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中國地産圈有兩個大事,全國媒體都在報道。第一個就是全國第26座金茂府開盤了,帶裝修的均價約3萬元一平米,是全國最便宜的金茂府,也是成都高價地的風向标!162套住宅,目前搖号登記已經結束,會有多少人登記呢?大家都在靜靜的圍觀2019年這個豪宅風向标。
另一個就是名噪一時的上海董家渡地王被綠地集團接手了。2016中民投聯合體競得董家渡13、15号地塊,成交總價248.5億元。這塊占地120萬平米的地塊位于陸家嘴,拟打造為上海全新城市地标。但因經營不善,開工3年的董家渡地塊僅呈現了2棟半成品的寫字樓。地王的命運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知名自媒體“大偉看樓市”還就此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從董家渡地王劫看‘地王’的15種死法”,圍觀者頗多。
▲董家渡地塊位置示意圖(圖片來源:地産視界觀)
成都的“地王”在全國是排不上号的。相比一線城市、沿海城市動辄數十億、上百億的地塊成交金額,2016-2018年,成都僅有7宗土地的成交總價在30億元以上,最高總價是中海天府新區“一帶一路”大廈項目地塊,成交價接近48億元;再往前倒推,地價則更便宜。
▲2016-2018年成都總價在30億元以上地塊
但是,成都這座以安逸閑适著稱的城市,很多人覺得樓面地價上萬就已經很高了,表示接受不了。據統計,2016年以來成都已經誕生了58宗“萬元地”(即成交樓面地價破萬的地塊,不計配建成本,下同),2016年6宗,2017年32宗,2018年20宗。
▲2016-2018年成都“萬元地”一覽
需要特别指出的,2017年成交的“萬元地”本來是33宗,成都興寶旺房地産公司競得的成華區新鴻南支路5号地塊,後來因為經營不善退地了,在2018年再次入市時,被同森集團競得。這也是成都首宗被退的“萬元地”。
套用“流浪地球”裡的洗腦台詞:土地千萬塊,理性挑一塊;拿地一時爽,營銷兩行淚。“萬元地”在成交之時,都賺足了媒體眼球,地價、房價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但是“萬元地”的命運卻并非一帆風順,在58宗萬元地中,除去2宗加油站用地和1宗零售用地外,還有55宗有住宅用途的土地,案名亮相的隻有26宗,占比不到一半。一般來說,案名公布意味着項目定位、産品類型也大緻明朗。比如武侯新城的中糧瑞府,官方介紹說“府”系是中糧地産旗下最頂級的産品,沒有之一,全國隻有兩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成都。北京中糧瑞府價格4900萬元/套起,别墅最高1.5億元/套,深得帝都富豪的認可。東原紅牌樓地塊、金科武侯新城地塊、綠城雙流175畝地塊、中鐵建青羊區34.6畝地塊、中南置地天回鎮約192畝地塊,都是直接引入自己的高端産品系列,這些産品系列在全國都有現成的作品,可以直接類比。
▲2016-2018年成都公布案名的“萬元地”
案名亮相的意義可大可小,開盤銷售才是“萬元地”真正接受市場的檢驗。在已亮相的26個項目中,開盤就更少了,屈指可數!
▲2016-2018年成都開盤銷售的“萬元地”
(注:太行瑞宏金沙城和東原印長江已開盤的不是其樓面地價過萬的部分;保利兩河森林、中南融創玖華臺、萬科君逸目前開盤的都是商業産權的産品)
監測的幾個推住宅産品的“萬元地”來看,除了德商迎晖天玺實現了約92%的去化外,其餘項目公證搖号選房的去化結果均不理想,後續平銷的結果還有待觀察。
恒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博士有個觀點:房地産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2017年高價地頻出,很大原因是金融和土地兩個因素的雙重作品,在2015年、2016年房地産的大利好行情下,很多開發商的存貨并不多,必然要買地來持續發展,而土地供應在2017年又捉襟見肘。如下圖,2017年14249畝土地的供應量是近十年裡面最少的,1.12的供銷比也是近十年最小的!而成都又是一帶一路的戰略城市、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最具人才吸附力的城市,開發商們看好成都,因此誕生了不少“萬元地”。
(圖片來自于中成房業2018年成都房地産市場年報)
在樂居探春行動的采訪中,不少開發商說房地産是吃政策飯的,一切看政策:人口有人口政策,比如學曆落戶、技能人才落戶政策;土地有土地政策,比如加大供應、竟配建、限價銷售、租賃住房等;金融也有政策,比如利率、首付标準、二套房認定标準等等。2017年買入的高價地,恰逢新一輪的宏觀調控:限價和限購,尤其是2018年5月15日新政,限購更嚴了,有資格的購房者少了。因此,當聽說成都正在研究“一城一策”,開發商們就喜笑顔開,因此此前已經有多個城市借“一城一策”至名松綁了樓市。
關于“地王”“萬元地”等高價地的命運,說太多的分析也沒有意義,隻要不出現大的經濟危機,時間可以消化一切。在這裡舉兩個案例供大家參考。
案例1:2013年12月31日,綠地集團競得武侯區二環路南一段20号約120畝土地(航校地塊),成交樓面地價為6250元/平米,這個價格現在看來太便宜了,但是在2013年,卻相并不便宜。2013年成都主城區平均樓面地價為4126元/平米,6250元/平米的價格可以排進當年的前20位。在2015年7月,該地塊的項目綠地GIC成都中央廣場開盤,以及後續的多次開盤,都實現了較好的去化。目前該地塊的住宅産品均已售完。
點評:該地塊剛好碰上了15、16年那波大利好!房地産是周期波動的,到了谷底自然會反彈的。同年拿地的還有中國鐵建西派國際,目前已經售罄,亦是如此。
(圖片來源:銳理數據)
案例2:2013年7月10日,台灣遠雄集團競得紅牌樓30.3畝住宅用地,樓面地價高達10000元/平米,樓面地價排名第三位,且溢價率高達82%。随後開盤出來的遠雄風華園,去化并不好。2016年底,東原地産接手了遠雄風華園,将剩餘未開發地塊和後續競得的地塊一起打造出了東原印長江。東原印長江在2018年10月和11月,分别有兩次開盤,帶裝修的價格都是約19500-22900元/平米,在公證搖号選房階段都實現了60%以上的去化率,後續平銷剩餘部分,問題不大。
點評:高位接盤,用心做産品,也可以得到市場的認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