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作為經典的宮鬥劇,大女主爽劇,總是讓人忍不住一刷再刷。
劇中,除了各宮娘娘小主們為了争奪皇上的寵愛用盡渾身解數之外,主角身邊的配角們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紅花總要綠葉配,正是這些至情至性的配角讓主角人物變得更加豐滿立體,讓劇情更加生動。
之前,小編一直認為甄嬛身邊兩個丫鬟,流朱看似傻乎乎的,其實心裡如明鏡一般;浣碧看似精明,其實大是大非分不清楚,糊塗得不行。
當流朱為護主而死時,讓人覺得有些冤枉,有些沖動,劇情來的也有些突兀。
第N次刷《甄嬛傳》,小編注意到流朱為護主而死實屬必然。
姓名預示人物結局其實流朱之死是作者早有預謀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流乃流動。
朱為紅色的意思,可以引申為血。
甄嬛懷胧月的時候被圈禁暈倒,危在旦夕。流朱為救甄嬛豁出性命裝上侍衛的佩刀,流血而亡與名字相呼應。
可以說,作者在給流朱起名時就預示了她的結局。
槿汐的一句話推波助瀾流朱和浣碧同為甄嬛的丫鬟,三人從小一起長大,情誼深厚。
甄嬛對她們是有姐妹情誼在的,而不同于浣碧的心比天高,流朱自始至終都是将甄嬛放在第一位的。
她時刻謹記甄嬛對她的好,入宮之後依舊心性堅定,不為富貴權勢迷眼,一心隻為甄嬛着想。
當甄嬛被人陷害誤穿純元皇後的舊衣被雍正禁足後,失戀生病不吃不喝身體日漸消瘦。
槿汐擔心甄嬛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流朱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豁出自己給甄嬛換條生路,她也打從心底願意這麼做。
也隻有流朱,換做浣碧或者槿汐都做不到為了甄嬛豁出性命。如果她們被侍衛攔住了,頂多就是折返回來再尋辦法。
也正是靠着流朱以命相搏請來的太醫替甄嬛診出了喜脈,甄嬛才能夠得到比較好的照顧,才有了後續的發展。
其實流朱的死是甄嬛人物性格轉折的其中一個原因。
前期甄嬛對宮中的生活與愛情還保有一份向往與天真,總得來說還是走善良美好路線的。
在這之後甄嬛基本上就徹底死心了,也為後期腹黑開挂之旅埋下伏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