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六祖壇經有福之人

六祖壇經有福之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6 18:41:57

《六祖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六祖壇經有福之人(六祖壇經風動幡動)1

相傳六祖惠能大師有一次給弟子們講經時,忽然一陣風吹來,旁邊的旗幡也随之飄動,這時引起了其中兩個弟子的争論,一個弟子說這是風在動,另一個說是旗幡在動,惠能聽言,随後就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而是你們自己的心在動。”

世間萬物,萬象皆空,所謂世間的順逆、好壞、優劣本就沒有統一的标準,佛家稱之為“虛妄”,一切“善緣違緣孽緣”皆“境随心轉”,并不是真實存在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執着于世間萬象而因此生起愛憎煩惱之心呢?說到心無挂礙、心靜如水,就不得不說一個關于宋代大文豪蘇轼與高僧佛印的故事了。

六祖壇經有福之人(六祖壇經風動幡動)2

蘇轼是我國古代的大文豪,文采卓絕又癡迷佛學,平時喜歡與金山寺的高僧佛印禅師參禅論道。有一天,蘇轼心血來潮寫下一首自認為很不朽的五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萬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寫完之後興高采烈地讓書童立馬乘船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禅師鑒賞,心想這回佛印看了這首詩之後肯定會大加贊賞自己的文學造詣與禅理修為。誰知佛印看過蘇轼送來的詩之後隻是微微一笑,随即執筆在詩文下面寫下兩個字後折好轉交書童送還給蘇轼。等蘇轼迫不及待地打開詩文時卻隻見到詩文下面的批注隻有兩個大大的字——放屁!蘇轼看到後頓時勃然大怒,馬上叫來書童備船過江去找佛印理論。等蘇轼氣呼呼地拿着詩文過江時,卻看到佛印早已笑吟吟地站在江邊等候,這時蘇轼忍不住對佛印說到:“好你個佛印,就算你不認可我的詩文吧,但你身為高僧大德,怎麼能随意辱罵人呢?”佛印笑問道:“我怎麼罵你了?”蘇轼随即指着詩文下面的“放屁”兩字,這時佛印突然大笑道:“哈哈!蘇大學士,你不是說你已經八風吹不動了嗎?怎麼,就這麼輕易地被我一個“屁”字打過江來了?”蘇轼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這就是蘇轼與佛印禅師“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的故事。

六祖壇經有福之人(六祖壇經風動幡動)3

是啊,身處人世間,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總是被這世間的名聞利養、喜怒哀樂包圍着,難免會因為境遇的變化而迷失心智,就連名傳千古的大文豪蘇轼平日自诩“八風吹不動”,也會因一時的不明與惱怒而“一屁過江來”。而這裡面的“八風”就是指佛教中對世俗境遇的八種稱謂,即“稱、譽、利、樂、譏、毀、衰、苦”,“八風”有四順之風,四逆之風,所以說人生苦樂參半,而這也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八種境界風,面對“稱、譽、利、樂”之風,我們總會因為别人對自己的恭維、尊敬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當面對“譏、毀、衰、苦”之風,我們也難免會因為别人對于自己的诋毀、嘲諷而心生怨恨、嗔怒不平。這八種境界風能夠吹動人的心神,故而我們稱之為“心風”,修道之人往往不會輕易為心風所動,他就有八風催不動的禅定功夫,這是非常難得的修行境界。

六祖壇經有福之人(六祖壇經風動幡動)4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工作中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在為人處世中修行,而修行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去修正自我、調伏自心的過程,這個過程說複雜也複雜,說不複雜其實也很簡單。《道德經》中有言:“大道至簡”,簡單質樸才是生命的本質,而堅守人生的大道,就要懂得宇宙間的因果規律。佛說:“萬法皆空,惟因果不空”,明了因果,就會知道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必自受其報,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也就不會執著于世間萬象,随緣放下,得大自在。放下一切受贊譽時的貢高我慢,别人尊敬我并不是我很優秀,而是因為别人很優秀,所以沒有什麼值得驕傲自滿的;放下一切受輕漫時的憤恨不平,别人诋毀、冒犯我也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用另一種方式去激勵我,這難道不是渡我成就的恩人嗎?如此看來,又怎麼能輕易從表象去區分“善緣、違緣”呢?放下一切“我執”,心無挂礙,才不會輕易被世間萬象擾亂内心的清淨安甯。

六祖壇經有福之人(六祖壇經風動幡動)5

漫漫人生路,這一路上的風景與境遇總歸是不同的,有風雨交加,也有晴空麗日,正如蘇轼在《定風波》一詞中所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蓦然回首,才發現走過的路有順境時意氣風發、年少輕狂所栽過的跟頭,也有逆境時失魂落魄、傷心絕望之後的東山再起,當你的心已不再執着于順逆、好壞,也就無所謂風雨亦或是晴空了,因為一切皆是最美的風景。願你我一路上“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泊從容,靜默安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