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濟南8月26日訊(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王厚江)近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兒外科為兩歲的女孩小麗(化名)順利完成了機器人輔助半椎體切除、脊柱側彎矯形術。據介紹,小麗由此成為國内年齡最小的骨科機器人手術患者。
現場:
2歲患兒脊柱側彎
醫生為其實施機器人手術
記者獲悉,2歲患兒小麗因脊柱側彎到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兒外科就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兒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若義安排為其完善了相關輔助檢查,經診斷,患兒為脊柱側彎、T9半椎體、T2/3椎間隙左側半椎體、S1隐裂,科室讨論後決定行機器人輔助半椎體切除、脊柱側彎矯形術。
記者獲悉,該手術由醫務部主任、兒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若義團隊完成。下段采用傳統手術方式,上段應用機器人輔助,既展示了王若義主任遊刃有餘的技術,又驗證了機器人在脊柱手術中的精确度及應用價值。
科普:
啥是先天性脊柱側彎?
醫生:病因尚不确定 孕婦胎盤缺氧、糖尿病都可能誘發
記者從醫院獲悉,先天性脊柱側彎(congenital scoliosis,CS)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約為0.5‰—1.0‰,呈偶發性。然而,多椎體畸形病人的未來兄弟姐妹患先天性脊柱畸形的風險為5% --10%。
醫生介紹,先天性脊柱畸形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Ⅰ型:椎體形成障礙,包括半椎體、蝴蝶椎、楔形椎等;Ⅱ型:椎體分節不良,包括塊狀椎、阻滞椎、骨橋等;Ⅲ型:混合型,即一側椎體分節障礙合并對側椎體形成障礙。
醫生表示,先天性脊柱畸形其病因較複雜,到目前為止尚不确定。易感基因及多基因的缺陷,母孕期接觸一氧化碳及胎盤缺氧、糖尿病、服用抗癫痫藥物、持續高熱狀态等,均可通過不同的環節誘導或者促進椎體病變的發生和進展。
此外,該病是一個動态過程,骨骺所受壓力增加,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骨骺所受壓力減小,生長就會加速,随着側彎弧度的形成,椎體骺闆凹側受的壓力将明顯高于凸側,凹凸兩側生長速度不同,使病情進展成一個惡性循環。
據介紹,由于脊柱發育和脊髓發育在時間上的高度相關性,因此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兒約有35.0% --51.6%常合并有脊髓神經發育異常,使先天性脊柱畸形矯正神經損傷風險大大增加。
支招兒:
先天性脊柱畸形能避免嗎?
胎兒脊柱超聲及産前篩查、基因檢測等都很重要
山大二院醫生表示,先天性脊柱側彎(congenital scoliosis,CS)病因複雜,目前尚未發現确切原因,預防CS的發生無從談起。随着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早期診斷水平的逐漸提高,特别是四維超聲及胎兒MRI檢查的使用,為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的基礎,因此,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兒應早診斷、早治療。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保守治療為輔。
該院醫生介紹,目前胎兒脊柱超聲及胎兒MRI在先天性脊柱脊髓發育異常的診斷價值已得到充分證實,再結合産前篩查及基因檢測技術,先天性脊柱畸形在胎兒期即可診斷,對選擇終止妊娠或産後早期治療尤為重要。出生後,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診斷主要靠臨床表現及相關影像學檢查,早期臨床表現主要為雙肩不等高、背部骨性凸起等,影像學檢查包括全脊柱正側位X線片、CT、MRI、超聲等。
記者從醫院獲悉,先天性脊柱畸形常合并其他畸形包括神經系統畸形、泌尿生殖系統畸形、消化系統畸形、心髒及胸廓肋骨畸形。因此,對于CS患兒,在術前需完善各項輔助檢查,進一步明确有無其他系統畸形,對手術風險進行綜合評估。
醫生強調,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定期觀察、支具和石膏矯正。對于進展快的或嚴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應盡早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隻能起到延緩畸形進展的作用,不能完全矯正畸形,被認為是一種推遲手術時間的策略。醫生介紹,患兒10歲以前進行手術治療能得到良好的矯形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