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06:17:51

編者按:

福州市工藝美術“如意杯”大獎賽被業内譽為“工藝美術大師的搖籃”。大賽自1986年起創辦,為我市廣大工藝美術從業者和大師們提供了切磋技藝、交流經驗、提高技能、展現風采的舞台,發掘培養了一批新生代從業者,推出了一批優秀作品,走出了19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百餘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本屆“如意杯”大賽已圓滿收官,我們将陸續發布針對本屆大賽獲獎選手的專訪,傾聽他們對于傳統工藝的認識和參與本屆大賽的感悟,以及如何看待傳統工藝在當代實現創新性發展等問題。

本期對話系列,将和大家分享與石雕組金獎獲得者邱雁芳的對話。

石雕組金獎獲得者邱雁芳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1

邱雁芳,1985年出生于福建省連江縣馬鼻鎮,現為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藝術品行業協會理事。福州壽山石鑒定中心簽約青年雕刻師。2004年畢業于福州工藝美術技術學校,并進修于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畢業後跟随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徐玮學習壽山石雕刻藝術,後得藝術家陳達先生悉心指導,擅長文房、雅玩。現為國家一級高級技師,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常務理事,福州壽山石鑒定中心特聘雕刻師。2020年被評為福州壽山石雕刻新銳人物。

石道手工藝(以下簡稱“石”):能否從作品主題、表現手法等角度聊聊本次“如意杯”大賽您的作品《和光同塵》?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2

壽山水洞 汶洋石 《和光同塵》

邱雁芳(以下簡稱“邱”):本次“如意杯”大賽的作品名字出自老子《道德經》中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關于“和光同塵”有很多不同的釋義,在我看來,主要體現了老子無為而治的入世之法,他認為應該用緻虛守靜的方式來化解人世間的紛擾與種種煩惱。作品包含“海上日出”和“白鹭”兩個部分。左側把件依石料天然巧色,以水浪紋刻“水天一色”之景,太陽的光芒和萬頃波濤融為一體,右側以圓雕法刻白鹭之形,一動一靜,在某種意義上接近“和光同塵”“融于萬象之中,道我合一”的本意。右側擺件之所以雕刻白鹭,是因為我一直都很喜歡白鹭。

石:近期榕寶軒秋拍的那件《一路連科》擺件好像也有白鹭的元素?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3

芙蓉石 《一路連科》

邱:對,那件是以淺浮雕的形式刻的。因為我在早期學藝的時候是刻大型的,所以在那之後,對于飛禽類動物的結構非常了解。在飛禽類裡,我偏愛白鹭。白鹭又名白鳥,象征着自由、高貴和純潔,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墨客喜愛,我也非常喜歡。它對我而言,好像一直有一些特别的意義,因此,我近幾年的作品中,白鹭相對多一些。大約是兩年前,我開始以雅玩形式在印章上面刻白鹭。過去也有很多人刻白鹭,但以這種形式的相對較少,因為在印章上面難以用寫實形式去雕刻鳥類。那個時候,我就在印章上做了些變化,讓作品在具有趣味性的同時又适合把玩。這兩年和白鹭相關的作品不隻那一件,還有兩隻三隻白鹭的作品等等,有的沒有發表出來,總的來說,這類題材都蠻受歡迎的。

石:您之前也刻過以《和光同塵》為名的作品,那這次的參賽作品和之前那件有什麼不一樣?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4

芙蓉石 《和光同塵》

邱:和之前那件其實是一個系列。很多時候以新題材創作的作品出來之後,如果受到藏家喜歡,他們會找類似的石頭,讓我幫忙再創作,但每一次都會依石材自然形貌在原有題材的基礎上重新創作,并非完全照搬。這兩件作品都是随形手把件,都是遵循石料的天然形态,從傳統文人審美趣味出發,不作過多雕琢,主要利用石頭本身的紅色凸顯太陽的耀眼迷人,淺色部分同以水浪細工刻之。不同的是,本次參賽作品增加了右側的白鹭把件,在這裡,白鹭雖為配角,但仍是作品意境得以最終呈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石:那這次這件《和光同塵》,您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哪?

邱:右側的白鹭把件是我的原創,左側的“海上日出”題材最早我的恩師陳達先生刻過,當然我們是以全新的方式去表現它,包括創作手法等等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藝術可以借鑒,但不能抄襲。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東西,我們也要有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有屬于個人風格的東西,比如别人一看到這個風格的水浪紋,就知道是誰的作品。

石:這是您第一次參加“如意杯”嗎?

