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9 07:58:44

想必在中國無人不識李白,他是曆史上唯一的“詩仙”。古代的詩人如同夜空中閃耀的繁星一般,數量多得驚人,可當周圍所有的星星都在閃爍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星星就不那麼獨特了,隻有極少數的星星能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從而獲得人們的青睐,李白就是那一顆與衆不同的星辰。

李白曾“自戀”地說過,自己出生的那一刻就與其他人不同了,他覺得自己是仙人,還是懷揣着神聖使命來到人間的。孩提時期,李白就表現出在詩歌方面的極高天賦,少年時期,他的一些詩作已經得到了許多名流的欣賞與推崇。正值青年的李白離開蜀地,開始四處遊曆河川。

臨近而立之年,李白和前朝宰相的孫女結為連理,夫妻二人感情特别好,共同孕育了一雙兒女。可李白的心并沒有因為成家而安定下來,他又“溜”出去玩了,一邊寫詩作對,一邊拜谒權貴,希望能夠做出點成績來。隻可憐他的妻子獨守空門,憑一己之力照顧兒女撐起這個家,十年後就不幸病逝了。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1

圖片:李白娶前朝宰相的孫女劇照

李白一向對月亮情有獨鐘,月亮成了他筆下許多詩作的意象。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夜夜與人類作伴,漂泊在外的遊子思念家鄉和親人時,望一望月亮,内心的憂愁就可以随之消散。

月有陰晴圓缺,就好似人有悲歡離合,人們在賞月時,仿佛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月亮折射出李白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心态和境遇。例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亮在年幼的李白眼中竟成了白玉做的盤子,這說明幼年時期的李白既懵懂又天真,還富有想象力,對世間萬物都好奇和熱愛。

又如“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無論時代如何更替,古時與如今的人看到的都是同一個月亮,人類的生命會逝去,而月亮卻能恒久地挂在高空中,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自然規律。此時的李白面對月亮已經開始感慨人生了,或者說月亮已經成為他的人生寄托。

不過,在李白描寫月亮的所有詩歌中,最家喻戶曉的一定是《靜夜思》,連三歲的孩童都能倒背如流。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是,我們如今所背的《靜夜思》并非李白的原詩,而是由後人所改造的2.0版本。那麼李白原版到底是怎樣的呢?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2

圖片:月亮劇照

一、原版《靜夜思》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李白原版的《靜夜思》。全詩如下: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3

圖片:李白原版的《靜夜思》

仔細對比一下,其實原版和我們如今所背的版本隻有兩個字不同。分别是“看”改成了“明”,“山”改成了明。相反,絕大多數詩人都會刻意地去尋找創造環境尋找靈感作詩,用詞更是小心翼翼推敲半天,幾番對比之下才能選出最适宜的字詞。

而李白卻不喜歡改詩,他常常在“迷糊”的時候作詩,但在“清醒”之後,又不改詩,這就是他最與衆不同的地方,也正因為他的獨特,才使他在人才濟濟的詩壇中散發光彩。

其實,如今的《靜夜思》是明代的版本,是清朝學人塘退士從明刊的《唐人萬首絕句》中摘錄下來的,後來又編入到《唐詩三百首中》。

蘅塘退士應該也沒想到,改編版的《靜夜思》居然會在幾百年後的今天火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而原版《靜夜思》是出自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4

圖片:李白作詩漫畫

二、床前看月光

上文提到過《靜夜思》的改動隻有兩處地方,但很顯然經過改動過的《靜夜思》更受人歡迎,更加脍炙人口,反而原版的無人問津,甚至沒人知道這首詩是經過改動的,這是為什麼呢?究其根本,就是因為經過改造後的《靜夜思》更好,那它到底好在哪裡呢?

我們就來探讨一下發生改動的首聯和頸聯吧,首先,首聯“床前看月光”中有個字一直被世人争議,那就是“床”。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5

圖片:改動詩句劇照

大家在學生時期就知道,同一個漢字在古代和現代的解釋都會有所不同,比如“走”這個字,在現代指的是走路、行走的意思,但在古文中大都被解釋為“跑”的意思。再如,“博學”一詞,在現代的意思是知識淵博,而在古語中卻是廣泛地學習的意思。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是很多,很顯然,詩句中的“床”應該也不是我們現在每天休息所用的床。那它到底是啥東西?

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探讨過這個問題,有人說它是井床,即水井旁邊的那一圈圍欄。有人說是胡床,就類似現在可以折疊的小馬紮,李白曾在他的詩中提到過胡床。

還有人說“床”是“窗”的通假字,李白是倚着窗戶看月亮。不過,認為是井床的呼聲比較大,靠在院子裡的井邊望着月亮,很符合李白的浪漫特質。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6

圖片:休息用到的床劇照

我們再來看看經過改動的“看”字,知道原版的人不太喜歡原版,大都因為這個字,因為“看”過于稀疏平常,人人都可以想到它且用到它,月光是如此地皎潔,單單用“看”,顯得有些庸俗了。而且,古詩中幾乎沒有出現“看”和“月”兩字連用的現象,即便在一首詩中同時出現兩字,也是被詩人分開用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首聯的“看月”和頸聯的“望月”重複了,古詩最是講究精煉和簡潔,在二十個字的古詩中重複用詞,略顯得有點單調啰嗦了。

而且詩人一直陷在比較郁悶沉重的情緒中,怎麼會有心思仔細地看月光呢?如果當真有認真觀察,又怎會把月光看成霜?因此,還是将“看”改為“明”,更加切合詩的主題與意境。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7

圖片:原詩句的“看”字改為“明”資料截圖

三、舉頭望山月

古人看月的花樣千奇百怪,張若虛在江邊望月,月亮就變成了“江月”,李白曾在峨眉山望月,月亮就變成了“山月”。但是,《靜夜思》這首詩并未将李白所處的環境和地點寫清楚,我們對李白到底在山中的小木屋外望月,還是在海邊的小庭院裡看月全然不知。

而且,“江月”和“山月”都帶着一股濃厚的文人氣息,和普通人的生活有點格格不入,很多人都沒有機會去山中居住,更有人一輩子連海都沒見過,而“明月”一詞就可以完全排除地域的限制,更接近平常人的生活,更能讓人理解。

李白的靜夜思對嗎(脍炙人口的靜夜思竟是改良後的版本)8

圖片:“山月”改為“明月”資料截圖

其實,李白在作完這首詩後,并未引起很大的騷動,反而後人改動“看”和“山”二字後,成了千古之作,由此可見漢字的魅力所在,怪不得古人會一遍又一遍地推敲古詩中字詞的用法。不知道大家更喜歡李白原版的《靜夜思》,還是經過改動後的2.0版本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