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湖的斷橋美景

西湖的斷橋美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8 09:52:19

西湖的斷橋美景? 遊人立于斷橋處欣賞西湖湖山之景,此謂斷橋觀景所觀之景,人們或各有側重與取舍,但似乎總是贊歎之聲,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西湖的斷橋美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西湖的斷橋美景(賞詩閱文遊西湖)1

西湖的斷橋美景

遊人立于斷橋處欣賞西湖湖山之景,此謂斷橋觀景。所觀之景,人們或各有側重與取舍,但似乎總是贊歎之聲。

明*洪丞《斷橋閑望》詩:

“閑餘步上斷橋頭,到眼無窮勝景收。細柳織煙絲易滑,青屏拂鳥影難留。

斜拖一道裙腰繞,橫看千尋鏡面浮。投老近來忘俗累,眷懷逋客舊風流。”

詩中“一道裙腰”指白堤,“千尋鏡面”指西湖水面。

明代著名畫家李流芳有《斷橋春望圖題詞》雲:“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便魂消欲死。還謂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約如晨光之着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壬子正月,以訪舊重至湖上,辄獨往斷橋,裴回終日。”他從斷橋上一望,見西湖山水相互映發,畫家的藝術細胞大為興奮,便“魂消欲死”,大有他處皆不及西湖之感。

雨後西湖,在斷橋上看見小舟在湖面上斜出,有幾隻水鳥在湖面上嬉戲,南宋·周密《雨後過湖偶成》詩雲:

“雨重楊絲不曳風,小舟斜出斷橋東。分明幾點閑鷗鹭,着在西湖便不同。”

有何不同?大抵是景色别緻秀美呗!

明代文人浦祊的《遊明聖湖日記》“憑欄遠眺:頹然其前者,雷峰也;孓然當湖中心者,湖心亭也;屹然對峙者,南北峰也;樓閣參差者,望之如錦屏者,吳山也;曆曆如雁齒者,郡城也。湖光滉漾,乍晦乍明,波皺微風,霞橫夕照……”

明聖湖是古人對杭州西湖的古稱之一,浦祊到西湖的第一天,住在離斷橋不遠的湖邊片石居,首先去了斷橋,然後又在橋邊湖岸觀景。于是在日記中有了上文的描述。這番描述與今日斷橋所觀湖山之景大緻相類;但細節又有明顯差異。

如今,相較于明代後期,眼前的雷峰塔不再如頹然的老衲,而是有了華麗的轉身,輝煌雄壯,巍然屹立南岸山巅。“曆曆如雁齒者”的郡城則完全變樣,湖東高高的城牆早已拆除;無數的高樓大廈鱗次栉比,卻将杭城的天際線越擡越高。吳山依然是青屏如畫,樓閣參差。南北兩高峰還如對峙的天阙,隻是峰頂上的塔早就悄然隐退,無影無蹤……

在斷橋上看景的人,或着眼于湖,或着眼于山,或着眼于歌舞人群……似各有側重。

宋末元初·範晞文《湖上》詩,有“西湖歌舞幾時休”之怨:

“湖邊多少遊湖者,半在斷橋煙雨間。盡逐春風看歌舞,幾人着眼到青山?”

南宋末·王镃《斷橋春望》詩,有“人面不知何處去”之歎:

“拾翠車閑辇路塵,山南山北杜鵑春。誰家庭院東風裡,飛出桃花不見人。”

明·史鑒《斷橋分手次劉邦彥韻》,其一感歎人生,其二折柳相送:

“其一:日暮橋邊酒棹回,更因殘唱送餘杯。人生易老春光暮,能為看山幾度來?”

其二:近水人家半掩扉,兩山樓閣尚斜晖。斷橋無數垂楊柳,總被遊人折漸稀。”

晚清·張景祁《夢江南*西湖春遊曲》詞:鬧與香,在斷橋旁關注的是佳人。

“春遊好,最好段橋傍。上冢船回油壁鬧,踏青人過畫裙香。何處有紅牆。”

觀景,并非一定要在白天,夜晚坐月觀景聽聲也别有一番韻味。

明末清初·彭孫贻《斷橋夜眺》是觀景:

“長堤疏栁淡煙籠,杳霭湖光漾遠空。水浸樓台燈火外,露寒人影月明中。

星河遠挂銜山樹,栖鳥低飜渡渚風。夜冷欲還眠未得,更持雙榼叩黃公。

晚清·陳三立《七月十五夜,移艇子就斷橋步月》詩是聽聲,聽的是魚跳聲和蟲聲:

“初得微涼放柳條,湖平月滿大魚跳。夜山一片生秋夢,來拾蟲聲立斷橋。”

斷橋觀景:城郭,樓閣;平湖,青山,長堤,畫船;遊人,歌舞;煙雨,朝霞,夕陽,明月,星河;桃柳,梅花……千姿百态,千變萬化,無窮勝景。每一瞬間,每一畫面,都是詩,都是景。惟親臨其境,方有深刻體味,直入心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