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8:02:57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1

蘭坤發《家園印象》60x60cm 2005

刀下留情

——松溪版畫作品欣賞随筆

文/黃永生

松溪版畫曆史久遠,我們要讨論的是當代松溪版畫,主要以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為主。

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的制作特點是不可逆,有經驗的版畫家甚至不需要創作稿,即便有創作稿的刻制,也會出現無法預測的意外。

一塊木闆刻制一幅作品,不可逆的潛台詞是一次性完成,每個步驟不可反悔。創作過程因此有懸念,好像講故事,善于講故事的說書人,總是留給聽衆無限期待的懸念。

版畫家在木闆上,塗色、印制,然後刻去部分木闆後,再上色、印制。再刻制,再上色、印制以至完成。每道程序完成後再開始另一道程序,刻制過程中木闆随之損毀,木闆損毀過程是作品誕生過程,像人的生長過程,青年回不到童年,一塊木闆隻有一次生命,版畫家的創作過程類似生命體驗。

蔡麗《寂寞鄉村》115x85cm 2014

松溪地處閩北山區,盛産木頭,取天然木頭切割平面闆材,為方便起見,也用現成木闆,以刀刻形,留形,賦彩。第一遍的色彩與後來的色彩,混合交融,版畫家按經驗控制畫面,也出現色彩重疊混合無法預測的變化,經驗豐富的版畫家常陶醉這種無法逆料的意外驚喜。

八閩大地盛産木頭的山區很多,偏偏松溪出現絕版木刻版畫,這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專家為此作了很多研究,因此有各種解說版本,可在其他文章作深入探讨。

另一值得注意的現象,松溪地處偏遠閩北,現代化氣息、各式各樣的藝術活動,遠不如福建的福州、廈門、泉州頻繁,為什麼松溪絕版版畫呈現出鮮明的當代審美情趣。

小縣城有這麼多版畫家,他們土生土長,經過不同程度的大學教育,回到家鄉工作,除了緊張工作外,版畫創作是他們的熱愛。曾邀請著名版畫家魏啟聰教授,為他們授課,傳送絕版套色版畫的制作技術。

木刻版畫在各個地方曾用來祈福祝願,逢年過節張貼門窗,随時代發展,審美情趣發生變化,貼木闆年畫的風尚被貼春聯替代。特别專業的版畫制作,已從吉祥喜慶題材轉入主題創作,主題作品除了參加各種級别展覽外,離普通百姓生活漸行漸遠。隻有特别鐘愛藝術的人,才會收藏版畫作品。

版畫成為奢侈品,奢侈表現在有閑功夫有生活保障的群體,才能從事版畫藝術研究。奢侈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征象,奢侈是忙忙碌碌中有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2

馬麟《山鄉之殇——美麗家園誰來建》75x75cm 2014

松溪有漂亮的版畫院,高大寬廣的空間張挂一幅幅版畫作品,多數作品入選全國美術大展,不少作品獲得各種規格的獎項,我第一次參觀版畫院所有藏品,很受感動。感動之餘,喜歡在每幅作品間穿梭往來,忽然之間,腦裡閃過松溪絕版套色版畫的當代性思考。

可能有人不認可這個大而空泛的問題,理論家不能認可縣城版畫家有當代性意識,更不可能把當代性融入創作,我無法否定這樣的質疑。我也不想放棄松溪絕版套色版畫的當代性思考,當我第一眼看到他們的作品,心裡閃過他們的絕版作品非常當代。

青山綠水是松溪版畫家作創作的資源,工廠很少,空氣清新,天空特别藍,遠山像出浴的少女,精靈剔透。不可否認,民間套色年畫對版畫家有很大影響。自然資源與文化熏陶,形成版畫創作不可缺少的審美語境。

除了審美語境之外,版畫家内心裡那股創作欲望,那股創作激情來自哪裡。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3

陳邦壽《視線透過綠色風景》60x60cm 2009

浏覽松溪版畫期刊,有幾位版畫家的名字特别醒目,蔡麗、馬麟、藍坤發、陳邦壽、王永祯、王海、葉舒娜、賴景華。有多幅作品讓人激動不已,蔡麗《寂寞鄉村》《都市迷失》《山鄉之十三》《山村之十五·暖春》,馬麟的《山鄉之殇——美麗家園誰來建》,藍坤發的《野寨秋韻》《家園印象》《春風裡》,賴景華的《金色田園》,陳邦壽的《綠色小道》《視線透過綠色風景》絕版套色木刻作品。

激情來自喜歡,靈感來自感動,喜歡家鄉的一山一水,感動鄉村的一草一木。他們的作品共同特點是情感真摯,有堅實的生活感受,每幅作品閃爍生生不息的時代脈絡。馬麟坦言自己的創作動機,力争入選國家級美展,不是為了個人榮譽,而是松溪版畫應該沖出去。

偏遠小縣要沖出去不易,版畫家們力求腳踏實地,不斷探索絕版套色木刻的技術,研究各種各樣的刀法運用,整天伏在木闆上,磨闆,舞刀。體驗過程近乎思考,這個說法隻有玩刀的版畫家才深有感觸,每一刀刻下去,需要确定方向,用多大力氣,刻在哪裡,刀的痕迹如何體現版畫家的情感。

