出的?芍藥其實和牡丹長得很像,花朵都很碩大,簇擁着黃色細蕊,顔色多樣,自遠處觀,煞是好看。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遙記唐人曾詠歎)2

芍藥還有“将離草”之稱,在《鄭箋》中有說:“其别則送女以芍藥,結恩情也。”這裡意思是說在古代,男女交往離别時喜贈芍藥,以表情意,《詩經》是最早寫出芍藥象征之意的作品,裡面的“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勺藥。”把芍藥裡流露的情意展現的淋漓盡緻,而且芍藥也是古代雅人吟詠之物,為何在劉禹錫筆下芍藥就不如牡丹了呢?

不僅如此,夏日驕陽,蓮葉田田,一一風荷在他眼中還是不如牡丹。荷花出淤泥不染,濯清蓮不妖,是無數君子喜愛之物,可是在劉禹錫眼中總是顯得有幾分清冷不如他家牡丹那般熱情。後兩句他終于按耐不住自己的手了,大筆一揮寫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姗姗來遲,猶遮琵琶半遮面。因為我們的劉禹錫既沒有寫牡丹如何美麗,也沒有說它的描寫,隻是強硬地形容其是真真正正的國色天香,唯有此物盛開時才能引起人群嘩然。

這才是大詩人的神奇寫法吧,把芍藥、荷花具體描寫,體态觀感都已寫盡,但是那又能如何?還是不如他的牡丹,一對比一襯托,牡丹的美馬上就出來了。與芍藥一樣有着妖豔的姿态但卻比芍藥多幾分格調,有着荷花那孤傲的氣質,無形中又比荷花多幾分熱情。那麼如此,劉禹錫筆下的牡丹已經完勝,不必再比。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遙記唐人曾詠歎)3

他說芍藥不如牡丹有格調,我覺得可以從一個典故來看。跟我們的女皇武則天有關,話說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寒冬,武則天與一衆嫔妃、宮女在上苑飲酒賞雪,銀裝素裹,萬籁都靜,這時的武則天已經有些微醉。她瞧見白雪中竟然有一簇火紅的花束,與白雪交相輝映,清冷感覺,仔細看來,原來是紅梅已開。這可把我們的女皇高興壞了,她不禁又多喝了幾杯,醉意更甚。估計衆妃嫔覺得一花開太過單調,想讓女皇下旨給花神,讓其攜衆花開。女皇自來高傲,覺得既然自己已經是皇帝了,沒有什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于是她當晚便用白娟寫了首詩命宮女燒給花神。

詩篇如下: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詩把武則天的那種女皇威嚴展現的描摹盡緻,果然,豎日百花都在上苑開放,蕭瑟冬日竟似春朝。女皇滿意,但是花叢之中仍有一花含苞未放,細觀之竟是牡丹。女皇大怒,命人焚去其枝梗,貶去洛陽。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來年春日,牡丹還是如期開放,較以往,規模美麗更甚,後人稱其為焦骨牡丹以此來贊歎牡丹的不屈以及焦骨心剛。

當然故事編改過于誇張,可由此看出牡丹的更深含義倒也是成功,所以我覺得可能在劉禹錫的眼中,芍藥那種象征愛情的植物永遠無法框住他那種晴空一鶴排雲上的豪情,唯有牡丹這種典雅不屈的忠骨性子的花才能吸引住他的眼光,牡丹的雍容華貴忠貞不屈最終留住了劉禹錫,于是一花盛開,一人作伴。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遙記唐人曾詠歎)4

前面說到武則天貶谪牡丹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人們想突出牡丹的内心不屈,倒也未必我們的女皇是這般無理取鬧之人。唐人其實很愛詠牡丹的,周敦頤《愛蓮說》不是說過嘛,“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可能跟社會的發展有關吧,盛唐造就李白等狂人,當然也鍛造人們廣闊的眼界,在他們眼中牡丹這般大小華貴的花卉才符合盛唐的基調,于是文人競相拿起紙筆書寫牡丹,為其描妝為其添色。

牡丹确實好看,花朵碩大使人無法忽略,雍容華貴,嫩綠枝葉環繞那一朵朵嬌豔的花,粉、紅、白各色顔色應有具有,花瓣包裹着鵝黃細蕊,仿若新生嬰孩被父母細心呵護着。清晨,人不擁擠,風不聒噪,花瓣上還沾着晨起的露珠,清新滋味撲面而來,怪不得古人喜歡的呢!而且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我看見的牡丹都是一枝為王,不像其他的花那樣,枝幹上能簇擁兩朵同類,這可能便是它之所以高貴的原因吧,不落窠臼。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遙記唐人曾詠歎)5

當然,唐宋時洛陽的牡丹栽種得最多,開得最好,一度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寫《洛陽牡丹記》的歐陽修甚至說“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愛重之如此。”牡丹在他的眼中才是真真正正的花,牡丹的華貴美麗莊重将其吸引,在洛陽,别人說其他的花都要加個名詞來說明,唯有牡丹,一“花”字就能表盡。

所有牡丹乃是詩文常客,王建的《賞牡丹》已經不願用律詩和絕句來寫它,他脫離其字數限制,将牡丹的香、麗、華描寫得十分動人,且看:

此花名價别,開豔益皇都。

香遍苓蓤死,紅燒踯躅枯。

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

滿蕊攢金粉,含棱縷绛蘇。

好和薰禦服,堪畫入宮圖。

晚态愁新婦,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

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

牡丹不愧是國花等級的花,開場就是香漫國都,身價之高令其他花羞愧無助,香過荷花,紅過杜鵑,柔和光澤,妖豔四方。在王建的筆下,牡丹的香氣能夠用以熏制衣物,其姿态還可被畫進宮畫,如此牡丹,風流富貴卻也難以擺脫花期,春風吹起時,請細看這絕色,不然夏日來臨,就要等下個花期了。

還記得曹植的《洛神賦》嗎?裡面的句子我隻記得最美的那幾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這是曹植筆下的洛神,美麗的難描其貌,隻能借助萬物之美來叙述,但在徐凝的筆下,牡丹卻可與其媲美,他不禁将筆下的牡丹想象成洛神,翩若驚鴻,宛若遊龍,體态纖細,姿态優美。

晚遊城西開善院泛舟暮歸二首(遙記唐人曾詠歎)6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态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

當然,也有人不滿世人如此崇拜牡丹,其實我想悄咪咪地說一句特别主觀的話,牡丹确實很美,我自然是親眼所見,我隻是想不通古人的那種過于誇贊,好似其他花再美也難敵牡丹,這我還是覺得過了。

就說王溥《詠牡丹》一詩吧: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鬥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他就覺得牡丹隻是個花瓶可看沒有用,空有一根枝條,啥本事也沒有,棗花小小的卻能結果實,桑條雖然柔軟卻能養蠶吐絲,好像都比牡丹強。而且最諷刺的是,作者标題加了一個“詠”字,其諷刺之意更甚。還有唐代詩人柳渾的《牡丹》也聲明說以千金買牡丹不值當: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其實我覺得可詠可批,隻是個人認為喜歡一件事物不要過分誇贊,批判一件事物也不要過分貶低,不然這溶溶春日該如何度過呢?相信牡丹也不願意自己褒貶不一吧,畢竟它的盛開本意就是為了點綴春天。

作者:盈昃,一個愛詩詞、愛江南的人。幻想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願望是“一生好入名山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