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285窟西魏壁畫四大天王像
四大天王
寺院的天王殿内東西兩側是四尊高大的塑像,這就是四大天王,屋頂四角也分别塑有四天王的小身立像,上下呼應,氣勢威武。
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又稱護世四天尊王,分别護持着四個洲,通常分列在佛教寺院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
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東方的叫東勝神洲;南方的叫南瞻部洲;西方的叫西牛賀洲;北方的叫北俱盧洲。四大天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将,鎮守一方。
東方持國天王,護持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護持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護持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護持北俱盧洲。
東方持國天王懷抱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手執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手纏一蛇,北方多聞天王手擎一傘。四大天王在民間俗稱為“風調雨順”。
南方增長天王手中持劍,以“鋒”諧音“風”;東方廣目天王手持琵琶,以琵琶之意諧“調”;北方多聞天王手中撐傘,以傘之意諧“雨”,西方持國天王手中捉蛇,司“順”,連起來便是“風調雨順”。此四天王居須彌山四方之半山腰,常守護佛法,護持四天下,令諸惡鬼神不得侵害衆生,故又稱護世天、護國天王。天王高大魁梧,氣勢威嚴,揚眉怒目,身穿盔甲。
天王的職責是鎮壓作惡的鬼神,他們在各自的方位上保護佛法、保護衆生。殿内四尊天王塑像神形兼備,當您仰望天王神像時,會感受到一種威不可言的凜然正氣,足令奸佞作惡者膽戰心驚,亦使善良正直的衆生多一份安全感。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寺廟中天王的位置都在入口處或在佛前左右兩側呢?那是因為,天王是護法神,天王殿的位置相當于寺院的前衛,起着保護寺院的作用。在敦煌莫高窟,五代時還把天王分别繪在窟頂的四角,同樣表示鎮窟守護之意。
四大天王出自經典,為佛獻缽
佛經原文:佛成道時,四天王各獻一石缽,佛受之,重疊為一而用,故稱四缽。見《普曜經·四天王上缽品》。 南朝 梁簡文帝 《莊嚴旻法師成實論義疏序》:“手擎四缽,始乎鹿園之教;身卧雙林,終於象喻之說。”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開元寺佛缽詩》:“空王初受逞神功,四缽須臾現一重。”原注:“至今缽緣有四重也。”
犍陀羅造像四天王獻缽
佛陀成道後不久,在禅定中觀想思惟道:“我已經在這世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想起還有無量無邊的衆生需要我去救度,我應該讓他們種福田修善業。過去諸佛都以持缽向衆生乞食以養色身,我也應該和過去諸佛一樣持缽乞食,而令衆生植福才是。”
佛陀的思惟立刻給守護在身邊的四天王知道了。于是,四天王欣然拿着四個金缽,來到佛前頂禮說道:“佛陀!我們是分居在天上東西南北四方的天主,今聞佛陀成就正覺,無限歡喜。剛才知悉佛陀必須以缽乞食,特地奉上金缽,供養佛陀,希望佛陀體察我們的誠意,慈悲納受。”
“四位天王!你們的虔誠心,令我歡喜。但是這樣稀世的金缽,不适合我乞食來用,你們還是拿回去保存吧。”
四天王見佛陀不肯接受,并不灰心。于是,立刻回到天宮,再拿四個銀缽來供養佛陀,佛陀仍然不肯接受。因此,他們又拿來四個頗梨缽、琉璃缽、瑪瑙缽、砗磲缽,佛陀仍然不肯接受,一次又一次受到佛陀婉言拒絕。
四天王感到無法可施,正在愁眉苦臉的時候,毗沙門天王說道:“啊!我想起來了。過去青色天的諸天子,到我這裡遊玩的時候,他們拿了一個石缽給我,當時我不肯接受,就叫他們拿回去裝盛食物,但是,有一位天子告訴我:‘千萬不要拿這石缽去裝盛食物,應該像寶塔一樣珍貴地供奉起來,将來有一位釋迦牟尼佛在人間成佛的時候,可以拿去供養他。’因此,我一直珍貴地保存着。”
其它的天王聽了毗沙門天王的話,若有所悟,歡喜說道:“對了!我們怎麼到這時候才想到呢?那金缽、銀缽,在惡濁的娑婆世界上怎能使用?衆生福淺,如果看見佛陀的金缽、銀缽而生起盜心,不是令衆生造罪業嗎?因此,佛陀為了憐愍衆生,而不使用貴重的金銀缽吧。”
說罷,他們疾速回到天宮,各自拿着石缽,盛滿天花,再以香塗缽,來到佛陀的面前頂禮說道:“佛陀!我們現在知道佛陀所以不接受金銀缽的苦心了。現在奉上石缽,不知佛陀肯接受否?”
