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06:01:25

前一陣子,天氣特别熱,但是鄰居有一個孩子卻感冒了。孩子媽媽很奇怪,"這夏天,一般人都是怕中暑,我家孩子怎麼就發燒了呢?",家裡空調溫度剛好,也沒有讓孩子吃冰的食物,孩子卻發燒了。

經過了解,才知道小林經常會帶孩子去兒童泳池玩耍,現在幼兒遊泳課可是熱門課程。但是每次孩子遊泳後,小林并沒有把孩子馬上擦幹穿上衣服,這樣身上的水分會帶走孩子體内的溫度,他的肌肉開始發顫,身體會産生更高的熱量,因此就發燒了。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

夏季到了,除了預防孩子中暑之外,各位家長還需要确定孩子的體溫是否正常,避免孩子發燒。兒童的正常體溫約為36.4℃左右,而發燒一般是在38℃以上。

發燒是身體生病或感染的标志,也是免疫系統健康的标志。發燒有助于殺死導緻發燒的感染,細菌和病毒。如果您的孩子體溫高于正常水平,您的孩子會發燒。兒童發燒盡管本身并不危險。然而,尤其是新生兒的身體更加脆弱,發燒可能會有嚴重的問題。

測量孩子體溫的方法

當孩子表現出身體不适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下意識摸一下孩子的額頭,但是要确定是不是發燒了,就需要用一個溫度計獲得孩子的體溫。

(一)、測量部位及操作方法

1、直腸

該部位适合0-5歲的孩子使用,這是最可靠的測量發燒的方法。當溫度高于38℃,就是發燒了。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2

首先打開數字溫度計,用涼爽的肥皂水将溫度計沖洗幹淨,用凡士林潤滑溫度計的尖端;然後,讓孩子趴着并膝蓋彎曲,将潤滑的溫度計插入1.3至2.5厘米的直腸内。最後,大約1分鐘後,聽到哔哔聲,取下溫度計并讀取溫度。記得要再清潔一下溫度計。

2、口腔

對于5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使用口腔測量方法,因為他們很難将溫度計在舌頭下保證足夠長的時間來測量溫度。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發燒的溫度是在37.8℃以上。

首先要做好清潔工作,然後将溫度計的尖端放在孩子的舌頭下方,讓孩子嘴唇閉合約1分鐘。當溫度計發出信号表示已完成并讀取數字時,取出溫度計。如果您的孩子在測量前有進食或飲水,等待15分鐘後再測量他的口腔溫度。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3

3、腋下

這種測量對于什麼年齡段的孩子都适用。腋窩方法常常用于檢查新生兒和幼兒的發燒,但它不如直腸溫度準确。如果腋窩溫度沒有發熱,但孩子感覺不适,還是需要進行直腸測量。

将溫度計放在孩子的腋下時,把溫度計的尖端放在孩子腋窩的中央,保證孩子的腋下夾緊溫度計。将溫度計放置約1分鐘,直至聽到"哔"聲,取下溫度計并讀取溫度,大于37.2℃就可以确認為發燒了。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4

4、 額頭

這種操作方法得到的溫度比較快,隻要打開溫度計,輕輕地将溫度計掃過孩子的額頭,取下溫度計就可以讀取數字。

5、耳内

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對他們的耳内進行溫度測量,先輕輕拉動孩子耳朵,再将其拉回,這有助于拉直孩子的耳道,并在耳朵内部形成一條通向耳膜的清晰路徑。然後用幹淨的探頭尖端伸入孩子的耳内,擠壓并按住按鈕一秒鐘,最後取下溫度計并讀取溫度,看看是否高于38℃。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5

(二)、溫度計不同類型

1、玻璃水銀溫度計

水銀溫度計曾經測量溫度的主要産品。但現在不建議使用水銀溫度計,因為它們可能會破裂會使汞蒸發并被吸入,會造成汞暴露和中毒的風險。

2、數字溫度計

數字溫度計的材料一般都比較安群,而且易于讀取并可快速測量溫度。這種溫度計使用電子熱傳感器記錄體溫。它們可用于直腸,口腔或腋窩,但腋下溫度通常是三者中最不準确的。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6

3、數字耳溫計

這種溫度計使用紅外線掃描儀測量耳道内的溫度。但是耳垢或者耳道彎曲會影響耳溫計溫度的準确性。雖然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耳朵讀取溫度讀數,而且速度快,但價格相較于其他數字體溫計來說更昂貴,還有嬰兒的耳道比較小,容易出現誤導性的溫度值。

4、颞動脈溫度計。

這種溫度計使用紅外掃描儀測量前額颞動脈的溫度,這種類型的溫度計即使在孩子睡着時也可以使用,隻要掃一下孩子的額頭就可以獲得孩子的體溫。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7

