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并不都是大部頭,很多薄薄的經典,三四個小時讀完,同樣啟發人思考,收獲很多。
春節臨近,我們為大家分享10本薄薄的名著(第3期)。回家的路途上不妨帶一本,書裡有光,前往是家。
祝福讀者朋友們讀有所獲,新年快樂!
1.《論語言的起源》
[法]盧梭 著;李平漚 譯
本書是盧梭非常重要的一部學術著作
集中體現了盧梭的哲學人類學思想
此書的全題是:《論語言的起源——并旁及旋律與音樂的模仿》。
從文字的布局看,此書的寫作另有深意。他以“會不會說話,這是人和動物之間的區别”這句話開篇,而以杜克洛在《語法大全》中所說的一個民族的特性、風俗和興趣将對他們的語言的形成與發展産生重大的影響這個論斷結尾,可見他在書中不僅隻是論述語言的起源問題,而更重要的是要探讨語言所反映的社會道德風尚的走向和政治制度的良窳。
盧梭是一位政治哲學家,每作一書,必有一鹄的在,他要從這些探讨中揭示社會和政治制度積弊的産生與救治的良方。
在盧梭看來,語言不産生于人們孤獨的生活中;語言是社會生活的産物,是人類思想交流的工具。語言和社會這兩者的産生,是互相依存和互為條件的,很難分辨“是先有社會的建立然後有語言的發明,還是先有語言的發明然後有社會的建立”。
這的确是一個有趣的難題。他說他“把這一難題留給那些願意研究的人去讨論”。
2.《偶像的黃昏》
[德] 尼采 著;李超傑 譯
警句、格言是“永恒”的形式,作為使用這種文體的第一個德國人,我是這方面的大師;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話說出其他人用一本書說出的東西,——說出其他人用一本書也說不出的東西……
——尼采
1. 我的幸福公式:一個“是”,一個“否”,一條直線,一個目标。
2. 來自生活的軍校。——沒能殺死我的東西,使我更加強健。
3. 要想單獨生活,人就必須是動物或者神——亞裡士多德如是說。沒有提到第三種情況:人必須既是動物又是神——哲學家……
4. 幸福所需要的是多麼少啊!一支風笛的聲音——沒有音樂,生活将會是一個錯誤。德國人想像:甚至上帝也是唱歌的。
5. 你自助:就會人人助你。博愛的原則。
這本小書是一個偉大的宣戰;這裡所說的探聽偶像的底細,指的不是時代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觸動這些偶像一樣,我們要用錘子觸動它們。決沒有比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脹的偶像了……也沒有比它們更空洞的偶像了……這不妨礙它們是被人們信奉的東西;也有人說,特别是在重要的場合。根本就沒有什麼偶像……而事實上也恰恰如此。該書讨論了蘇格拉底的問題、哲學中的理性、違反自然的道德等問題。
3.《人有人的用處》
[美] N.維納 著;陳步 譯
維納系統闡述控制論的著述之一
一本跨學科研究的傑作
在科學、社會學和政治學領域均有較大影響
《人有人的用處》一書目的“在于闡明我們隻能通過消息的研究和社會通信設備的研究來理解社會;闡明在這些消息和通信設備的未來發展中,人與機器之間、機器與人之間以及機器與機器之間的消息勢必要在社會中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
本書從偶然性的宇宙觀念和曆史上的控制論談起,在語言、有機體、法律、通訊、社會政策和知識分子的作用、工業革命的曆史、通訊機器等方面,對控制論進行了通俗的闡述。
在這本書中,維納不僅為研究社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觀點及方法,而且還描繪出未來社會的圖景,警示将來會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應對的方法。現在的讀者也許會對60年前的這些觀點不屑一顧,然而,維納的警告在許多方面仍然有着振聾發聩的效果。
4.《宗教的本質》
[德] 費爾巴哈 著;王太慶 譯
系統扼要地闡述費爾巴哈宗教哲學的基本思想
西方哲學史和無神論史上的代表著作之一
馬克思主義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唯有自然的變化才使人變得不安定,變得謙卑,變得虔敬。明天的天氣對我的營生是否有利,是說不定的,我是否收獲得到我所種下的東西,是說不定的;所以對于自然的恩賜,我是不能像對于一宗貢賦或一件少不了的後果一樣地信賴的。什麼地方數學上的确定性宣告終結,什麼地方神學便宣告開始——即使在今天,對于愚昧的人還是如此。
《宗教的本質》承接《基督教的本質》所講的“神是人的本質的異化”,本書進而提出人的依賴感是宗教的基礎。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礎和依賴的最初對象。人為了擺脫依賴而把對象想象為具有人性的東西而崇拜。自然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異化。
書中集中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創世說,指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然的産物,批判了思辨神學對神的本質的掩蓋和歪曲,論證神的觀念起于人的依賴感,并從對神學目的論的批判進一步否定思辨神學。
5.《曆史的地理樞紐》
[英] 哈·麥金德 著;林爾蔚,陳江 譯
地理學界的經典著作
