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今日大熱——因為高考題。
不過,今兒這個話題還真得借助《紅樓夢》的一個景點,不是沁芳亭,是栊翠庵。
那位分外矯情的妙玉妙師父,有一件茶具着實了得,叫做“點犀䀉”,特意拿來請林黛玉喝茶。
呵呵,點犀是啥?和《西遊記》的犀牛精有啥關系呢?
有“天線”的犀牛
關于“點犀”,古書中大緻的解釋是“犀角有粟紋者為上”,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犀牛角的橫斷面上有白色的粟米粒大小的斑點——,如果這“點”豎着是一條線,而且在朝天長的犀角裡一通到角尖,豈不就是“通天”了麼?所以有這種“天線”的犀牛,就叫做“通天犀”。古人相信,這條“天線”可以通往神界或者其它神秘所在(比如人心),唐代李商隐有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那麼,這條“天線”是怎麼形成的呢?傳說,它是天上的星星落下時穿過犀角留下的痕迹,仿佛彗星劃過天空留下的“軌道”。而更多人傾向于把這條線和月亮聯系在一起,這就要提到一個成語,“犀牛望月”。
一般人會把這個詞理解成一個優美的武功招式,或者某種神秘靈異的場景。月亮在傳說中常常是一個能量輸出系統,在西方有狼在月圓之夜幻身成人的故事,而中國古人認為,犀牛望月也是在吸取月之精華,朝天的犀角,就是吸取精華的“秘密通道”(也可以叫“管道”)。吸取的能量多了,自然有助于修行。太白金星說金平府的犀牛精“因有天文之象,累年修悟成真,亦能飛雲步霧”,就有這個意思。
不過,孫行者對“犀牛望月”一詞似乎不以為然。他上天請“四木禽星”幫忙降妖時特别強調說,“那犀不比望月之犀,乃是修行得道,都有千年之壽者。須得四位同去才好,切勿推調,倘一時一位拿他不住,卻不又費事了?”
聽他的語氣,是覺得普通的“望月之犀”本領有限。這話,當然可以理解為望月的犀牛還在修行之中,功力不夠,不過,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犀牛望月”這個詞,本意是指犀角帶給犀牛的一個缺陷。犀牛角是長在犀牛雙眼的正前方的,“頂人”自然是方便,可是也帶來了麻煩——擋視線,整個把犀牛左右眼的“視力範圍”一分為二,如果犀牛正對着月亮來“望”,那就隻能看到半個月亮。所以“犀牛望月”這個詞,有以偏概全、眼界不寬的意思,并不算一個褒義的成語。
不管怎麼說,因為有這麼多靈異的傳說,犀牛這種動物,在古代被當做瑞獸。當然,作為瑞獸還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數量稀少,一般人很少能見到“活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西漢時期的青銅犀牛酒器,犀牛的造型神态都惟妙惟肖,全身的金銀錯彩更顯得華麗威風,專家都說,制作者應該是見過真犀牛的,所以才會做得那麼像。
這頭犀牛的原型,也許是西南少數民族或者更南邊國家的貢品,因為在西漢時,中原地區的犀牛已經很少了。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原地區的生态環境,在西漢時期已經不适合犀牛生存了,所以它們種群的南移了,另一方面,也是人為的捕殺量太大了。西漢以前的人獵殺犀牛,主要還不是為了犀牛角,而是為了——犀牛皮。犀牛皮厚重堅固同時柔韌性很好,非常适合做铠甲,金平府對那三隻犀牛精的皮就是這樣處置的,“叫屠子宰剝犀牛之皮,銷熟熏幹,制造铠甲”。西漢之前是秦,秦再往前推是戰國、春秋,都是戰争不斷的時期,铠甲的需求量之大超乎人們的想象。西漢之後,我國境内的野生犀牛就已經很少了,到1922年,野生犀牛在中國絕迹。
