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醒來看向窗外,白色世界悄然而至,在雪花飄飛的季節,讓我們伴随着詩詞,共賞這難得的雪景吧!
《問劉十九》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華麗辭藻,字裡行間卻洋溢着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隐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于是,他懷着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北風行》 李白
燭龍栖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風号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别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複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這是一首樂府詩。此詩一起先照應題目,從北方苦寒着筆。這正是古樂府通常使用的手法,這樣的開頭有時甚至與主題無關,隻是作為起興。
但這首《北風行》還略有不同,它對北風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隻為了起興,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題的作用。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複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
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于此期。
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着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
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台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空幻、浪漫的想象翻新:一是詩人調轉筆鋒,撇置“芳華”,偏寫“白雪”,從春寒飛雪的視角,展現春色來臨的景象,翻春寒飛雪為春色飛花。
二是翻人情為物意,期盼春意,怨春色來遲,本是人的情感,詩人卻以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賦予了無情之物,讓白雪嫌怨春色來的太遲,于是白雪頗解人情,有意地“故穿庭樹”化作飛花裝點春色。
三是翻春寒冷落,心情怅惘,為飛花送春,平添歡鬧,白雪飛花,穿庭綴樹,化春寒料峭為春意欣然,化情懷冷漠為意趣歡鬧。
《雪》羅隐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雪究竟是瑞兆,還是災難,離開一定的前提條件,是很難辯論清楚的,何況這根本不是詩的任務。詩人無意進行這樣一場辯論。
他感到憎惡和憤慨的是,那些飽暖無憂的達官貴人們,本與貧者沒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語言,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對豐年最關心、對貧者最關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豐年瑞”這個話題,巧妙地作了一點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讓他們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這是一首應試詩。《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餘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
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雪梅·其一》盧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詩前兩句寫梅雪争春,要詩人評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争,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将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
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于難于評判,隻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以為一揮而就,由于難于評判,隻好停下筆來思索。
《絕句》杜甫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蘇轼曾經說過:“少陵翰墨無形畫”。此詩就像一幅絢麗生動的山水條幅:黃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調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
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裡,胸次開闊,出語雄健。
全詩對仗精工,着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每句詩都是一幅畫,又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裡的壯闊山水畫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