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新政”一路走來,對家長來說,有歡喜也有憂愁。憂愁的多半是以前那些“雞娃”的家長,但從總體上來說,确實減輕了不少孩子過重的學業輔導,也減輕了不少家長的經濟負擔。
我們不要以為,培養孩子隻有送補習班和超前學習這條路,實際上,教育本身就要回歸學校、回歸家庭。如果家長能夠正确引導孩子,即使不“雞娃”,也完全可以在“雙減新政”的框架下幫助孩子實現更優的發展。
在當下,我們家長要盡量避免以下兩個誤區:
誤區一:給孩子學業減負,就是要放棄孩子的學業。
其實,“減負”和“放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有快也有慢,因此,再好的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及成長路徑等,家長都不能生搬硬套,直接套用,而是需要為孩子加以改造、量身定做才行。
誤區二:現在既然不“雞娃”,那就可以躺平了。
實際上,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我們反對“雞娃”、反對超前學習,但并不反對孩子在學有餘力或者有興趣的情況下,去接觸更高階的學習内容。
舉例來說,真正的文言文學習通常是在初中階段才開始系統學習(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因内容簡單,隻能算是啟蒙),但如果非要讓孩子等到上中學之後再接觸文言文,未免太遲了,孩子此時學起來就非常吃力,更不可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文言文了。
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特别熱衷于“雞娃”,這種父母給孩子“打雞血”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壞,在我看來,除非孩子自身對學習有強烈的需求,否則,父母都不應該過度給孩子在學習上強行施加壓力,而是要以興趣引導為主。
我看到太多孩子在初中和高中學文言文的痛苦樣子,就下定了決心,不讓孩子步他們後塵。我女兒在我的引導和持續鼓勵下,從三年級起就開始接觸諸如《古文觀止》這樣的文言文,在熏陶中初步形成了文言文的語感,到四年級的時候,已經能夠寫出上萬字的文言文連載小說了,而且孩子越學越感興趣。
這裡面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家長不是要求孩子要這樣做或那樣做,而是要運用兒童心理學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隻要達成培養目的,哪怕家長成為孩子的“學生”也未嘗不可。
以我的實踐經驗,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除了像“練字”這種超出孩子生理要求的不宜提前做之外,有些學習内容,比如古詩詞、英語啟蒙等,确實适合孩子提前學,而且孩子越早介入,到後期的學習效果就越好,但這種“超前學習”的前提是以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前提的,這和那種無視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揠苗助長”有着本質上的區别。
01 關于語文學習的問題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在中學,語文學科都非常重要,學好了語文,其實也連帶着促進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換句話說,語文如果學不好,其他學科大概率也是學不好的。
但語文是一種極其重視積累的學科,而這種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家長未雨綢缪,提早幫孩子做出合理規劃,讓孩子始終保持着一種穩健的節奏來逐步提升語文素養。
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大家就會明白。比如不少孩子很頭疼的作文,大家都知道在寫作中如果能引經據典,恰到好處地用上幾句古詩詞,能為文章增色不少。如果孩子從小就經受古詩詞的熏陶,古詩詞就會慢慢地刻印在孩子的腦海裡,他在運用古詩詞運用方面就能做到信手拈來。
反過來,一個隻是在短期之内甚至是臨時突擊背誦古詩詞的孩子,他在寫作時,就難以做到随心所欲地運用古詩詞,因為他們積累古詩詞的時間太短,沒有在腦子裡産生“化學反應”,這就像釀酒時的五谷剛剛封進酒壇裡一樣,自然不醇厚,很單薄。
再舉一個例子——閱讀。我始終認為,培養孩子濃厚的閱讀習慣是事關孩子學習的第一要務,如果解決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問題,其實也就解決了未來一系列和學習有關的問題。
當然,僅僅是提早讓孩子接觸閱讀還不夠,還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對孩子的閱讀品味加以引導,這種引導是階梯式逐級開展的。以我的教育實踐經驗,我發現,我們不能按部就班隻讓孩子閱讀屬于他那個年齡段的讀物,可以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興趣,提前閱讀一些内容更深、品味更高的書籍,甚至是經典的大部頭書籍。
一般來說,0~6歲是閱讀的啟蒙階段,7~10歲是閱讀的快速發展階段。
這兩個階段如果沒有把握好或者說是錯失了,等到孩子到了初高中階段,孩子就會發現自己和中外經典名著、古詩詞及文言文等産生心理上的距離感,這就是一些家長在孩子大了之後,哪怕逼着孩子去讀經典讀物也沒用的真正原因。
如果孩子學有餘力,家長要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超前閱讀優秀經典讀物。當我們的孩子能做到沉浸于經典讀物世界中的時候,那些内容過于淺薄的書對他們的大腦就很難再起到足夠的刺激了。
實際上,很多世界名人在小時候就閱讀了同齡人都不曾閱讀過的書,比如:
這幾年,我都會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往更高質量、更高品位、更有深度的閱讀方向發展。實踐證明,我的做法促進了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我女兒在小學四年級就能寫出很多中學生都很難寫出來的格律詩、古體詩、文言文連載小說以及填詞等,就是受益于長期的閱讀興趣培養。
不管是學什麼東西,都需要日複一日的積累和堅持。
在小學語文學科上,如果解決了閱讀積累和古詩詞及文言文的積累,這将為孩子以後順利銜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成長之路也将越走越輕松。
02 關于數學學習的問題如果說被超前最多的是“數學”,恐怕大家都沒有什麼異議。
從孩子剛牙牙學語的時候,不少家長就開始教孩子手腳并用學算術了,這算是在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到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後,超前學數學似乎成為不少家長的共識,小學生從學奧數到超前學習初中甚至是高中數學的課程,讓不少父母感到惶恐不安,生怕自家寶貝跟不上大趨勢。
但數學又不同于語文、英語等學科,更具數學天賦的孩子學起數學來顯然更輕松,超前學習似乎正合他們的胃口;而缺乏數學天賦的孩子,如果超前學習,恐怕是勉為其難。
如果孩子确有數學方面的天賦,家長可以讓他嘗試一下,一是可以拓展孩子的數學思維;二是可以培養孩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如果孩子數學基礎不紮實,或者是缺乏這方面的興趣,家長也不要勉強,就抓好孩子的數學基礎就可以了。
一言以蔽之,和學校數學教材相比,奧數更側重于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基礎已經興趣來确定要不要學。基本原則是,不能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學習壓力,否則将适得其反。
03 關于英語學習的問題教育總有遺憾之處,我就挺後悔沒能早點對女兒進行英語啟蒙,雖然她在英語學習方面非常用功,考試成績在班上也名列前茅,但這并不能掩蓋她在英語方面的不足。
所以,我的看法是,給孩子開展英語啟蒙,最好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如果錯過了,那就從現在開始。
讓孩子從小大量地聽英語音頻,為他創設一個比較理想的英語環境,每天讓孩子磨耳朵、看繪本、說英語,等等。這就像讓孩子接觸母語的方式一樣,孩子學起英語來就沒有什麼很大的難度。
2~6歲是學英語的黃金期,也是語言敏感關鍵期,處在語言敏感關鍵期的孩子對聲音辨别的能力特别強,是最為理想的學語言的階段,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把握住教育時機,方能在英語學習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結起來,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越早學習效果就越好,而且要鼓勵孩子持續堅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錯過時機及半途而廢,付出的代價就是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學英語的難度越來越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