開拓了地理學的一個新領域——政治地理學
本書包括英國近代地理學鼻祖哈•麥金德的兩篇論文:《地理學的範圍和方法》與《曆史的地理樞紐》。其中《曆史的地理樞紐》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十五種書并列,被稱為“十六本改變世界”的“巨著”。
該書奠定了英國近代地理學的學術基礎。作者從地理學角度對曆史進行回顧,試圖闡明地理和曆史之間的相互關系。書中介紹了歐洲與亞洲在俄國及東歐的接壤地區的自然特征,進一步闡明了這一樞紐地區的形成和範圍,首次從全球角度提出“心髒地帶”理論。他将世界劃分為樞紐地區、内部或邊緣新月形地區和外部或島狀的新月形地帶,論述了世界各國在國際舞台中的作用,并認為這種作用是相互聯系的。
6.《阿古利可拉傳 日爾曼尼亞志》
[古羅馬] 塔西佗 著;馬雍 傅正元 譯
研究古代不列颠和日耳曼的極其重要的史料
塔西佗是古羅馬最偉大的曆史學家,其多部作品均是研究古羅馬曆史及其周邊世界不可或缺的著述。
《阿古利可拉傳》約在公元98年左右問世。阿古利可拉是完成并鞏固羅馬在不列颠的統治的人物,《阿古利可拉傳》中大部分篇幅是叙述不列颠的情況的,因此,它不僅是一部傳記,也是研究古代不列颠的一部曆史文獻。
《日耳曼尼亞志》大約也是在公元98年寫成的,是《阿古利可拉傳》的姐妹篇。它詳細叙述了羅馬時代日耳曼尼亞以及居住在日耳曼尼亞的各個部落的情況,有很高的曆史價值。
7.《經濟論 雅典的收入》
[古希臘] 色諾芬 著 ;張伯健 陸大年 譯
《經濟論》是用記錄蘇格拉底和别人對話的體裁寫出的,有人據此把它算作《蘇格拉底言行錄》的續篇。
色諾芬是早期使用“經濟”一詞的人,他所謂的經濟是指家庭經濟而言。《經濟論》就是研究奴隸主家庭經濟問題的著作。色諾芬在結束從軍生活以後,便在自己的領地上經營奴隸占有制的田莊。管理田莊的經驗,加上他從蘇格拉底那裡聽到的一些經濟思想,便是他編寫這部書的基礎。
《經濟論》中有一大段文字描述了農業的各種好處,色諾芬還由此作出結論說,“農業是其他技藝的母親和保姆,因為農業繁榮的時候,其他一切技藝也都興旺;但是在土地不得不荒廢下來的時候,無論是從事水上工作或非水上工作的人的其他技藝也都将處于垂危的境地了。”
法國重農學派的主要代表魁奈非常重視色諾芬關于農業的觀點,曾引用上面這段話作為他的主要著作《經濟表》的題詞。
8.《論世界帝國》
[意] 但丁 著;朱虹 譯
但丁的政治理論代表作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凡具有靈性因而熱愛真理的人,顯然都會十分熱心于造福後代。為了報答祖先不辭勞苦給他們遺留的财産,他們也要為後代留财富。一個人身受社會的教益而對社會的福利漠不關心,根本不能算他盡到本分,因為那樣他就不是“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而是一個吞沒一切的大漩渦,隻見吸進,不見吐出。
我往往以這些事理提醒自己,免得别人指責自己甘願埋沒才具;因此,我不僅力求對社會多作貢獻,而且要揭示他人沒有探索過的真理,從而獲得成果。
9.《權威與個人》
[英] 伯特蘭•羅素 著;儲智勇 譯
1948年,羅素以裡斯講座首講人的身份,再次發揮其深刻的思想洞見——《權威與個人》。其中每一篇都是羅素在演講前寫成文字的講稿。該書有着極強的說服力、條理清晰、富于才智、嚴謹而不陰沉。
在偉大的希臘時代,始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無政府狀态,就現代觀念來說,這種狀态似乎是不可容忍的。但是希臘城邦的公民們,即使是那些反叛現行政府的人,都保持着一種原始的忠誠心理;他們由衷地熱愛自己的城邦,盡管往往缺乏審慎,卻幾乎總是充滿熱情。
我認為,希臘人在個人成就上的偉大是和他們在政治上的無能(political incompetence)緊密相連的,因為個人激情的力量既是個人成就的根源,也是希臘無法保證團結的根源。希臘因此先是陷于馬其頓,然後又陷于羅馬的統治之下。
10.《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
[美] 羅斯科·龐德 著;沈宗靈 譯
美國社會學法學的重要著作
《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是美國法學家羅斯特·寵德創作的法學著作,1942年在美國首次出版。龐德認為,由于人具有擴張性自我主張的傾向,因而,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利益的沖突。
法律的社會控制職能,就是要調整各種相互沖突的利益,從而實現社會正義。《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用社會學法的方法研究法律,強調法律在社會控制中的作用,重視研究法律的實際效果,是龐德的代表作之一。
希臘哲學家們并不議論權利問題,這是事實。他們議論的是,什麼是正當的或什麼是正義的。但是羅馬人卻以法律,即政治組織社會的強力的系統适用,來支持凡是正當的或正義的事情,而這就引到權利的觀念上來了。
所以,希臘人在當時所考慮的是事情的症結,即在人們互相沖突和重疊的要求之間,什麼是正當的或正義的。我們可以感到一個主張應當由法律加以承認和保障,于是稱它為一個自然權利。
10本薄薄的名著(第1期)
10本薄薄的名著(第2期)
end
每日一書
《善惡的彼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