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蚯蚓并不陌生,它們生長在肥沃的土壤裡,或是藏在石頭、磚頭和瓦片下面。
特别是在一場大雨過後,經常可以看到蚯蚓爬出洞口,很多都會在太陽底下暴曬緻死。
這種現象,至今學術界衆說紛纭。
有人推測是洞裡進水了,蚯蚓怕水紛紛出逃,即使被暴曬也不回洞,直至被曬死,但後來人們發現蚯蚓可以在水裡存活。
現在大多認為是洞裡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緻使蚯蚓爬回地面。
蚯蚓被認為是一種很浪漫的軟體物種,因為它們有多顆心髒。
蚯蚓的卵
01蚯蚓之間的愛情是怎麼發生的?它們又是怎麼繁殖後代的呢?
蚯蚓看似簡單,實際上它們的身體構造較為複雜。
從一開始,蚯蚓就是為了浪漫而生的,因為大多數蚯蚓都有四到五顆心髒,三心且能二意,這注定蚯蚓都是多情的種子。
蚯蚓同其它物種一樣,它們最大的職責就是找到配偶、交配并繁衍後代。
蚯蚓在幾個月到一歲大的時候便會長出戒指狀的環帶,被稱為生殖帶,這代表它們已經足夠成熟,可以開始外出尋找交配對象了。
蚯蚓的卵
02管狀無脊椎動物靠尋找伴侶來分享沃土和美好時光。
蚯蚓通過追蹤泥土或落葉層裡的氣味來尋找它的侶伴。
它們通過剛毛固定身體來四處爬行,然後用肌肉向前推動,一個小時基本能推動向前一米左右,但在泥土裡,速度要更快一些。
蚯蚓具有負趨光性的行為,生活在潮濕、疏松、肥沃黑暗的土壤中,主要以腐爛葉子為食。
在泥土裡,它們會為土壤和樹葉中的細菌、微小真菌提供養料,等養大了再連同泥土一起吃掉。
大部分的蚯蚓每天可以吃掉相當于自己體重一般的食物,它把泥土吃進體内,将微生物吸收,然後把不能消化的沙土排放出來。
如何區分蚯蚓的口和肛門?
蚯蚓的頭部不明顯,由圍口節及其前的口前葉組成。
口前葉膨脹時,可伸縮蠕動,有掘土、撮食、觸覺等功能。
圍口節為第一體節,口位其腹側,口前葉下方。
肛門在體尾端,呈直裂縫狀。
另外,在生殖季,靠近生殖環一端的是口,另外一端則是肛門。
每條蚯蚓都要遵守以下兩條自然法則:
1、必須通過彩虹色的皮膚呼吸,沒錯蚯蚓的皮膚是彩色的。
2、一定要繁衍後代。
放大後的蚯蚓皮膚
04所有的蚯蚓都是雌雄同體,但它們不會和自己交配繁殖,這就是所謂的雌雄同體異體受精。
雌雄同體會使它們找到配偶的機會加倍,當他們找到配偶時,他們不會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
它們的皮膚會分泌出黏稠液體,兩條蚯蚓在黏液中頭朝向尾,尾朝向頭彼此纏繞交合。
蚯蚓在交配中會擠進彼此的生殖帶裡,再從生殖帶裡穿出來,看起來兩條蚯蚓像是合成了一條蚯蚓。
蚯蚓會在彼此的生殖帶裡推動、摩擦,它們互相擠壓,将自己的雄孔對準對方的受精囊孔,把精子攝入對方的受精囊中。
它們可以連續交配一個小時,彼此交換精子。
但它們在溫柔的親昵中也有陰暗的一面。
纏繞在一起時,蚯蚓會用它們尖尖的剛毛刺傷對方。
這些傷口意味着受傷的配偶不會很快與其它蚯蚓勾搭在一起,蚯蚓也是會嫉妒的,畢竟長了四、五顆心髒,總有一顆是嫉妒之心。
受精後的蚯蚓會由環帶處分泌黏液,黏液硬化,包住由雌孔排出的卵,随着肌肉的推進至受精囊孔處,釋放精子,完成受精,最後由頭部推出形成卵繭。
每個卵繭中可以孕育一個或多個受精卵。
在适宜的條件下,性成熟的蚯蚓能每月繁殖一次。
剛産下的卵透明,呈橢圓或紡錘形,最初呈乳黃色,7天左右即變成紅色,再經7天左右,即可孵化成小蚯蚓。
小蚯蚓至60~70日齡,就性成熟了,可以開始外出尋找配偶了。
如此往複循環……
生生不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