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溫庭筠七言律詩

溫庭筠七言律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20:57:30

說到寫柳樹的古詩,我們立即會想到賀知章的《詠柳》。賀知章通過三次比喻把柳樹寫得生動形象,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

而事實上,溫庭筠也寫過一首關于柳樹的詩,比喻同樣很巧妙,全詩隻有首聯實寫柳樹,其他三聯分别三次運用比喻的手法,表達出了更加含蓄的感情。

那麼,詩人是如何由實入虛,又通過比喻的手法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香随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娆舞袖垂。 羌管一聲何處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牆兩自知。

溫庭筠七言律詩(溫庭筠一首題柳詩)1

初春的柳樹

一、初春時節的柳樹,弱不禁風

  • 1、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綠煙,嫩綠色的枝條仿佛輕煙萦繞。

金穗,指嫩黃的柳花。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吹過千條楊柳的春風拂面而來,嫩綠的枝條和嫩黃的柳花禁不住風吹。

首聯是實寫柳樹,但有兩個要點:(1)拂面,不能理解成柳條拂過人的臉頰,而是指春風先吹過千條楊柳,然後風再向詩人拂面而來,正是因為有風,所以才能引出後一句的“吹”,也為颔聯的“香”做鋪墊;(2)綠煙金穗,是描寫的初春時節的柳樹,此時的柳花才是嫩黃,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後面再講。

初春時節的柳樹有什麼特點呢?就是“不勝吹”三個字,禁不住風吹,換句話說就是弱不禁風的樣子。那麼詩人為什麼要寫初春的柳樹弱不禁風呢?為颔聯的暗喻手法做鋪墊。

二、運用暗喻手法,把柳樹比作年輕女子

  • 2、香随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娆舞袖垂。

靜婉,即張靜婉,南朝梁時人。

善歌舞,歌塵起,形容歌聲動聽,餘音繞梁,驚起梁塵。

嬌娆,即董嬌饒,為東漢宋子侯《董嬌饒》詩中所詠的美人。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芳香随着靜婉唱歌驚起的梁塵而來,樹影伴着董嬌娆的舞袖下垂。

溫庭筠七言律詩(溫庭筠一首題柳詩)2

垂柳

颔聯的比喻手法運用得非常巧妙。我們常見的比喻手法是這樣的:找到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直接做比喻。比如“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和剪刀的相似點是都可以裁剪某個物體。

而溫庭筠這首詩中,詩人想把柳樹比作人,其實柳樹和人也有相似點,都是弱不禁風。詩人本來也可以直接用這個特點來做比喻,但是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分别尋找本體(柳樹)的關聯事物“香”,和喻體(張靜婉)的關聯事物“歌塵”來做橋梁。先通過“随”字,把香味和歌塵綁定在一起,而香味來自柳樹,歌塵來自張靜婉,于是就很自然地把柳樹比作了張靜婉。

同樣的道理,“柳影”和“舞袖”也是橋梁,詩人通過“伴”字把“柳影”和“舞袖”綁定在一起,而柳影來自柳樹,舞袖來自董嬌娆,于是很自然地就把柳樹比作了董嬌娆。

這是一種曲折用暗喻的手法,這種曲折的好處就是更加含蓄。但是這也有一個前提,就是本體和喻體之間确實有相似點,否則直接通過“伴”和“随”來綁定它們的相關事物,就會顯得非常唐突,無法讓讀者把本體和喻體聯系在一起。

颔聯還有一個問題,詩人為什麼要把柳樹比作張靜婉和董嬌娆呢?張靜婉和董嬌娆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子。所以,這兩句還暗含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用張靜婉和董嬌娆借代年輕貌美的女子。

可見,詩人其實是把柳樹比作年輕貌美的女子。但是要注意,這是初春時節的柳樹。

溫庭筠七言律詩(溫庭筠一首題柳詩)3

黃莺

三、再次運用暗喻手法,用最高枝比喻宮女

  • 3、羌管一聲何處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羌管,指羌笛。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何處傳來了一曲羌笛聲?黃莺在柳樹的最高枝上婉轉歌唱。

這兩句很容易讓人誤解,尤其是“羌管”兩個字。“羌管”在古詩中很常見,但一般都含有悲傷之情,比如“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何須怨楊柳”等等。但是在這首詩中,羌管并不是表達悲傷之情,而是歡快之情。

頸聯這兩句其實是流水對,為了對仗,詩人還運用了倒裝的手法,應該這樣理解:何處一曲羌管聲,(好像)流莺(在)最高枝百啭。前後形成了暗喻,前面是本體,後面是喻體。所以流莺就是比喻羌管,羌管發出的聲音百轉千回,就像黃莺在歌唱。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黃莺為什麼在最高枝歌唱?這其實點明了羌管聲的來源。因為柳樹是比喻年輕貌美的女子,而女子能夠在的最高處就是皇宮,所以最高枝就是暗喻皇宮宮女,羌管聲是皇宮的宮女吹出來的。

通過“流莺百啭”可以判斷,年輕的宮女此時的心情很歡快。我們也可以結合颔聯來推斷,年輕宮女身姿優美,能歌善舞,自然比較容易得到寵愛,這是宮女心情歡快的原因。那麼宮女的命運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溫庭筠七言律詩(溫庭筠一首題柳詩)4

柳絮

四、再用暗喻的手法,寫出宮女年老後的悲傷

  • 4、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牆兩自知。

千門,指宮門。

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華鬧市。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長安都城到處都是白色的柳絮,飛過宮牆後雙方自知。

這兩句比較奇怪的是,為什麼出現了白色的柳絮?我們在首聯已經講了,“金穗”是指嫩黃的柳花,而此時的柳花已經變成了白色,很明顯前後的季節發生了變化,前面三聯是寫初春時節的景象,而尾聯是暮春時節的景象,這是詩人的想象。

暮春時節,柳花已經白色,還能有優美的身影麼?當然沒有。而白色的柳絮飄過宮牆,其實暗喻出宮女得知自己已經年老,不可能像年輕時那樣受寵,心裡自然充滿悲傷。兩自知,是指柳樹和宮女都知道自己此刻的悲傷。

您看這首詩,詩人其實并不是寫柳樹,而是通過柳樹來感慨宮女的命運,但是他并沒有直接用柳樹來比喻宮女,而是先用曲折的暗喻手法,把柳樹比作年輕女子,再用最高枝來暗喻宮女,結尾再用白色的柳絮來暗喻宮女的悲傷,前面六句都是在後兩句做反襯,年輕時越美越歡快,年老後就越悲傷。

相比賀知章的直接比喻,這首詩更加曲折,先用樹做本體,由樹聯系到人,再用最高枝做喻體,以樹來寫人,結尾再用樹的命運來寫人的命運,反複曲折,耐人尋味。

您認為這首詩寫得含蓄嗎?

歡迎留言讨論哦。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于古詩,歡迎關注我,我每天都會為您解讀一首古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