邱:對,是第一次參加,我是這兩年才開始參加這些官方活動的。以前我不喜歡在外面跑,基本上天天都待在工作室,甚至可以半個月不出門。吃飯呢,就讓徒弟去買菜的時候順道一起買,平時用的東西就在網上買,常年是這種很宅的狀态。

石:您在許多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意境,一般是偶然得之,還是通過一些其他方式找到的?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5

邱:每個階段的方式有所差别。我是17歲來福州,到現在剛好20年,17歲到20歲在畫畫,20歲到27歲在學藝,27歲到現在自己開工作室。從學校畢業之後,就開始跟随徐玮老師學習石雕,在那邊主要學刻大件,學的都是基本功。那時候創作找感覺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常刻常想,刻得越多發現越容易找得到。從師父那裡出來之後,開始慢慢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這幾年不像以前那樣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創作上,偶爾會一個人出去散步,從這裡走到烏山、西湖那一帶,在散步的時候會思考一些創作上的問題,有的時候也會回連江老家走一走。這裡和連江很近,開車一個小時就到了,所以還挺經常回去的。我老家靠山靠海,往前走是海,往後不遠就是山,每次回連江,都會去看一些花花草草,享受那裡獨有的安逸。

石:在老家的時候相對比較容易有靈感,是嗎?

邱:對,在鄉下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夜晚的時候特别安靜。相對于都市而言,那裡的生活節奏沒有那麼快,很是惬意,所以每次回去的時候,心境自然也變得悠閑自在。在福州常常處在一會兒一個電話的繁忙狀态,而在連江我都是把手機直接靜音,扔到一邊去的,完全不看手機。可能正是因為這份安靜閑适,身處其中的時候,會感覺想法也不太一樣了,整個人都很放松。

石:那件《人間煙火》的靈感來源也是和老家連江有關的嗎?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6

老撾石《人間煙火》

邱:對,這件作品源于我小時候的回憶。那時候家裡用的是柴火竈,常常在門口放一些幹柴,有的時候是竹子曬幹的,有的時候是其他樹木的幹柴。夏夜的時候還有陣陣蛙鳴,成群的青蛙跳來跳去,這些都是我記憶中熟悉的場景。除了一捆竹子幹柴這一主體外,我還在作品中安排了一隻青蛙的形象,在這裡,青蛙同《和光同塵》裡的白鹭一樣,都是動态配角。我一向都很喜歡這種動靜結合的表現形式。

石:感覺這隻青蛙很搶眼,極具力量感,是吧?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7

老撾石《人間煙火》局部

邱:對,因為我把它刻得很立體,它的動作和姿勢都誇張化了,所以看起來就挺搶眼的。有的竹子刻意做成蟲蛀的模樣,給人感覺它已經曬得足夠幹,而且被蛀掉了,還有這裡,故意做成開裂的樣子,好像時間留下來的痕迹,有一種真實的歲月感。

石:那青蛙趴在柴火堆上的場景也很真實,是您小時候常見到的生活畫面,對嗎?

邱:對,小時候經常看到一堆柴火裡鑽出一隻青蛙,這是記憶中比較真實的生活場景。還有竹子幹柴是用繩子捆住,這樣看過去感覺捆得蠻緊的,實際上如果捆得更緊的話,看上去會更整齊,而不是像這樣略帶淩亂,就好像已經被抽掉兩根,拿去燒了。這種不整齊和輕微的無秩序讓整件作品看起來更有生命感。所有東西太完整都沒有美感,殘缺也是一種美。

石:我一直覺得這件作品還挺有現代感的。

邱:對,現代感比較強。這就是一個比較現代的題材,但又沒有脫離傳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去變,比較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我一直覺得可以學古人,借鑒古人,但不要抄襲古人。幾千年下來,所有的東西基本上都被古人刻過了,我們想創新隻有在他們的基礎上去“變”。

石:經常熬夜創作嗎?

邱:是的,但現在比較少了。以前常常是睡一半,突然想到什麼,就一定會起來繼續刻。還有就是作品即将完成的時候,如果刻的感覺特别好,效果要出來了,那時候的心情很是激動,就會舍不得下班,到了晚上,實在有些疲憊了才會去休息,然後半夜會醒來,又很想刻。

石:《人間煙火》刻了多久?

邱:刻了大概二十天,算慢的了,因為這件在雅玩裡還是偏大件。其實“刻”對我們現在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就是想法難。我們能想出來,基本上都能刻出來。

石:那您一般是先拿到石頭,依據石頭形貌去想的,還是先想,然後去找合适的石頭?

