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琴者在演出或比賽前,或多或少都會有緊張的心理。
少量的緊張,是對演出或比賽的“促進”,可以使學琴者更快地進入狀态;而過度的緊張,則會影響演出或比賽的質量與結果。
今天宛與洛為大家帶來了兩種方法,可以有效克服演出或比賽前的緊張心理。
一、“注意力轉移法”
這裡的“轉移”,并不是将注意力随意地“聚焦”在其它事物上,而是要轉移到自己的呼吸上來。
即在演出或比賽前,學琴者的注意力,隻去關注自己的呼吸即可。
當我們此時開始關注自己的呼吸,就會發現與平日裡的不同。此時呼吸會變得急促,并伴随吸氣與呼氣的輕微聲響。
這是因為此時的學琴者,由于心理上的緊張,導緻了肢體上的僵硬,使得原本下意識就能自如完成的呼吸動作,變得不再協調與自然。
在僵硬的身體狀态下呼吸,除了會伴随氣聲,還會導緻吸氣量不均勻,忽淺忽深。由于不能給身體良好的供氧,因此會使得學琴者更加緊張,并感到頭暈,加速其精力與體力的消耗。
這是一種“消極循環”,我們必須要從源頭上将其改掉。
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在此刻平靜地呼吸呢?強行克制自己的呼吸動作嗎?這并不是明智之舉。
我的建議是,隻去關注,不去“幹預”。也就是隻将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呼吸上即可,剩下的各種變化,隻去感受,而不去刻意改變。
有朋友可能會說,那這樣的話,還會越來越緊張怎麼辦?
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當我們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時,這時我們所有的感覺都會“聚焦”在這裡。
即使呼吸依舊不均勻,肢體依舊緊張,但我們的身體知道,什麼狀态是舒服的,什麼感覺是對的。所以無需再動用意識,去“克制”自己的呼吸了。
身體上的所有感覺,會“自動修正”自己的呼吸狀态,最終恢複自然、放松。
身體舒服了,心理上的緊張感也會随之消失。
二、“正念法”
與第一種方法不同的是,“正念法”是需要主動動用個人意識的方法。
即要刻意地,主動地對緊張心理作出意念上的“調控”。
在書籍《學習之道》中有這麼一句話:
“需要你學會區分兩個概念:一種是自然産生的想法;另一種是随之而來的情感投射”。
認為自己在演出或比賽中,可以發揮很好,可以取得好成績,就是一種“自然産生的想法”;而又怕自己失誤、忘譜,導緻演出或比賽失利而産生的緊張心理,即“随之而來的情感投射”。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規避”那些“随之而來的情感投射”。
在書籍《學習之道》中給了我們方法:
“這些附随其後的想法,是發散模式投射出的浮光掠影,甚至隻需簡單練習幾周,學着重新看待這些念頭和感覺,把它們看作單純附随的情感投射,似乎就能幫助你的大腦放松和平靜下來”。
宛與洛在這裡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當學琴者在演出或比賽前産生緊張心理的時候,此時我們會很容易地感受到,自己的頭腦在不停地産生想法,甚至是胡思亂想。
這是因為緊張的心理,使得自身的精力無法集中,所以“發散思維”開始活躍起來。
正确的做法是,不必在意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與思緒,隻把它們當作是自己心理與情緒上的“小插曲”即可。
既然是“小插曲”,說明這些都是稍縱即逝的念頭,沒必要理會。
事實就是,當我們越不把緊張心理當作一回事,緊張的感覺就越能很快消除。
如果總是“盯着不放”,那麼緊張之感不僅不會消除,還會被逐漸“放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