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新邵縣城一隅。鄧洪濤/攝
紅網時刻記者 李璐 實習生 孟芷如 新邵報道
新邵縣是湖南地理位置中心縣,有“大美湖南之心”的美稱。為全力創建省級(國家)森林城市,新邵緊鑼密鼓推進各項工作。近年來,新邵大力實施封山育林,開展“四邊(路邊、水邊、城邊、村邊)五年”綠化行動,推進綠色通道、綠色水道、綠色城區、綠色村莊建設,成效顯著,将森林建設融入城鄉生活,讓無數新邵人共享這份珍貴的“綠色福利”。
宜居新邵:以點帶面,規劃公園建設
資水河畔的長灘公園。
古樹撐開茂密的枝葉,陣陣清風穿石而過,位于資水河畔的長灘公園是新邵人乘涼的好去處。
2019年竣工的資江風光帶跟随着資水的腳步穿城而過。從高處俯瞰,宛如一道翠綠的腰帶點綴着“湖南之心”,将沿線的賽雙清公園、長灘休閑公園、釀溪社區公園像“珠寶”一樣串聯起來。
“揉曲江流緣一石,秀絕昭陵賽雙清”。沿江景觀當數賽雙清公園最為奇特,集碧水、奇石、青山于一身。自東奔湧而來的資水,到這裡被一座高聳的懸崖擋住了去路,轉而向南。懸崖高聳,峭壁如削,下邊是幽深的井口潭,波濤翻湧,拍打着石壁。拾級而上,有香火旺盛的法華寺、一抹橙色分外顯眼的雙清亭,向下俯瞰,城中山光水色盡收眼底。
2018年,新邵縣按照“規劃先行,突出特點,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要求,組織編制了《湖南省新邵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本着“生态惠民”的理念,在中心城區改造和新建大塘社區公園、輝耀森林公園、大新廣場綠地等一批城鎮公園、街心公園,進一步增加公園綠地面積,擴充城市綠量。
城市裡“推門見綠”已不鮮見,鄉村也要做到“出門就是公園”,這份“綠色資産”,讓無數新邵人民引以為傲。
村道兩旁綠樹成蔭,村民家庭前屋後種滿了鮮花小果,村裡的空地還新修建了綠化廣場,供村民散步休憩,這是新邵許多村鎮的新面貌。這種小遊園占地不大,沿河而建,内設有景觀遊步道、休閑廣場及綠化景觀,種有桂花樹、茶樹、丁香、木槿等各類喬灌木。寸山鎮南嶽村村民老戴說:“現在我和老伴在家門口就可以散步、鍛煉,在村裡也和城裡一樣,感覺非常開心。”
近年來,新邵縣各鄉鎮、社區結合發展需求,依托地域特點,以鄉鎮街道綠化、公園綠地 (小遊園)建設、鄉村“四旁”植樹為重點, 建造起一批各具特色的鄉鎮休閑公園,如望嶽山公園、南嶽公園、玫瑰公園等。在交通幹線沿線、城鄉結合部建設291個生态良好、富有特色的秀美村莊。使居民出門500米就是公園,滿眼皆是綠意,基本滿足鄉鎮居民日常遊憩的需求。
魅力新邵: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
仿若仙境的清水村。
新邵縣地勢北高南低,多山地、丘陵,在山區重點發展林竹業、林藥業、以及森林旅遊康養等林業經濟,不斷豐富人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 都為新邵的綠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南嶽村位于寸石鎮中部,共15個村民小組1987人。2017年開始以“企業 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方式發展香菇種植。現已建成全省最大的香菇生産基地和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共吸收了160餘村民長期在基地務工。全村集體流轉928畝土地,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參與種植的方式,多途徑創收,成功帶動許多貧困戶脫貧緻富。
正如山間綻放的花朵,發展綠色經濟的形式多種多樣。近年來,新邵縣委、縣政府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着力因地制宜,完善鐵砂亭茶馬古道、白水洞秀美村莊、大同福地等景區的基礎設施,改善景區生态環境,實現全域旅遊。
清水村位于新邵縣坪上鎮,白牆青瓦的居民樓坐落在朗概山脈下,綠植覆蓋率95%以上,雲霧升騰,青山連綿,遠遠望去仿佛仙境。村頭還有一口噴湧不息的“不老泉”,泉水清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清水村1700多名村民,目前有38名80歲以上老人,2位百歲老人,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
清水村獨樹一幟的風景。
2017年清水村被評為全國生态文化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同年,新邵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及民宿改造、景點打造工作:新修10.9公裡旅遊公路;鋪設8600米遊客步道;修建攔河壩20個,完成河道整治5000米,完成了百壽廣場、百歲泉、一線天、雷公洞等景點的建設和改造;對60餘棟民宅實行統一風格的“穿衣戴帽”。
