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武式太極拳至今多少年

武式太極拳至今多少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23:14:47

太極拳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中國的周易學說、中醫學說、道家學說、兵家學說等,被現代人稱為“哲學拳”或“文化拳”、“文人拳”。 武式太極拳是由河北永年廣府武禹襄祖師(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與其倆外甥李經綸(字亦畲)、李承綸(字啟軒)于清朝鹹豐年間共同研創的。 武李兩家為永年廣府城内望族,武禹襄不好功名,自幼在家習文練武,随父武烈習練長拳、洪拳。後因事赴豫,從藝于趙堡鎮陳青萍。當時其兄武澄清為河南舞陽縣令,在鹽店意外發現所得《王宗嶽太極拳論》與《太極拳概要圖》。 跟随陳青萍學習月餘并得寶典歸裡後,與倆外甥李經綸、李承綸一起研究數載,終于創出風格不同于别家太極拳的武式太極拳。 武式家傳太極拳因是文人所創、文人所傳、文人所練,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内涵裡,都深深打上了中國傳統文人的烙印,它把中國儒、佛、道家文化巧妙地融合了起來,創出了文人太極拳。由于武李兩門不以教拳傳藝為生,故傳承較少。曆代文人發現該拳精妙内巧,又架勢内斂,習練僅占"卧牛"之地,多作為修身養性、強體健身之功用,又稱"書房架"。 武式太極拳小巧緊湊、中正安舒,起承開合、進退自如,重氣勢不重形式、重身法不重招法、重内不重外,被形象地稱為“幹枝老梅、中庸捋順”之拳架。主要特點有:

武式太極拳至今多少年(武式太極拳特點概要)1

​ 一、 拳架小巧緊湊

武式太極拳屬太極拳系中的中小架勢,又稱中捋架。由于武式太極拳的創始人特别注重内在修養,所以,在練功時架子較高,拳勢緊湊舒緩,不事張揚。 武式太極拳的步法轉換靈快,實用性較強。每一動作所邁出步都是以腳跟先着地,腳尖翹起,随着重心前移,前腳掌慢慢踏平。進步必跟,退步必撤,跟步撤步都要以虛腿的前腳掌着地。虛實變化在腳跟,每逢轉換均以實腿腳跟為軸,虛腿前腳掌輔助完成,步法必須虛實分明。 在兩手的運動上,左右手各管身體半邊,互不逾越。出手高不過眼,遠不過前足尖,收小了運圈的行程。 在腰的轉換上,武式太極拳要求開合有緻,使整體陰陽在互換上,走粘變化短快。整個套路是以陰陽開合互變連貫而成,具有松柔、圓活、均勻、連綿不斷之特征,使周身在運動上達到内外相合之要求,做到神意内斂,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内氣潛轉,使周身經絡暢通,氣血順暢,達到"延年益壽不老春"之目的。

武式太極拳至今多少年(武式太極拳特點概要)2

​ 二、身法要求尾闾正中

太極拳要求在運動時保持身體的中正。武式太極拳在保持身體中正的同時還要做到尾闾正中之身法,這是身體内在的功法,是在完成身體上下的組合時,使意氣上下通達,打通任督二脈,促進體内中和之氣及意氣圈的形成。 具體做法是:在完成涵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頂等身法的同時,使氣沉于丹田,命門後撐,尾闾前送,使裆吊起,小腹有上翻之意,内意托丹田,脊椎豎直,使百會穴與會陰穴上下形成垂直線,向下延伸直達腳底湧泉穴。身體比如一扇門,門軸轉動帶動整體運動,練功時按此要求,才能做到周身一家,享身體中正安舒之樂。 在技術上正如拳論講的,立身中正轉換易,在健身上可使意氣上下通達,内氣潛轉,使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又能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使丹田充盈,帶脈壯旺。

武式太極拳至今多少年(武式太極拳特點概要)3

三、松靜中暗含開、合、隐、現

​ 四、重内不重外

武式太極拳要求虛實開合都在體内中求,外形的招式不要過于表現。棚捋擠按四法融于筋骨之内,用意領氣,意到氣到、氣到身到、身到勁到,在行功走架中必須“腹内松靜氣騰然、周身輕靈頂頭懸”,氣勢宏大,逐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所以,老前輩經常說練拳先練心,這也就是“意氣君來骨肉臣”之用意。練習武式太極拳還要求骨肉分離,節節貫穿,舍去後天肌肉之拙力、開發先天骨肉之靈勁等等,這些說明了武式太極拳更重視内涵修養。

武式太極拳至今多少年(武式太極拳特點概要)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