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遼闊,由于成土母岩的不同,加上降雨量的大小和蒸發量的相關關系不同,從而形成土壤有酸性、中性和堿性的不同;
另外還有鹽土;内陸地區的鹽土多為鉀鹽型,而濱海地區則屬鈉鹽土;鹽土多與堿相聯而稱鹽堿土。
下圖是15種土壤在我國的分布圖
15種土壤在我國分區狀況
土壤的酸性、中性和堿性,常與成土母岩相關。一般石灰岩風化成土多為含鈣高的堿性土;花崗岩風化形成的土,則多為含酸性的酸性土;
沙岩、頁岩風化形成的多為中性。但是,又由于水、風的搬運,及土壤水分的流動和生物活動等複雜因素的影響,以至于難以肯定說清。
鹽堿土
水分和生物對土壤影響很大,是可以肯定的,降雨量大而蒸發量小的地方,多為酸性土,而反之則多為堿性土。
同樣,由于植被茂密,微生物活動好的地方多為酸性到中性;反之,在降雨量大但植被稀疏或無植被的地區則多為堿性.
蒸發量大于降水量而植被不好甚至缺乏的地區則多為堿性土,前者如江西、湖南的紅、黃壤地區,後者如陝、甘、晉的黃土高原。
對土壤酸、堿及鹽分的管理,着重在監測土壤,掌握土壤化學變化和土壤水分含量動态。地面蒸發過量,地表鈣積累增多,就可能帶來堿和鹽的侵害;
紅壤
土壤磷、硫等含量過高,就會形成酸度增高,都會影響植物生長。土壤過酸或過堿都不利于植物吸收,造成饑、渴,嚴重時會導緻死亡。
解決的辦法是中和它們,而最簡而易行的辦法,莫過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最重要成分,同時又易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的重要因素.
無論酸性土、堿性土或鹽土,都因有機質缺乏,植物難以生存,或者是土壤水分濃度高,無機成分難以吸收,造成植物生長不良。
所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工作。但是對強酸土,要盡快改變它,使之能種植植物,可以用施入石灰的辦法來減輕酸性;
對堿土和鹽土,可以用大量灌水,并加強排水來壓洗的方法,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濕地帶,應埋設地下花管加速排水,或者擡高地面并鋪設隔水層阻截地下水上升的辦法來解決。
在濱海低平鹽堿地區,由于地下水位很高,常用塑料薄膜阻隔地下水上升,但由于樹木根系生長可能頂破,在一定時期應檢查和更換,防止水位上升重新形成鹽堿。
點擊下文↓↓↓,閱讀作者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