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元青花瓷的拍賣行情一路走高,究竟是什麼促使元青花走上如今萬人矚目的巨星地位呢?
由棄兒到寵兒的傳奇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罐高27.5cm,口徑21cm,
腹徑33cm,足徑20cm
2005年7月12日的佳士得公司倫敦拍賣會上,一件“鬼谷子下山”青花罐,由倫敦古董商艾斯凱鈉齊以1568.8萬英鎊(約2.45億人民币)競得。
”
元青花
在這一刻
算是走上了一個巅峰,
令無數人歎為觀止。
幾十年前,
關于元青花,
那幾乎一片空白,
現在瞬間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究竟咋回事呢?
讓我一起來探究元青花之謎吧!
▼
01
元青花之謎一:
作為青花的鼻祖,為什麼幾乎無人敢玩?
元青花完整器價值不菲,動辄過億,作為青花的鼻祖,卻很少人“敢玩”,這與其存世量的稀少有很大關系。
青花瓷雖早在唐朝就出現了,但品質一般,後經五代、宋遼金到元,因蒙古皇室崇尚藍白這類色彩,青花瓷工藝才獲得脫胎換骨的質變突破。
元 景德鎮窯青花飛鳳麒麟紋盤
高7.9cm,口徑46.1cm,足徑26.1cm
故宮博物院藏
那時,元青花是皇室禦用之物,是贈送外邦的國之重器,在青花瓷上作畫之人,多為那個時代一流的畫師。
元青花是一個劃時代的作品,它與唐宋年間的陶瓷有着本質性的區别。它使中國陶瓷從素瓷向彩瓷過渡,其豐富的繪畫藝術更賦予了中國陶瓷裝飾性的功用。
元青花價值連城除了稀少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自身工藝也達登峰造極的水平,無論是顔色、畫藝、質量,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
元亡後,明清兩代的青花瓷均以巧為美,繁缛造作,喪失了元代畫工的率真寫意,不僅與元代青花瓷的審美迥異,功力也不如前了。
元青花 蓮池魚藻紋罐
高28.2cm
據不完全統計,正宗的元青花已知的全世界不過300件,畫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為稀缺,全世界已知不足10件,都藏于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中。
在元青花中,有10件出土于9處明代墓葬中,它們都是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的産品,更是難得的标準器。
02
元青花之謎二:
那麼有名的元青花,居然不是給中國人用的?
當時,從遊牧轉為定居的元帝國需要大量資金,而波斯地區經濟發達,并且生産黃金、綠松石等珍貴寶石。這裡的人們對瓷器十分追捧,且由于宗教信仰,白、藍兩色是人們追求的色彩。
元青花 尉遲恭救主圖大罐
高27.8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于是,把青花器售賣給波斯人換取财富,就成為當時元青花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
甚至于為了更好地服務拿着黃金寶石的人們,一些西域的陶工被帶到景德鎮,元青花的整體形态因此充滿了異域情調。今天我們從一些國内的出土器物中,就能看到一些明顯的佐證。
元 青花高圈足碗 | 景德鎮紅衛影院窯址出土
碗口沿部分書寫了一圈波斯文字,
經過專家辨認,文字為當時波斯地區多見的四行詩
元 青花鳳凰雜寶紋領花口大盤 | 伊朗阿德比爾神廟藏
這件大盤的背面口沿處,同樣寫有流暢的波斯文字
就像活躍在唐代的粟特商人一樣,生活在蒙古大帝國疆域内的回回商人,擁有高超的搞錢方式。
隻要是帝國觸角觸及的地方,不管是四大汗國,還是元帝國的藩屬國,甚至是琉球群島,通過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元青花的世界化進程一帆風順。
波斯地區細密畫
從畫中可見明朝使臣的形象和非常明顯的青花瓷器。從元到明,波斯地區和中國本土始終保持一定的貿易交流。
03
元青花之謎三:
清三代仿古瓷盛行,獨不見大名鼎鼎的元青花這又是為何?
這是因為,景德鎮雖然在元代已成功燒制青花瓷,但由于史籍缺載和缺乏有明确紀年的實物佐證,人們對它的認識與了解有數百年的曆史空白。
△ 元 青花人物雜寶紋六棱形蓋盒
高 7.7 厘米,口徑 9 厘米,足徑 8 厘米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作為元青花的故鄉,中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在接收清宮舊存的時候,竟沒有發現一件元青花瓷器。故宮裡皇家自己流傳下來的瓷器: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包括之後的青花瓷都有,就是沒有元青花。
故宮現在擺的元青花都是後來從民間征集上來的
△ 元 青花昭君出塞圖高足杯
高8.9厘米,口徑7.7厘米,足徑4厘米
武威市博物館 藏
正因為如此,人們在揭示這一曆史之謎時,頗有些曲折與傳奇。由于元青花瓷當年多用于外貿出口,故有相當部分遺存國外。據不完全統計,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約110餘件,主要收藏在中東的土耳其、伊郎等國。
△ 元 青花人物圖玉壺春瓶
高27.5厘米,口徑7.8厘米,足徑8.3厘米
崇陽縣博物館藏
國内館藏多為建國後各地考古發掘所出土,目前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首都博物館、江西景德鎮、高安等文博單位。
△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高27.5厘米,口徑20.7厘米,足徑18.6厘米
上海博物館 藏
正因為曆朝曆代對元青花的認知幾乎是空白的,所以對于元代青花瓷來說,要麼就是元代真品,要麼就是現代仿品。根本不可能出現明仿、清仿元青花,這也是元青花非常獨特的一點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