世界上現存的犀牛一共有五種,亞洲有三種,非洲有兩種,都是瀕危動物。那麼,它們當中有沒有《西遊記》裡犀牛精的原型呢?且看它們的長相,“彩面環睛,二角埩嵘。尖尖四隻耳,靈竅閃光明”。“兩角”是重點。真實的犀牛有雙角也有獨角。這個雙角是一前一後在長臉的中心線上,前大後小。現存的五種犀牛裡邊,分布在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是雙角,分布在亞洲的三種犀牛之中,隻有蘇門犀,也叫蘇門答臘犀,是雙角。根據地理分布來說,犀牛精和蘇門犀更接近一些。至于“四隻耳”,應該是被吳老先生的藝術化了,既有六耳猕猴,“四耳犀牛”也沒啥奇怪。
三個犀牛精的打扮,則和他們的名字,同時也是犀牛角的功能一一對應:“第一個,頭頂狐裘花帽暖,一臉昂毛熱氣騰”——“辟寒”;“第二個,身挂輕紗飛烈焰,四蹄花瑩玉玲玲”——“辟暑”;“第三個,威雄聲吼如雷振,獠牙尖利賽銀針”——“辟塵”。其實它們的名字,在古籍裡都能找到蹤迹。“辟寒”出自五代時的《開元天寶遺事》:“交趾進犀角,色黃如金。冬月置殿中,暖氣如熏。上問使者,曰:‘此辟寒犀也。’”簡直是天然的暖爐。“辟暑”出自《白孔六帖》:“(唐)文宗延學士于内殿,李訓講《易》。時方盛暑,上命取辟暑犀以賜。”這個則是随身的風扇。“辟塵”出自南朝祖沖之的《述異記》:“卻塵犀,海獸也,其角辟塵,置之于座,塵埃不入。”另一本唐代劉恂的《嶺表錄異》也說:“(辟塵犀)為婦人簪梳,塵不着也。”哈哈,天然的吸塵器。
此外,也有的犀牛角可以“辟水”,金平府的犀牛精們就靠着它們的角分開水路,逃入了西洋大海,隻是沒想到龍王也幫着孫行者和“四木”,入海反而成了自投羅網。當然,古人更在意的是犀牛角的“辟毒”功效,作用比銀筷子、銀簪子還強,可解百毒,所以,大家那麼喜歡把犀牛角做成酒器、筷子等等。
《西遊記》中三個千年犀牛精,就因為它們的角“有貴氣”、可以“辟寒”“辟暑”“辟塵”,才被稱為“大王”。按照人類的陰暗心理來說,得有多少人惦記着它們的角呢?故事結尾,犀牛精被擒拿之後被宰殺——肉分給金平府的百姓,一共六隻犀角,四隻給“四木”帶回天宮向玉帝交差,一隻唐僧師徒帶去靈山獻給佛祖,一隻留在金平府,“留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征燈油之證”。是的,犀角都送給了最“尊貴”的“大人物”。
吹得那麼神乎的犀牛角,到底有沒有那麼多功能呢?實際上,現代醫學對于犀牛角的藥物學功效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證明,頂多也就是清熱涼血而已,如今犀角稀少,用水牛角亦可替代。
不信?來簡單說說動物的角。一類是“骨角”,最典型的是各種鹿的角。鹿類一般在每年的春天會長出“茸角”,外邊絨絨的,裡邊有豐富的血管,對的,割下來就是中藥鹿茸;如果不割,茸角過一段時間就會變硬,最終會變成堅硬的骨頭,也就是可以用來打架的鹿角。這些堅硬的鹿角到了秋冬季節就會自動脫落掉,到第二年春天再次長出茸角,一年一次,周而複始。而犀牛的角呢,則是由角質層發育出來,不過是皮膚的衍生物,通俗地說,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趾甲”。犀牛角和水牛角雖然有一些差别,基本的形成物質是差不多的,所以在入藥時能夠被水牛角替代。
四木禽星
且說這三個犀牛精,在金平府冒充“佛爺”收燈油,足有一千年!在《西遊記》中一千年是什麼概念呢?有人計算過孫悟空的歲數,從蹦出石頭(出生)到第一次被閻王勾魂,看到他在“生死簿”上的壽數是342歲,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500年(準确說,從王莽篡漢到唐太宗貞觀十三年左右,應該是600多年),打出很多“富餘”之後,孫悟空大約是800—1000歲。而犀牛精呢,單是“偷油”的行為就持續了一千年,比孫悟空的年齡還大,還不算它們在此之前還應該修煉過很多年,才能從“望月之犀”變成“犀牛大王”。這麼長的時間,“佛爺收油”在金平府已經成了一種傳統習俗,隻是這千年的時間,在佛祖的地盤假冒佛爺來“偷油”,佛祖真的不知道嗎?