邱:依據石頭去想的。很多時候,憑空去想,往往沒感覺,但如果此刻剛好看到一塊石頭,可能就有想法,有感覺了。前段時間我在刻一件作品,看到石頭上面這幾塊紅色就聯想到了“群山”,所以一拿到石頭我就很想刻。印章上還畫了松樹和大雁。目前還沒有刻完。

石:那現在的生活就還是有的時候在工作室創作,有的時候出去找感覺?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8

邱:其實有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外出才有想法,還有很多其他方式,有的時候逛個淘寶都能找到感覺。看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常常會聯想到另外一些東西,比如在淘寶上看到某個器型,覺得很好看,就會憑借經驗往其中添加或删減元素,變成自己的,再比如看到一件衣服,上面的圖案挺漂亮的,可能不如專業人士畫得那麼好,但用自己的形式進行變通轉化之後,仍是很好的素材。前段時間和朋友出去吃飯,注意到飯店牆上有一件鶴的畫,覺得蠻好看的,就拍下來,然後結合鶴的真實圖片修改了一些地方。之後就畫在石頭上開始創作了,旁邊這個是水浪紋。我最近很喜歡水浪紋,一段時間有一段時間的喜好。

石:是不是有段時間偏愛柴火題材,好像有見過一件和《人間煙火》類似的作品?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9

芙蓉石《虛心勁節》

邱:對,前幾年有刻過幾個小件的,為這件打下了基礎。因為當時隻是有了初步的構思和想法,就拿石頭練習,熟悉完之後,就用大件做出來。這件作品在一些人看來可能唯一的缺陷是顔色單一。我自己找的石頭一般都很素,就算是有巧色,也不會太花。那沒有巧色的石頭就一定要純了,像這件的這個老撾石就是這樣。

石:有沒有一些作品是刻到一半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

邱:有,就是感覺不對的時候,我會停在那裡,然後換一個東西刻,或者幹脆不刻了,等第二天再去看的時候,想法會有所變化。因為如果一直刻一直刻,很多時候會麻木掉,那等第二天再去刻,由于過了一個晚上,已經放松很多了,這時想法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刻壞是沒有的,當然可能有敗筆,但不是刻壞。創作過程中的狀态有很多種,有的時候想法很完美,但是刻進去之後感覺還是差了一點,另外有些時候,刻到一半就很有感覺,發現想要的效果大緻已經呈現出來了,這時心情就很好,特别開心。

石:您怎麼看待創新?

邱:其實一年也不會有多少創新,可能也就兩三件,兩三個題材這樣。以新題材刻的作品出來之後,如果受到藏家或商家的喜歡,讓我們用這個系列再刻的時候,就不會累。不是說全部一樣,但屬于同一個題材,因為想法都在這裡,已經有了,所以就不覺得累。所謂的創新不是說刻得跟别人不一樣就叫創新,還要有一定的審美。早期我也有在思考作品要如何創新這些問題,但是刻出來的很多都不算創新,盡管和别人不同,但缺乏一定高度的審美。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這一點。

石:那這幾年基本都在刻小件,專攻案頭文玩,對吧?

邱:對,像《人間煙火》算是大件的了。由于這幾年審美和喜好上的一些轉變,在石雕創作上,主要以刻小件為主。我個人覺得,壽山石的質感和特性很适合刻小件,它和翡翠,還有其他石材不一樣,翡翠比較硬,沒有那種溫潤性,适合做吊墜、手镯啊那些配飾。像白玉、羊脂玉就有溫潤感,壽山石也有溫潤感,因為它是葉臘石,它的質地比較溫潤,手感比較好。溫潤的石頭就适合手上把玩,手上把玩的東西不适合太大,差不多大小就好。

石:這幾年是不是還刻了一些清供,比如《供養一世安》那件作品?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10

高山水洞 《供養一世安》

邱:對,那件就不适合手上把玩,主要是由于石材的原因,如果石材本身很飽滿的話,就可以雕一整盤上去。但這種石頭不可能那麼大,壽山石和翡翠一樣,越好的石頭越小,都是從岩石堆裡挖出來的。這個盤子刻的時候也有一些講究,不能按真實的盤子厚度去刻。刻好之後,看過去很薄,但是捏起來又有一定厚度,它不會碎掉。如果都刻得像外面這麼薄的話,那不敢玩。雅玩形式的作品要有一種厚重感,看起來是薄的,但是把玩的時候感覺是厚的,具有一定的厚度。像這件作品的盤子也不算很厚,隻是根據真實的厚度去盡量厚。由于石頭太透,表現不出那種很幹的佛手,所以這裡的佛手刻成半幹,帶點褶皺的。除了佛手以外,還有桃子、香菇等。桃子是夏天的,佛手是秋天和冬天的,在季節上不會顯得單調。

石:在工作室沒有靈感的時候一般會做些什麼?

邱:實在沒靈感的時候我一般會去磨印章,因為我們在刻之前,很多時候都要把印章整成規規矩矩的90度。

石:除了技法以外,您還從陳達老師身上學到了什麼,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第十一屆藝鼎杯木雕(對話如意杯)11

邱:陳達老師自帶文人風骨,且性情豁達,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老師曾說過:“我們要有精品意識”,他認為從吃的、穿的到作品,各個方面都要有“精品意識”,因為隻有對生活上方方面面有要求,才會對作品有要求。老師是性情中人,一向随性,敢說,不在乎世俗名利,不追求那些表面的東西,隻探尋藝術和傳統本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