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依依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隻為風月情濃。
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
一朝入“紅樓”,終身夢不醒;有夢不醒在“紅樓”,不醒入夢境迷離。
《紅樓夢》夢境詭異,險象叢生,若能破解,那或許可稱得上夢裡看花……
是的,是花。
金陵十二钗,是朵朵嬌豔美麗,搖曳多姿的花兒。
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落英缤紛,斑斑紅雨,似嬌弱别緻的桃花。
薛寶钗,猶那雪白山茶花,朵朵,冰骨玉肌;瓣瓣,羊脂美玉。心機人緣皆比。
賈元春,國色天香,如牡丹般不妥協不媚俗的高貴品質和清醒頭腦。
賈探春,一株帶刺紅玫瑰,香甜雅潔。移植他鄉,綻放異彩。
賈迎春,猶柔弱的迎春花,溫柔和順,甘心擺布,不知反抗,直至花謝花落。
……
秦可卿,袅娜纖巧,溫柔和平,神秘朦胧,來去匆匆,如“月下美人”昙花。
其實,似花還是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曹雪芹筆下的人物,生動自然活靈活現,而“金陵十二钗”個個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堪稱“經典”人物。秦可卿是排在“金陵十二钗”最後,卻是最先離世的。
小說作者除感慨身世忏悔情孽兩點外,書中主要的人物就是十二钗了。這些内容都為表現以賈府為代表的家族沒落、社會沒落這一主題。那麼,秦可卿的死,應該是整部小說之關節。從秦可卿第五回出場到第十三回死去,人物描述并不多,但這一藝術形象卻特别地值得推敲、琢磨。前後九章内容,但由秦可卿直接或者間接引發的故事涉及頗多,許多人物的性格都在此得以體現,王熙鳳性格在此也得以凸現。例如:捉弄賈瑞、協理甯國府和弄權鐵檻寺等重要内容。隻不過作者寫的朦胧而虛幻,使得讀者自覺不自覺地掉進作者精心設置的陷阱,且在如夢似幻,幻影憧憧中樂此不疲。
《紅樓夢》第五回寫道:“因東邊甯府中花園内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賞花。是日先攜了賈蓉之妻,二人來面請。”這可以說是秦可卿的第一次正面出場。對于秦可卿,賈母的評價是:“賈母素知秦氏是個極妥當的人,生的袅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婦中第一個得意之人,見他去安置寶玉,自是安穩的。”聽到賈府最高權威者賈母的評價,我們隐隐感受到秦可卿在賈府的人緣與地位非同一般。接下來,作者就勢對秦可卿卧室進行一番頗有深意的精雕細刻。
(賈蓉)
生前的秦可卿,作者大多是側面烘托,反複皴染。為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化,作者第八回直接交待秦可卿出身:其父秦業現任營繕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當年無兒女,便向養生堂抱了一個兒子并一個女兒。誰知兒子又死了,隻剩女兒,小名可兒,長大時,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風流。因素與賈家有些瓜葛,故結了親,許與賈蓉為妻。
通過叙述,我們大體知道:秦可卿是營繕郎秦業從養堂抱來的一個孤兒;她又是賈母重孫媳婦中第一個得意之人;她還是警幻仙姑的妹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也。一系列描寫,我們似乎看到一個出身似貧寒,但鮮豔妩媚、袅娜風流而生活又極其的奢華高貴的女人。所有這些,都為秦可卿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同時,也給許多讀者乃至衆多紅學家留下諸多待解的謎團。
我們還是擱置秦可卿的神秘出身,先随着秦可卿進入王熙鳳的神秘夢境。
《紅樓夢》寫作随處用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手法,其結構安排更是自然精巧不着痕迹。每一個故事情節的設置,必有其發生發展的自然性、必然性及合理性。例:香菱入園,必得打發那薛呆兄遠走方可。故有了後文薛呆子離家避羞,香菱得以進入大觀園。
(秦可卿與賈珍)
那麼,秦可卿的托夢同樣需要這樣一個巧緣。那就是黛玉之父林如海病重,賈琏陪着林妹妹回了揚州——“話說鳳姐自賈琏送黛玉往揚州去後,心中實在無趣,每到晚間,不過和平兒說笑一回,就胡亂睡了……”秦可卿就是在這時候,趁隙入夢的。
現在,我們一齊來看看《紅樓夢》中第七集秦可卿如何托夢與王熙鳳的。看原文——
秦氏冷笑道:“嬸娘好癡也!‘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複始,豈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榮時籌畫下将來衰時的世業,亦可以常遠保全了。即如今日諸事俱妥,隻有兩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則後日可保無患了。”