目前,清水村村開發已初見成效,2019年8月,投資500萬元的清水山泉水水廠扶貧項目正式運營生産。2019年五一期間,每天來村觀光旅遊每天超過了2000人次,創收超過12萬元,人均收入達到6180 元。
生态新邵:綠滿新邵,構建森林網絡
G207線新邵段被評為全省“最美幹線公路”。
2018年,自新邵啟動升級森林城市創建伊始,就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曆賢任組長,縣直部門、鄉鎮的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領導小組,将28項創森指标逐一分解,納入各級政府績效目标管理,努力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森林濕地生态網絡。
仲夏時節,開車行駛在G207國道新邵縣境内,道路兩側種植着花草樹木,這條賞心悅目的綠色長廊,為人們在炎炎夏日裡帶來沁爽涼意。
為實現“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遊”的生态美景,新邵大力推進綠色通道建設。
2018年,G207線新邵段被評為全省“最美幹線公路”。G207途徑新邵縣寸石鎮,24公裡的公路,設置了梅寨普通公路綜合服務區和“雙江亭”駐車休閑休息區,有駐車遠眺“梅寨竹海”等3個休閑觀景台,園林式綠化景帶6條。該路段沿線栽植桂花樹、樟樹、紅葉石楠等綠化樹木9000餘株,栽植四季桂、水仙、杜鵑等綠化苗木15個品種61萬株、綠化球類1.3萬株,綠化面積達4.5萬平方米。
除此之外,新邵還對二廣、衡邵、邵坪、樓懷高速公路、和滬昆高鐵、湘黔鐵路産權内沿線以及連接線兩側綠化進行了提質美化,逐步構建起一張綠色的生态網絡。
同時,新邵縣境内河湖衆多,在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對資水幹流、石馬江、釀溪河等縣區主要河流,水岸線長達509公裡的可綠化區域進行造林綠化,綠化長度達220.8公裡,林木綠化率達87%。
新邵縣總面積1763平方公裡,現有林業用地面積160.3萬畝,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量42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7.96%,也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全國林下經濟及綠色特色示範縣、全國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先進縣、全國造林綠化模範縣和國家衛生縣城。
這份珍貴的“綠色福利”,讓新邵人民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活力新邵:全民創森,弘揚生态文明
簡氏茶馬古道。
清朝年間,新邵當地有位婦女簡氏,仗義疏财,樂善好施,為了回報家鄉父老鄉親,出錢修葺了一條白水村去寶慶城的青石闆路,留下了一條曆久彌新的簡氏茶馬古道。
在幾百年後的今天,新邵縣委、縣政府創新思路,将群衆休閑、旅遊發展與創森工作融為一體,投資200餘萬元将3公裡的道路修葺一新,已初步将簡氏茶馬古道打造成周邊及縣城群衆休閑康養的公益性公園。
此舉不僅有利于盤活全縣旅遊資産,進一步優化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衆的生活幸福指數,提升新邵生态文化旅遊的品質。
近年來,新邵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創森為了人民,創森依靠人民,創森成果由人民共享“作為創建升級森林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了加強生态科普,新邵建立森林、濕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5處,多次在思源中學、白水洞等生态科普館舉辦生态科普知識圖片展覽活動;在公衆遊憩地和森林文化主題公園設科普小标識、科普宣傳欄等,向新邵人民發送創森短信100多萬條。全縣共開展各類生态文化活動20餘次,參與人次高達30多萬,逐步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進入校園、進入社區、進入街道。
生态建設沒有捷徑可走。要做出一番成績,必須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新邵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戴新民表示,接下來,一定努力把新邵建成生态良好、環境優美、生産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态家園,為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綠色新邵貢獻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