這時,佛陀滿面笑容,慈悲地說道:“四天王!如你們所說,我在娑婆世界隻适宜使用石缽,我就接受你們以清淨信心所供養的石缽吧!不過,我一人用不着四個缽,如果接受一人的供養,而不接受其它三人的供養,一定不公平。”
說着,佛陀把四個缽安置在左手上,再以右手按一下,運用神通力,把四缽合成一缽,堅牢清淨,四際分明。四天王供養畢,頂禮佛陀歡喜而去。
東方持國天王:保持、盡責
“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衆生,護持國土。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有兩義:
一、弦樂器松緊要适中,太緊則易斷,太松則聲不響,表行中道之法;
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衆生皈依佛教。
持是保持,國是國家。從保持個人家庭、事業到整個社會的安定繁榮,再擴展到保持世界和平。教人們處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中道,恰到好處,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
南方增長天王:進步、更新
“增長”意為能傳令衆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劍——慧劍。有兩義:
一、寶劍象征智慧,慧劍斬煩惱;
二、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
天王教我們不斷求進步,走在時代的前端,指導時代,要有高度圓滿的智慧。
西方廣目天王:觀察、安定
“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随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身為紅色,穿甲胄,手纏一條蛇或龍,有兩義:
一、表世間多變之意,
二、是龍神的首領。另一手上拿着寶珠,表内心不變。
廣目就是要多看,善于觀察,取人長處,補己之短,總結經驗。天王一手拿的是龍或蛇,龍、蛇表變化。社會上人、事、物變化多端,要仔細小心看清楚,我們内心清淨無染的心不變。
北方多聞天王:多聞、護心
“多聞”指頗為精通佛法,以福、德聞于四方。身為綠色,穿甲胄,左手卧銀鼠,右持寶傘,有兩義:
一、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環境染污;
二、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持人民财富。
多聞天王代表做學問,增長見識,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最重要是的是保護清淨心,防止心地的污染。
佛教中的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原來都是佛國裡的金剛力士。據《大寶積經》記載,哼哈二将手拿金剛杵,本是保衛佛國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國話講:哼哈二将就是把守山門的兩位警衛大神,或者叫兩位把門将軍。
左側哼将 右側哈将
如果你去佛寺可以在山門的兩邊看到兩個大菩薩,這兩個人怒目圓睜,體魄健壯,上半身赤裸,手中拿着武器,可以說一見到這兩個兇神惡煞的大将就使得那些有壞念頭的人心驚膽戰,他們是守衛佛國的夜叉神,是佛寺看守山門的兩員警衛大神。
佛寺的兩位門神面貌雄偉,滿臉忿怒,上半身赤裸,手中拿着金剛杵,兩腳張開。右邊的大力士怒顔張口,是發出“哈”音的“哈将”,左邊的則忿顔閉唇,是發出“哼”聲的“哼将”。
哼哈二将,也叫金剛是梵文Vajra的意譯,音譯為“縛日羅”、“伐折羅”。
哼哈二将的武器金剛杵本為吠陀和印度教神話中的粗棒、狠牙棒,是衆神之因陀羅的武器。它由金、銅、鐵、岩石制成,有四角或一百個角,還有一千個利齒,十分厲害。
哼哈二将的法器金剛杵以金、銀、銅、鐵或硬木制成,長有八指、十二指、十六指、二二指不等,中間有所手,兩端有獨股、三股、五股、九股等刃頭。哼哈二将的法器金剛杵曾作為豐産的象征出現,它還曾是公牛生殖器的形象。到了佛教中,金剛則有“金中最剛”之意,成為牢固、不滅的象征,以其臂喻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原來的古印度兵器金剛杵在佛教密宗中則用以表示堅利之智,為斷煩惱、伏惡魔的法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