秦可卿不愧是賈母眼中重孫媳中最得意之人,其見識的确高于一般閨閣中人。秦可卿夢中情感真摯,是想挽救賈府?還是報答賈母及衆人之恩?秦可卿一番托語,從另一方面看也無意間讓讀者看到了賈府這座大廈傾覆的最終結局。試看夢中秦可卿的幾句俗語(說是“俗語”,其實一點不俗)。
1、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周易·豐》中有“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其“昃,是太陽偏西;盈,說的就是月亮圓了;食,就是虧。”亦即:“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紅樓夢》開篇曾借冷子興之口:“如今這榮國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第十八回省親賈府奢糜到極緻。這無不表明賈府已走到頂峰。
2、登高必跌重。這句話其實與第一句意思相近。夢中秦可卿曾說“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将百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經營,賈府登峰造極。但高處不勝寒,高處未必穩,“登高必跌重”,物極必反。
3、樹倒猢狲散。秦可卿的話震耳發聩。無論是懷抱賈府的“猢狲”,還是依附于朝中權貴的“猢狲”,一旦樹倒便四處逃散。
4、盛筵必散。再盛大筵席,總有一散。即再美好的事物,終有消散。第二十六回紅玉就曾說過:“……俗語說的好,‘千裡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第七十二回司棋因同表哥在園内幽會,被鴛鴦無意間撞見,她回去後吓病了,鴛鴦去看她。書中寫着:“……我的姐姐,咱們從小兒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再俗語說:‘千裡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再過三二年,咱們都要離這裡的。”
且不說小紅和司棋說的“千裡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就連林黛玉都曾對這個家族未來表示擔憂。紅樓夢第六十二《憨湘雲醉眠芍藥裀 藥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寫道:“……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檢,必緻後手不接。’”足見賈族命運岌岌可危。
5、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按劉心武先生的說法:萬物生長的春天已過,所有的繁花都會凋謝,各人顧自各人吧;另一種解釋是三春是指元春、探春、迎春,即元迎探春之後,賈府必敗,其餘諸芳隻能各奔前程,一場盛筵終必散。
這些,無不在暗示處“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的賈府,将“盛筵必散、物極必反”。
最值得一提的,秦氏所給建議中的“趁今日富貴,将祖瑩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并将家塾亦設于此”。其見識遠見真的非常人可比。
雖是夢境,但賈府現實的确如是。最具代表性的兩件事,可見一斑:秦可卿,一個賈府小輩,棺材竟用“拿一千兩銀子來,隻怕無處買去”樯木。停靈四十九日,單請禅僧道士就三百餘人。送殡隊伍“壓地銀山般”, 達官貴人、王侯命婦的路祭竟排了半條街。再看元妃的省親:園内各處,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争輝……耗費近五萬銀兩。連賈妃看了都“默默歎息奢華過費。”
确确實實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
無論是借“假語村言”敷衍,還是奴仆小人谶語,都預示賈府最終結局。這“筵席”,散場是必然的。
總之,恍惚間的托夢,即透露了賈府最終結局,也表明了秦可卿的心迹。秦可卿臨死前想為賈府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或緣于報答賈母及一家子對其的信賴(賈母眼中的秦可卿是“乃衆孫媳婦中第一個得意之人”);抑或是以此來減少自己内心罪惡感。總的來說,秦氏找到“脂粉隊裡的英雄”王熙鳳。想讓其為賈府子孫考慮,做好退步抽身打算,但夢中王熙鳳,想的是“如何永保無虞”(其實,世人無不如此,隻有見了棺材才掉淚)。看來,秦可卿想以托夢來驚醒夢中之人實是不易。
總之,紅樓第一夢,為整部小說定好了基調。當然,這一夢也為小小營繕郎女兒披了層神秘面紗。但說到底還是“真做假時假亦真,無為有時有還無。”
秦可卿生時神秘,去時朦胧,如夢似幻,随風而去。觸摸掠過的陣陣輕風,遠望飄過的片片雲霧,倏地,一粒晶瑩的淚滴,閃閃發光,酸酸楚楚,悄然落下……
人,終将會有夢醒時分。
詩雲:一步行來錯,回頭已百年。
古今“風月鑒”,多少泣黃泉。
【作者簡介】依依,中學語文教師。
推薦:
後宮佳麗三千,唐高宗為何偏偏寵愛父親的妃子武則天?
秦可卿,潘金蓮?
秦可卿是廢太子胤礽的女兒?-百家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