前面黃風怪偷了佛祖燈油,被追殺了好久,一點點油就鬧得這樣,證明佛祖對燈油是很在乎的,不可能有人冒名頂替“偷”油他還不在意,除非,是偷給他自己的。還有另外一種觀點,犀牛精們是為玉帝偷油。這就要說捉拿犀牛精的“四木禽星”。
孫悟空兄弟三人打不過三個犀牛精,上天求幫助。太白金星和他打了個啞迷——需要“四木禽星”去捉才有用。等按照金星的吩咐到了地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你們啊,二十八宿中的“井木犴”“角木蛟”“鬥木獬”,還有一位老相識——“奎木狼”。
我們在“黃袍怪”、“蠍子精”兩段裡,已經簡單介紹過二十八宿。唐人袁天罡給“二十八宿”的每一個星宿搭配了一種動物,這些動物,有的是真實存在的,有的則是傳說中的。比如“四木禽星”(“禽”應理解為“擒”),“奎木狼”的“狼”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角木蛟”,“蛟”是一種帶角的小龍;鬥木獬,“獬”其實就是獬豸,傳說中的一種大羊,它隻有一個角,這隻角會去觸邪惡者,象征司法公正。比較費解的是“井木犴”。“犴”(hān),有人解釋為“駝鹿”。雖然駝鹿是一種大型的鹿,角也具有殺傷力,可畢竟是食草動物,而《西遊記》中說“井木犴”擒住一個犀牛怪下口就咬,瞬間就咬斷了喉嚨,這似乎不是鹿的風格。當然,還有另一種解釋,将“犴”讀為“àn”,是一種長得像狐狸的野狗,個人覺得這個比較靠譜。
為什麼“四木”可以克制犀牛怪呢?這個和“五行”之說有關。“四木”屬木,而牛(包括犀牛)屬土,木克土,所以“四木”可以擒拿犀牛。“井木犴”又是“四木”中戰鬥力最強的,他能上山擒虎,下海擒犀。不過哦也有人質疑井宿的做法——為什麼瞬間要咬斷了犀牛的喉嚨?似乎像是“殺牛滅口”?
有人推測,玉帝身邊的“四木禽星”,還有推薦“四木”的太白金星和天師、天王什麼的,再有西海龍王父子,其實都熟知犀牛怪們的底細——這油實際上是替玉帝偷的。所以,是玉帝的“傳令兵”太白金星、天師,而不是如來的“傳令兵”尊者、羅漢或者菩薩,來告知孫悟空犀牛精們的信息。所以,當玉帝下旨讓“四木”出差辦案,其它“三木”會推脫說隻要井木犴一個去就行了——這種事,能躲就躲吧。犀牛精捉了唐僧想吃肉,實際上也“暴露”了自己,最後就隻能滅口頂缸了。聰明如孫悟空,到後來也猜到了,所以,會把六隻犀牛角中的四隻,讓“四木”帶回去交給玉帝,算是有個交代。至于如來佛為什麼允許玉帝在佛家的地盤上“收燈油”,原著沒說,我們姑且把它看成是搞平衡吧——你如來不也在道家的地盤南贍部洲廣設寺院,收香油錢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