版畫家不僅有情感,還有各個不同的情緒,情緒如何推動刀運,運刀如何順情緒起伏,這是松溪版畫家所面臨的最實在的問題。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4

賴景華《金色田園》60x60cm 2015

藍坤發介紹創作經驗,他的《家園印象》受到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張立平教授的影響,嘗試用色彩語言捕捉生活感受,家園類似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奇花異草,百果飄香,有童年的夢想,還有現代化的期望。假如如實描繪将無法傳遞個人感受,用語言捕捉處理内心情感,又會失去如實的真實感,這就形成了版畫家創作的兩難問題。

蔡麗回娘家看望媽媽,還去田間感受曾經生活多年的鄉村,房子舊了,牆壁剝落,玉米地的稻草人迎風搖曳,玉米地的收入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欲望,那種蕭煞氣息勾起版畫家的思考,心有所感,情有所動,這是《寂寞鄉村》的創作背景。

馬麟面對青山綠水中默默的村落,感受到社會出現轉型趨勢,農耕經濟已經轉向市場經濟,城市的擁擠與鄉村的冷落形成鮮明對比,他回避不了眼前現實狀況,他情不自禁地發出“美麗家園誰來建”的感歎。

版畫家的不同感受都有共同的思考,用手下的刀,表現自己的情感。情感是抽象情緒,用刀是刻不出來的,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抽象式解構”手法。

眼前對象,自然風景,有自己的組合結構,版畫家在打稿時,把複雜結構分解為獨立的色塊,被分解的色塊形成無形的語言空間,每個不同版畫家可以作截然不同的處理。

截然不同的處理取決于截然不同的思考,以此就有将不同情感融入畫面的可能性,長刀短筆,圓刀頓首,激昂揮灑,哀怨委婉,在木闆上對歌,在刀與刀之間,橫沖直撞,在色塊與線形之間詠懷。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5

陳邦壽《綠色小道》40x40cm 2009

版畫家操刀瞬間意識到自我的主體意識,不是誇張的描寫,而是版畫家要對刀負責,一刀下去,刻去木闆,受損木闆無法粘補,這是前面提到的一次性生命問題。

為自己的作品負責,激發版畫家潛在内心的作品意識,作品要成功,要有鮮明的個性語言,個性語言的背後,要有對絕版套色木刻的愛,要有對藝術的獨特理解,因有與衆不同的獨特理解與炙熱的愛,形成作品背後強大的主體形象。

他們的作品有個共同特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實無法說明高在哪裡,作品的陌生感給欣賞者帶來驚異,這種作品驚異超越感性生活,回到版畫家的内心世界。

可能有人不同意版畫家回到内心的說法,技術層面的考慮不是精神層面的内心,我認為這個看法是對的。如果仔細觀看藍坤發、蔡麗、王海、陳邦壽的作品,會發現他們處理畫面,朝向情感驅動的大刀闊斧,不在乎畫面具體對象的塑造,在乎版畫家内心率真情緒的流露。

藍坤發的《家園印象》已不是某個具體家園的真實寫照,而是版畫家對家園摯愛情感,借助各種刀法培育内心的家園,我們無法從中辨識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可感版畫家内心洶湧澎湃的真摯情感。陳邦壽的《綠色小道》使用平面處理,弱化視覺空間,強調版畫家内心情緒驅動下的語言空間。蔡麗的《寂寞鄉村》借稻草人這個偶像,選取虛幻與真實交錯的最佳組合,玉米的枝幹成為畫面的線條,刺破天穹,穿越時空,把内心偶然感受轉換為永恒的思考。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6

蔡麗《山村之十三》60x60cm 2008

以上版畫家的作品是松溪版畫裡,特别引人注目的創作,它們有個共同特征是離開感性對象,走向主觀自我的精神世界。

如果刻制手段引起木闆損毀是自然現象,那麼版畫家從感性觀察進入理性沖動,卻是版畫家從物質審美朝向精神訴求的情感涅槃。

刀的操控從技術層面上升到形而上之道,刀留在木闆上的刻痕蛻變為畫面上的刀韻,我們從刀的運行可感版畫家内心情緒的流動,有股生龍活虎的生命氣息穿行在色彩線面之間。

松溪有一座湛盧山,曆史上流傳幹将與莫邪的傳奇故事,古代寶劍精神,經過滄桑流變,精神孕育成激情的熱血,在版畫家内心裡流淌。版畫家用手中的刀,輔之以内心激情,歌詠美麗鄉村,奏出一曲又一曲心中美好的情感交響詩篇。

2017年10月7日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7

蘭坤發《圍》75x75cm 2009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8

蔡麗《山村之十五暖春》60x60cm 2008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9

蘭坤發《野寨秋韻》40x40cm 2009

優秀吹塑紙版畫作品欣賞(刀下留情松溪絕版套色版畫作品選)10

蘭坤發《春風裡》30x30cm 20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