孩子發燒的症狀

嬰兒發燒的一個常見迹象是額頭發燙,《中醫育兒》中說道"但即使額頭不燙也并不意味着寶寶沒有發燒",所以要觀察孩子的其他症狀。這些症狀包括:

1、睡不好覺

孩子發燒後常常難以好好睡覺,身體發熱雖然會嗜睡,但卻是過度困倦、昏昏欲睡的狀态。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如果睡眠少,對身體發育是不利的。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8

2、吃得不好

發燒會影響胃口,孩子可能吃得很少,甚至不吃。就算給他們平時喜歡吃的東西,在這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食欲也很低。

3、變得不活躍

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在發燒後也會變得不活躍起來,發燒會使得他們很疲憊,變得不愛笑不愛動。

4、驚厥或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卻也是孩子發燒後的一種症狀,并且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如果孩子出現驚厥等類似情況,要立刻帶孩子就醫。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9

5、 呼吸困難

發燒後孩子在他們的額頭,背部或胃部感覺比平時更熱,甚至會出現持續的喘息或者咳嗽。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呼吸狀況,避免孩子出現更嚴重的危險。

6、 容易煩躁

就算是成人發燒都會感覺很不舒服,孩子也會不舒服,非常容易感到煩躁,并且難以冷靜下來,常常會大哭大鬧。

7、 出現脫水現象

發燒時間長了,孩子會出現脫水現象。比如口幹,或者哭的時候沒有眼淚等等。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0

孩子發燒的原因

發燒不是一種疾病 ,它被認為是一種疾病的症狀。寶寶可能因為多種原因發燒,香港兒科醫學會表示,最有可能是感染。發燒通常表明您的孩子的身體正在與疾病作鬥争,并且免疫系統正在發揮作用。

1、 受到病毒感染

如果您的寶寶發燒,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着他可能感染了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比如,、、或更嚴重的感染,像或也可能引起發燒。

2、對疫苗的反應

一些嬰兒和幼兒在接種疫苗後會發燒,這種發燒應該很快就會消失,如果家長有任何疑慮,可以咨詢一下兒科醫生。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1

3、 體溫過熱

比如孩子穿着太厚,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冬天都會讓孩子身體的熱量過多,導緻發燒。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裡呆太長的時間,不僅會中暑,還極易容易發燒。

4、 出現積食

在《脈經》種就提到,孩子如果吃得太多也會發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吃得多,孩子消化不了那麼多的食物,而這些食物的熱量都會積滞在孩子的體内,就會讓提升升高。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2

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孩子發燒了,除了帶孩子去醫院,家長也需要知道怎麼護理來緩解孩子的症狀。那麼,家長可以參考一下以下的建議:

1、 避免孩子脫水

家長要保持孩子體内有足夠的水分,比如可以給孩子多喝一點母乳、配方奶粉或者是水。多讓孩子喝一些水,保持他們體内的水分需求,而且對于退燒也有幫助。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家長常常忽略的事情,發現孩子發燒後,記得給孩子及時補水。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3

2、 用溫水給孩子洗澡

發燒後,孩子不僅不能洗冷水澡,熱水澡也不合适,最好的就是溫水。在孩子洗澡之前,家長需要感受一下水溫是否合适。

3、 給寶寶穿上合适的衣服

如果你的寶寶發燒,可以拿走一點毯子和衣服,這樣可以讓熱量離開他的身體,幫助降低體溫。但是不要脫掉你孩子的所有衣服,否則可能會因為太冷并開始顫抖,這會使身體産生更多的熱量并導緻體溫再次上升。

另外,建議家長給寶寶穿一些淺色的衣服,深色的衣物容易吸收熱量,不利于孩子的體溫下降。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4

用溫水給孩子洗澡或者擦拭,減去孩子的衣服能讓孩子體溫迅速下降,家長可以先用這兩種物理方法幫助孩子降溫。

4、帶孩子看醫生

如果您的寶寶未滿1個月并且發燒,要立刻帶孩子去看醫生,6個月以上的孩子發燒時,如果情況不算是很嚴重,可以在家中治療,但是發燒持續超過72小時,他們也應該去看醫生。在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要向醫生詢問劑量并閱讀包裝說明。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5

建議家長在家中備一支溫度計,當孩子身體發生不适,可以先測量一下孩子的體溫,看看是否發燒感冒了。夏季不僅容易中暑,也是發燒的高峰階段。确認孩子的體溫正常,幫助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夏天,是每位家長都應該做的。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産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媽粉絲圈,點擊加入,更多科學育兒知識在那裡等你哦!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迹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于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好(孩子發燒有件事比退燒更重要)16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 文内如果有錯别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于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