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對@劉宅宅 隻不過是同在作者群,并且非常欽佩他的學識和文章,其實我們都素昧謀面,這篇文章也不是為他撐腰(以劉宅宅的聲譽,也不需要我這樣一個小作者來為他撐腰),本文隻是單純的探讨洗稿和借鑒之間的區别,學識有限,詞不達意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海涵。
最近頭條被王小波刷屏了,始作俑者就是頭條大V@劉宅宅 其實以劉宅宅的文筆和寫作風格而言,如今才寫王小波也是挺意外的,按理說王小波作為如今中文文壇上許多人的精神領袖,他的作品應該早就普及開了才是。
我看了劉宅宅的原文《23年前深夜,王小波撞頭病亡!身後被捧封神,葬禮無一同行肯送行》,雖然标題誇張了一點,但是依舊是妙筆開花,讓人歎為觀止。雖然我早年混迹豆瓣時也自稱王小波門下走狗,但是文筆這種東西真的是有天賦這種說法的,我看了這篇文章後暫時斷了寫寫王小波的心思。
沒想到時隔沒多久,全網迅速掀起了一陣王小波熱潮,其中有真正讀了王小波,看到文章後順勢也寫了原創的,但是更多的是直接搬運洗稿的,有些人甚至把洗稿文發到作者群讓大家品讀的,在衆人指出洗稿後還振振有詞聲稱借鑒參考的……
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我忍不住拿起拙筆,跟大家聊聊抄襲洗稿和借鑒文章的區别吧。
抄襲洗稿自古有之,粗劣之抄襲者直接搬運剽竊,這類人可以稱之為文賊,是非分明倒也是容易判斷。
但是高等洗稿者将原作改頭換面,更換詞句,雖然段落、邏輯依舊是原作者的,但洗稿者可以堂而皇之聲稱自己是借鑒、參考,甚至有人大言不慚的聲稱曆史原著就那麼多,大家做自媒體的都是抄史書,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其實這類言行極具迷惑性,許多人都覺得也許大概可能真的是參考借鑒吧。其實我跟大家說幾點如何分辨洗稿和借鑒。
1、時間每當原創者辛辛苦苦創作出一篇豹紋,洗稿者就像聞上了血腥味的鲨魚一般一擁而上,直接像素級的“借鑒、參考”,于是我們就看到大量同質化内容的出現。比如之前的路遙、現在的王小波都在一段時期内迅速刷屏。
如果大家看到同一段時間内,有大量相似性的稿件出現,這種大概率就是洗稿了。
一篇文章是有其内在邏輯的。
從提煉标題,文章導語,主人公事迹,寫作語言風格,文章結論,參考資料…都是一個人内在閱讀積累,思考邏輯的體現。原創者要經過大量閱讀和思考才能寫成一篇有價值的文章。
但是洗稿簡單了,直接套用原創者的主邏輯,段落簡單調整,詞句簡單替換,或者額外畫蛇添足,擴充字數,然後就可以标記原創。
這種就要仔細分辨原作品和洗稿文了,一般不是作者自己發現或者是鐵粉發現,一般很難斷定,許多洗稿者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洗稿,原因就在此。
3,目的原創者創作作品首先的目的是分享知識,其次才是其他。
而洗稿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收益、帶貨。大家懷疑是否洗稿可以查詢一下标題關鍵詞,看看同類型文章的數量和發文頻率是否集中在某一時間段,自然一目了然。
大家都不是全知全能的,二十四史能讀完的天才我一個都沒見過。當一個賬号從先秦到近代,樣樣精通,門門都了解時大家就要注意了。
大家大可點開主頁看看他是否專注于某一領域創作,古今中外無一不通無一不曉者,不是團隊運營就是洗稿。
這種作品的文章風格幾乎固定不變,套路化和模闆化非常嚴重。
最後,以史為鑒作為一個小作者簡單說兩句。
不論是粗劣者的搬運者還是高明者洗稿者,都是意圖将他人佳作據為己有,這些人的出現,嚴重影響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和原創者的權益,甚至從長遠來說,對待抄襲洗稿者的态度是決定一個賬号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從來沒聽說過一個賬号可以靠着抄襲、洗稿成為頂級賬号的。
如果真的想在自媒體之路上好好發展,一定不要抄襲洗稿,這可以說是自媒體人的底線了,希望與大家共勉!
P.S如果您還有更好的分辨洗稿作品的辦法,也請不吝指出,自媒體環境的淨化需要每個人的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