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紅杏出牆”詩,無疑非南宋葉紹翁的那篇《遊園不值》莫屬,詩雲:“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如今我們提到“紅杏出牆”可以喻意妻子有外遇,或代表着“越出常理的情愛”,屬于不正當男女交往。
今天我遺憾的告訴大家,這真的是被誤讀了,它的原意其實非常的優美和高潔的。
最早的“紅杏出牆”詩
最早的“紅杏出牆”詩是晚唐詩人吳融《途中見杏花》: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曙莺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皇州。
怎麼賞讀呢?以杏花怒放為感興的發端,贊美帝鄉。全詩流露出的是對帝鄉無限的思念之情。這首詩中的“紅杏出牆”,僅僅是詩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鄉情緒的媒介而已,而不含有言外之意。
後來的“紅杏出牆”詩
金代劉豫的詩《杏》:
竹塢人家瀕小溪,數枝紅杏出疎籬。
門前山色帶煙重,幽鳥一聲春日遲。
這是一篇寫實景的代表作。
陸遊也寫過一首詩《馬上作》:
平橋小陌雨初収,淡日穿雲翠霭浮。
楊栁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
這首詩比葉紹翁的稍微早幾十年,但在寫景上與葉紹翁頗為相似。從時間先後來看,貌似葉紹翁效法了陸遊。但從韻味和意境來看,陸遊的詩其實不如葉紹翁的《遊園不值》。
葉紹翁《遊園不值》的妙處
“遊園不值”一詩,已然入選《千家詩》,其選者曰:“詩題‘遊園不值’,意思是詩人去朋友的花園遊玩,可園主人不在,園門緊閉,隻能欣賞到牆頭伸出園外的一支紅杏,并由此而得此詩。前兩句寫詩人高興而來但叩門不開頗為掃興,後兩句得來十分珍貴,一個‘關’字,一個‘出’字,卻使情緒急轉直下,失望中忽見濃濃春景,不覺一喜。同時,也向人們昭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頑強的生命力,勃勃生機是很難禁锢扼殺的,詩文妙趣橫生,活潑感人。”
如此理解可否?當然可以,但常言道“詩無達沽”,尚未切合葉紹翁的其人其品及其追求的實質,需要重新解讀。
應嫌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二句寫詩人想去訪問一位隐士園亭。但輕輕敲門,隐士的小院柴扉不見打開。于是詩人推測道,這可能是擔心遊客們的“屐齒”會踩傷他家的青苔吧。暗指主人不願意就俗。
主要着落在“蒼苔”二字上。《陋室銘》雲:“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采用劉禹錫的這一聯想,詩的下句意思就明顯了。“紅杏出牆”在這裡不僅是寫景,還有了韻外之意:“你的品德修養深厚,聲名遠播,就像這牆頭的紅杏一樣,是遮掩不住的。”
也就是說,“紅杏出牆”在這裡,既有對隐士品德的贊賞和敬仰,又有對隐士拒不見客态度的一種善意警醒,當然也似乎頗有微詞。首尾照應,意脈貫通,可謂深有意味。
說清楚了吧?
“紅杏出牆”原先并非貶義或中性詞,它是一個極其優美的詩歌藝術意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去正确解讀和傳承,而不是肆無忌憚的調笑和曲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