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新聞,讓我的家鄉——湖北襄陽,怒刷了一次存在感。我們湖北人民承蒙全國同胞關愛,收到了其他省份捐贈的蔬菜。一位大媽在小區接收分配物資時,嫌捐贈的蘿蔔不好,不但挑三揀四,還把目标對準志願者,說些很不中聽的話。後來發展到與志願者當場對罵,一個人對峙小區其他業主,最後在工作人員的驅趕下才離開。
看到這位大媽的嘴臉,我的腦中出現兩個字:匮乏。這也是我這段時間不斷反思的一個詞。
其實很多人在物質方面沒有匮乏到揭不開鍋的地步,比如新聞裡那位大媽,如果她家真的沒有菜了,她也不會在免費的東西面前醜态畢露。隻是長時間物質上的不豐盛感,讓她産生了精神上的匮乏。
貪婪産生匮乏
從年初持續到現在的新冠疫情,不就是個别人群口腹上的匮乏感引起的嗎?還有那些在監控下拽走小區電梯裡防疫用的紙巾的人,她們的匮乏感早已不能用“愛占小便宜”來形容……因為匮乏,所以看不見已經擁有的,所以所求甚多,不知滿足,不知感恩,不知珍惜,也正是這些人的匮乏,造成了一個個社會亂象。
2017年引起強烈反響的一部反腐正劇《人民的名義》中,小處長趙德漢德角色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他的性格也最能反映一個人匮乏到極緻後的分裂。
趙德漢是農民出身,母親一個人将他拉扯大,他經過努力當上了國家某部某處長,這個角色其實也是有原型的,最後被判無期徒刑,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僅僅四年時間,他在一個小處長的位子上貪污了2.3億現金,均藏于别墅裡,他經常恍恍惚惚,不經意間就走到這裡,看着自己貪污的一整面牆的現金和一整床的現金,就像小時候看着要成熟的莊稼地一樣........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受賄的金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
然而,和這種喪心病狂的貪污斂财形成對比的是,他從沒花過這裡的一分錢,連老婆孩子也不知道這些錢的種種,一家三口依然住在破舊的小區房裡,像普通老百姓一樣吃着粗茶淡飯,為日常的菜米油鹽孩子上學斤斤計較,每月隻寄給鄉下母親300元生活費。
趙德漢在現實中,一方面在貪婪欲望的驅使下,濫用職權,受賄索賄,另一方面卻裝作堅持操守的基層幹部,清貧自守,說起黨和人民更是襟懷坦蕩。面對這種讓人費解的行為分裂,趙德漢一句:一份錢都沒花,不敢,我們家祖祖輩輩農民,窮怕了……戳中多少觀衆的心。
然而一句“窮怕了”,就真的能掩蓋他沒有底線的貪婪行為嗎?有時候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貧窮的環境中滋生出深入人性的匮乏與貪婪。當他小時候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的時候,一定也受到不少白眼與欺淩,匮乏感在孩子的内心紮了根便很難剔除。随着後天社會地位的提高,滿足匮乏感的契機一旦觸發便一發不可收拾。而當匮乏與貪婪結盟,等待趙德漢的隻能是一次次的用金錢去安慰内心,而貪婪永遠像個無底洞一般永不滿足。
察覺自己的匮乏感
很多人有着深深的匮乏感而不自知。比如我以前說起自己的缺點,首先想到别扭、不自信,面對挑戰的時候,我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遠遠不夠,從而陷入一種焦慮的假勤奮中。
直到這次因為疫情我被困在湖北娘家,得以讓我在一個階段的認知提升之後,近距離觀察我的原生家庭,觀察父輩的語言和行為模式。最後終于察覺到,我之前的那些别扭和不自信,都來自于匮乏。
小時候我們家開了間鐵匠鋪,在農耕為主業的當時,我們家靠爺爺和爸爸的鐵匠手藝,雖然說不上富裕,但也算是小康之家了。當我6歲的時候,弟弟這個超生子的到來,給家庭經濟帶來重創。
房子被拆,财産沒收,一家人零零落落,爸爸帶着懷孕的媽媽和尚未懂事的妹妹東躲西藏,爺爺睡廚房柴堆,奶奶睡牛房,我和小姑借宿别人家,後來超生罰款的上萬元也是借來的。
6歲正是懂事的年齡,那段經曆讓我比一般孩子更加懂得祖輩父輩的艱辛。有一次我放學回家,正在收油菜籽的爺爺,被旁邊飛速旋轉的鐵扇葉刮傷胳膊,瞬間皮開肉綻,爺爺忍着劇痛,用白酒給自己消毒。
我看不下去了,拉着爺爺去村裡診所包紮傷口,爺爺一路上叮囑我到了以後不要多說話。原來爺爺在包紮傷口的過程中,一直跟醫生套近乎,就為了醫生可以免去那幾毛錢的包紮費。
所以我從小就特别省吃儉用,節省到上初中寄宿時,家裡人都怕我把自己餓出營養不良。這種極緻的節省,後來的我懂了,那其實是一種不配得感。每次花錢的時候,我都會想到爺爺為了省幾毛錢受那份罪,我又有什麼資格去浪費去享受呢?
後來随着工作結婚,節儉的毛病雖然改善很多,但是心理上的不配得感卻始終無法消除。沒錯,這就是匮乏引起的不配得感。
那麼察覺到自己的匮乏感又有什麼用呢?其實處在這一步是比較痛苦的,因為這種匮乏感從小就深深紮根在你的潛意識裡,讓你即使察覺卻也無能為力。
你天生就應該富有
真正讓我有勇氣用行動來對抗匮乏感的,是我在《失落的百年緻富聖經》這本書中看到一個觀點:你天生就應該富有,勇于追求富足的生活。
當時我忽然明白了,我明明知道自己所有的缺點都來自于匮乏感,卻始終沒有持續的行動去改變現狀,不是因為我缺乏所謂行動力和合理的規劃,這種說法就好比你生病了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你,生病是因為身體當前缺乏免疫力一樣,是廢話。
最根本的原因是,思維決定行動,當我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可以擁有富足的時候,立再多的flag,做再多的規劃,再怎麼強迫自己要自律……都是徒勞,最終會變成“間歇性勤奮,持續性懶惰”。
那麼我為什麼對這本講吸引力法則的書如此笃信呢?有人說:如果有一天有人為成功自助書創建一個“名人紀念堂”,這本書将必定位列其中。
2019年加入貝有錢後,我一直在老大們的推薦下讀這本書,有時候對吸引力法則似懂非懂,有時候懷疑它是唯心主義。而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很多大咖,不管是貝有錢的微商大佬,還是事業有成的其他創業者,都會不約而同提到吸引力法則。
我這段時間讀到的其他書,比如《遇見未知的自己》《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窮爸爸富爸爸》《與神對話》等等,包括我以前讀過的那些經典的純文學作品,都像是在從正面或側面驗證吸引力法則。
我也不止一次地切身感受到,不管人們相信不相信,吸引力法則就像地球引力一樣存在着,我們生命中的貴人,冤家,财富,疾病等等,都遵循吸引力法則來到你的生命中。
好比這場疫情,新冠病毒從野生動物身上傳到人的身上,然後在人群中肆虐,不正是那些匮乏之人吸引來,然後引起了更多同胞的匮乏嗎?
富足吸引富足,匮乏吸引匮乏。所以現在,我更加笃信書中的觀點:我天生就應該富有,勇于追求富足的生活。簡單相信之後,行動就變得容易多了。
請記住:你天生就應該富有,勇于追求富足的生活。願每一個人,都能先讓自己的内在富足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