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102壹
壹:一場驚天大案引發的“數字革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簡簡單單的數字,為何要另外創造出大寫數字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追根溯源,還和兩個鼎鼎大名的曆史人物有關:一個是武則天,一個是朱元璋。而讓大寫數字火起來的,還和一場驚天大案有關。
最早見到的“壹”是小篆,《峄山碑》寫作
《說文解字》裡收錄的“壹”字形是
《說文解字》:“壹,專一也。從壺,吉聲。”“壹”是“一”的大寫,但在最初,“壹”的本義是“專一”。《荀子·大略》:“君子壹教,凝(應為“弟”)子壹學,亟成。”(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學生專心緻志地學,很快就會有所成就。)《左傳·文公三年》:“與人之壹也。”(任用人材專一無二。)這裡的“壹”,就是表示“專一”、“無貳心”之意。
“壹”的小篆字形是“壺”中有“吉”,“吉”後來為何變成“豆”了呢?
秦系簡牍裡的“壹”字形已經不是“吉”,而是變成“豆”了。
漢以後曆代輾轉抄寫的先秦文字,也即傳抄古文中,“壹”的字形有
這些字形顯示了從“吉”到“豆”的漸變過程。不管是抄寫之誤,還是傳承之變,到隸書後,“壹”的寫法基本都是“豆”派寫法,“壹”字的楷書寫法也是一脈相承下來。
從表示吉祥的“吉”消失,到更實用的“豆”脫穎而出,“壹”字的字形演變,也是一個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演變史。
“壹”是“一”的大寫,我們就來說說“一”字。
“一”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金文是
小篆是
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現在的楷書,“一”的字形基本沒什麼變化,可謂在漢字裡面最“從一而終”。為什麼用一橫畫表示“一”?據說和古人結繩記事有關。
雖然“一”的筆畫簡單至極,但“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一”的評價也相當高。許慎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一”簡單至極,卻又複雜至極,重要至極。
“一”後來是怎麼和“壹”關聯上的呢?這就要說到大寫數字的問題。
大寫數字起源于什麼時候?有人說起源于明朝初期朱元璋創造的大寫數字,其實在唐朝就已經開始有了,第一個用大寫數字的應該是武則天。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稱帝後,造了很多新的漢字,她為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武曌,曌字象征着日月當空。武則天去世後,她造的字都被廢了,隻有曌和大寫數字流傳下來。
為什麼把大寫數字的首創之功歸于朱元璋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一場驚天大案。明朝初期,各地方每年要向戶部上報财務報表和糧食數據,戶部侍郎郭恒勾結六部官員和地方官員,利用空白賬冊大做假賬,通過篡改數字大肆貪污錢糧,累計高達2400多萬石米,這個數字幾乎和當時全國實征糧食總數相當。
朱元璋大為震怒,将涉案官員全部處死。為了防止此類事情發生,朱元璋下令,以後記載錢糧的數據不準使用“一、二、三”等容易改動的數字,必須使用大寫數字。與此同時,朱元璋完善了大寫數學的書寫規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總而言之,大寫數字的創始人是武則天,大力推行并規範使用的功勞在朱元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