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網以來,熱銷女裝品牌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如果你以為他們隻關心線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熱銷品牌在線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ONLY、VERO MODA繼續領跑的同時險象環生,ETAM、ESPRIT已明顯掉隊,太平鳥女裝和拉夏貝爾正在逐步占領商場中的重要位置。
熱銷女裝添新面孔
近兩年,消費終端的品牌面貌發生了一些變化,先是ETAM、ESPRIT等品牌縮減店鋪數量和面積,很多年輕人的時尚品牌清單内已經不再包括它們了。3年前,凡是定位中端及以上的商場中,最吃香的品牌要數ONLY、VERO MODA、Ochirly、ETAM、ESPRIT,以及依戀旗下女裝品牌,稍大型的商圈中必然會有ZARA、H&M在列。
而現在,ETAM、ESPRIT幾乎成了陪襯,新晉名單中卻多了拉夏貝爾(La Chapelle)、太平鳥女裝等“後起之秀”。這些女裝品牌迅速占領商場中的重要位置,成為商場中的新寵兒。
旗下擁有ETAM品牌的艾格服裝零售集團2014年曾發布業績公告表示,2014年其在中國市場已相繼關店88家,且業績呈下滑趨勢。業績一直不佳的ESPRIT品牌,近期業績進一步惡化。今年上半年,ESPRIT在亞洲最為重要的中國市場營收額下跌21.6%。
與ETAM和ESPRIT業績下滑、持續關店境遇完全不同的是,太平鳥女裝和拉夏貝爾正在逐步占領商場中的重要位置。
記者發現,太平鳥女裝的良性發展,與萬達集團的合作有直接關系。2008年太平鳥在甯波鄞州萬達開設第一家店,開始并不被看好,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選擇的正确性,二者合作的契合點在于,都是吸引比較年輕、相對時尚的群體。
已經成功上市的拉夏貝爾被喻為中國版ZARA。2014年10月9日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闆上市,據公開數字顯示,2014年底收入78.14億元,同比增長25.5%。公司表示,收入的增加主要是零售網絡擴充以及同店銷售增長所緻。2011年底拉夏貝爾零售網點數量為1841個,到2014年底已經達到6887個,除了10%位于一線城市,其餘均位于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此外,2015年預計還将新開店1500家。
绫緻女裝業績領跑的背後
在傳統的百貨商場中,绫緻集團麾下女裝品牌ONLY、VERO MODA依然占據着重要地位,在千元以下的女裝市場中,依然保持熱銷。
根據北京商業信息咨詢中心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ONLY幾乎實現了北京地區全年銷量榜單的第一名,VERO MODA則緊随其後,銷售額排名同樣居于前十名。今年1~3月,ONLY、VERO MODA盈利勢頭不減,千元以下市場中仍然領先于其他品牌,上海的業績同樣不俗。
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提供的1~3月全國銷售數據中,ONLY、VERO MODA依舊是前十名榜單的引領者。不得不承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中,ONLY、VERO MODA一直是中低端市場的引領者,沒有之一。
盡管有着傲人的銷售數字,但随着ZARA等快時尚品牌襲來後,绫緻集團女裝因客群與快時尚品牌有很大程度的重合,而受到沖擊。而其在中國“透支性”的過度發展,導緻的種種問題也早已被業界所诟病。
而本土熱銷女裝方面,拉夏貝爾和Ochirly的業績雖略低于绫緻集團的姐妹花,但不斷刷新的銷售數字和排名,展示着品牌仍在不斷發力。
值得指出的是,Ochirly在全國有超過1000家門店的品牌,以入駐中高端百貨商場為主。2012年,善于資本運作的Ochirly收到了LVMH集團的橄榄枝,這家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買下歐時力10%的股份,交易規模高達2億美元。不同于國際快時尚品牌慣用“與大牌設計師合作”的手法,Ochirly是真的帶上了LV的基因。
無法冷靜的國際快時尚
從2006年開始,以ZARA為首的衆多快時尚品牌進入國内市場,ZARA、H&M、UNIQLO、GAP、C&A、Forever 21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門店總數不斷攀升。然而,快時尚品牌将如何發展仍需冷靜看待。
在經曆了長達10年的飛速發展後,UNIQLO、H&M、ZARA、GAP、C&A五大傳統快時尚品牌的開店計劃仍未停止。據上海仲量聯行報告顯示,H&M今年将在中國新開80家門店,而ZARA預計開設60家,UNIQLO将開設100家,總部位于美國的Forever 21在中國已有9家門店,并計劃新增50多家。五年内,ZARA将“無處不在”,UNIQLO也将如此。
在素有北京金街的王府井商圈中,記者發現北京apm購物中心1~3層的黃金鋪位,依然矗立着快時尚品牌店鋪,以及巨大的品牌logo,ZARA、H&M、GAP、Forever 21、UNIQLO等不僅店鋪面積大,躍層設計無縫鍊接男、女、童裝及配飾區,雖然隻是簡單地在挂通上陳列着服裝,進店消費者依然不少。
有人說,有多少快時尚品牌店即将開業,背後就有多少購物中心正在興起。
的确,除了快時尚品牌自身快速發展的需要,商業系統給出的優越待遇也使得這些品牌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為了引入快時尚品牌,新開業的購物中心給予裝修補貼、降租金,在業内已經成為“新常态”,而且動辄擁有底商和躍層的專賣店,讓其他品牌望而生畏。而以前,此種待遇隻有LV、GUCCI、PRADA等奢侈品品牌才能夠享有。
市場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快時尚?
對于快時尚品牌來說,最好的光景似乎已經過去。經濟增長趨于平緩、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等因素已成為躲不開的難題,而快時尚品牌中的佼佼者ZARA的母公司2014年公布的上半年财報顯示,上半财年利潤下跌2.4%。
同時,近些年消費者對快時尚品牌終于有了些許倦意,一位網友表示,“我感覺H&M的衣服,除了純棉打底衣比較好穿,别的都很差,雪紡的不管是ZARA、H&M、Forever 21,還是UNIQLO,質量都很一般。”同時,關于快時尚服裝質量問題的反饋聲不絕于耳,每年的質量黑榜中,快時尚品牌均有上榜。
關注紡織服裝周刊 請長按二維碼
關注TA潮報 請長按二維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