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喜歡貶低和打壓孩子?在生活中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邊部分人對待孩子非常粗暴,經常會采取指責、負面評價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貶低孩子的感受,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什麼父母喜歡貶低和打壓孩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在生活中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邊部分人對待孩子非常粗暴,經常會采取指責、負面評價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貶低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考試考了70分,成績很不好,拿着卷子回家要家長簽字。家長看到以後惱羞成怒,甩手就把卷子砸在孩子的頭上,大聲斥責:“你這家夥怎麼這麼笨?才考70分,你看看班上的小明,跟你一個班的,人家考了100分,你怎麼就不學習人家呢!”
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地對孩子就是一頓痛罵。輕的言語上存在攻擊,重的甚至還會拳打腳踢,拿雞毛毯子一頓亂打。
說到這,大家都有點感同身受了吧,小時候也經常被父母這樣指責過。
是什麼情況導緻父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産生這樣的欺負孩子的舉動呢?從心理學上的角度來說,主要有兩種心理過程會産生這樣的效應。
1、置換,又稱“踢貓效應”。置換是精神分析裡面的一個術語,指的是無意識地将指向某一對象的情緒、意圖或幻想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減輕精神負擔取得心理安甯。
比如在單位裡上班,工作幹得不開心被領導罵了,還被罰了工資,肚子裡面憋了一股火,實在難受。
回到家以後,看到孩子沒在學習,拿着手機玩遊戲,憤怒感就爆發了。瞬時把孩子手機奪了過來,然後指着他,你為什麼不去學習?!還在玩遊戲?考試考這麼差和還有心思這麼玩,不趕快滾去房間寫作業去!
大人的怒氣,本來應該是朝領導發的,但是礙于人情以及工作的性質,沒法發火,于是就把這個對象撒在了孩子身上。
客體變了,但是沖動的性質和做法沒有改變。在心理咨詢中,置換是經常發生的行為,也是移情或者反移情的基礎,是一個人心理不成熟、心智化程度較低的具體體現。
2、權威效應。我比你懂得多,你應該聽我的,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你不聽我的就是你的不對。這種心理,在許多文化程度低、心理狀态較差的大人身上常有體現。
教育孩子上面,他們不會采取溫和、善意地指導來幫助孩子成長,而是會采取粗暴、直接的方式來表達内心的感受。
我比你大,是你長輩,有權力指揮你做所有事情。
以後的就業金融好賺錢,你就要學金融,其它的都不能學,我是為你好;找男朋友,要找體制内的,體制外的不穩定,聽媽的沒錯;買房要買大一點的,太小了住起來不舒服,你不能自己決定買,要聽大人的意見
這些言論,想必在很多人身上是反複出現吧,都快出老繭了,聽得厭煩。
跟父母在一起,他們總會對你指指點點,哪怕你已經長大了,三四十歲的大人,他們依然要幹涉你的生活,讓你苦不堪言。
面對這樣的父母,該怎麼辦呢,如何改變?很遺憾。在這裡我要說一個現實,就是不要希冀父母會為子女做出改變,這是很困難的。如果你保持對父母改變的幻想,那麼很難過得好。
性格這東西,根深蒂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父母的權威感,還有親密關系屬性,導緻他們很難具備同理心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管多大,在他們眼裡始終會是孩子的狀态,總有不放心和控制的感受。
作為孩子來說,最好的面對父母貶低的方式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自我獨立一個人生活,遠離父母的身旁。如果父母還要幹預,必要時做好情感隔離以及自我決斷的策略,哪怕和父母對峙,也要尊重和接納自己的感受。
很多事情,沒必要再聽父母的話了。
我找工作,自己喜歡的就會堅持,你不喜歡我也不會聽,這是我的選擇和自由;我買房子,要買小的,這個跟我的生活工作有關,我需要小房子,不會聽你們的意見,你們要求買大的我偏不聽。
這不是固執,不要把不聽父母的話當做固執,在自己前途和個人未來方面,可以強勢一些,兼聽則明,這對個人來說是有利的,他是自我成熟的體現。
敢于和父母對抗,不聽父母的,是走出原生家庭傷害的關鍵一步,也是人獲得成長的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