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肇基,永樂遷都
從1420到2020,轉眼已是600個春秋
皇帝“搬家”
讓地理坐标一南一北
相隔千裡的兩座城市有了哪些關聯?
跨越數個世紀
屹立至今的古城牆默默無言
600歲的磚文裡
可以洞見怎樣的秘密?
年末歲尾,“神獸出籠”,
快跟随《遊遍江蘇》一起去探尋
明朝皇帝“搬家”那些事兒
開啟一段明朝曆史的深度親子遊
01朝天宮
朝天宮“金陵第一勝迹”,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禦賜,江南地區現存建築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築群落。
600年前的1420年,是值得載入史冊的一年,永樂皇帝朱棣下诏從南京遷都到北京,也就是那一次“大搬家”,讓這兩座一南一北、相隔千裡的城市,在騰挪動靜之間有着不少關聯。
這期《遊遍江蘇》邀請了兩個女兒的媽媽李黎,也是高級育嬰師、P.E.T.父母效能訓練親子溝通講師、EAR讀書會領讀人、六朝博物館志願者…和小朋友們來一次穿越曆史的文化之旅!
展櫃裡,褐紅色“歲寒三友”——梅、蘭、竹,描摹在瓶身灰白色釉底之上,仿佛是在600多年前的一場漫天大雪之後相逢,點亮了那個冬天的希望。
你知道梅瓶除了做花瓶,還能做什麼呢?
首都博物館藏的琺華釉雲濤紋罐,驚不驚豔?
永樂大帝帶着滿滿的“家當”“落戶”北京,你知道他們是用什麼方法運過去的呢?
故宮的這些小神獸,你都能認出來嗎?
南京朝天宮特展
《1420:從南京到北京》
一直持續到4月都有哦
02明孝陵
除了這些舊迹,在南京,還有很多“寶藏”景點可以去解讀明朝276載的春秋:漫步朝天宮,除了看展,還可以沉浸進冬日裡那抹最最深邃的紅。紅牆碧瓦、前殿後苑,亭台樓閣、疊山鑿池,一枝、一葉彎曲的弧度,在回廊轉角的相襯下,被時光賦予了獨特的韻味。
而每年深秋,明孝陵石象路就會變身南京城“最美600米”,開啟一段“金陵旅遊界”的霸屏模式。
路旁,獅子、獬豸、駱駝、大象、麒麟、石馬,六種石獸也就成了這場曆史大戲的劇中人。
當落葉飄零,散落一地秋涼,有着600多年曆史的無梁殿,磚石拱券結構,不用一木一釘,隐約掩映在郁蔥深秀的林海之中。萬工池北,陽光灑落紅山門,讓這裡的秋天變得溫暖貼心。
03明城牆
行走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似乎随時都可以去親近那段600年前的曆史。南京明城牆,是現存體量最大、結構最完整都城城牆。作為“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報項目,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這些城牆一共用了一億多塊磚,600年了,為什麼現在依然堅固結實呢?
據史料記載,做城牆磚有11道工序,也就是說,做磚、做泥坯、燒磚,再運到南京來,中間有11道工序。這11道工序,每一個工序都有一個負責人,就記錄在城牆上。
朱元璋當時做磚的時候,要求非常嚴格,每一道工序都記錄在上面,如果出現問題了,就要開始追究責任了,這種方式就稱作為“物勒工名”,所以這個磚到今天還可以保持得這麼好。
從一塊磚到四重牆,再到一座城,數億塊刻有銘文的城磚,忠實地記錄下它們來自何地,誕生于何時,出自于何人之手,記錄下六百多年前數百萬民衆的辛勤勞動。
2016年10月18日,南京城牆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和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攜手,推出“顆粒歸倉、守護城牆”活動,讓散落各地的城磚“回家”。明城牆腳下、秦淮河北岸,磚集館取“城磚文化集合傳承”之意,成為感受文明積澱古都根脈的又一處“寶藏”打卡點。
在這你還可以體驗一下拓印,把城牆上的磚印在紙上,鬃刷一次次掃過宣紙的細密纖維,城磚上的銘文漸漸透印上來,仿佛是打通了時空隧道,讓時光定格、“顯影”。
目前,已經累計回收大約20萬塊城牆磚,它們成為有溫度、有故事的曆史标簽。
爸爸媽媽們
有空不妨從博物館開始
來源:江蘇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