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胃病,沒有人會覺得陌生。所謂“十人九胃”,現代社會裡腸胃沒有一點毛病的人簡直可以被視為“稀有物”。
而提到了胃,就不得不說下脾,在中醫看來,脾胃是一對好搭檔。
如果把胃比作糧倉,脾就是運輸公司。
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會在胃裡初步研磨、消化,之後,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去掉其中的糟粕,把“精華”——營養物質轉運到全身。
所以,如果胃功能不好,脾的運輸能力也會受到影響,人體各處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應,身體就會出現多種不适症狀。
脾胃差的9個症狀
#1
頭重如裹
頭重與頭痛不同,其最常見的感覺為:頭很沉重,蒙蒙的,像混沌狀态,神情恍恍惚惚的,如同頭部裹了一塊濕毛巾,眼睛睜不開,睡醒後要很久才能徹底清醒,下雨天表現更為明顯。
這是由于脾有升清的功能,人體脾胃一旦虛弱,就容易出現濕邪困脾,脾的運化不利,清陽就上升不到頭腦,頭就會感到沉重。
解決方法:手指梳頭,人為地将清陽引到頭部。
#2
面色發黃
如果脾的氣和津液不足,就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以緻于整個人看起來有點“萎黃”,這正是脾虛的表現。
所謂萎黃,就是枯萎的沒有生氣的黯然無光的黃,更接近于土黃色。
解決方法:經常吃些小米粥。
#3
口水多
中醫有言:“脾主涎”,所以說,脾之水、脾之氣就是通過這個“涎”表現出來。
一個人脾氣充足了,涎液才能正常工作,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食物。
如果脾氣虛弱、固攝能力不強,“口水”就不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對于成年人來說,可能就表現為不分白天黑夜地易流口水。
解決方法:喝點姜棗茶。
#4
嘴唇出現異常
《黃帝内經》中提到:口唇者,脾之官也。說的就是透過嘴唇可以看出脾胃的問題。
正常的嘴唇是淡紅的,有微微的光澤。
如果嘴唇非常紅,鮮紅,像塗了口紅一樣,多意味着脾胃有熱,小孩積食後多有此表現。
如果嘴唇發幹發裂,則屬于脾陰虛。
如果嘴唇發紫,說明脾胃受寒了。
如果嘴唇發白,說明脾胃運化不力,消化不良。
#5
口氣重
正常人清早起來偶有口氣是正常的,但口氣全天不去,則預示腸胃問題。
其主要是由于脾胃運化不利或飲食過多,導緻飲食物積聚于胃腸、發酵而生成異味,從口中溢出而成為口臭。
#6
舌苔中部厚膩
平日我們觀察舌苔時,一般認為舌苔中間區域代表脾胃。
此處的苔白、薄是正常的,如果厚,說明有積滞;如果厚黃,說明積滞化熱;如果厚白,說明脾胃寒濕;如無苔,說明脾胃陰虛嚴重;如中間突然出現裂痕,則說明胃氣有傷。
#7
肌肉松弛無力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
如果一個人四肢發達,說明這個人的脾胃不錯。
有的人非常瘦、肌肉無力,或贅肉特别多,則說明脾胃功能不足。
#8
沒有食欲
食欲從胃陽中來,如果胃火不足則食欲受損。
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氣血需要脾胃來造,也需要後天的五谷精微來滋養,一旦人的食欲不足、飲食物攝入不足,身體就會每況愈下。
#9
未進食也腹脹
與吃撐後出現的腹脹不同,脾胃虛弱的腹脹可發生在未進食之前,多于下午發作,而上午無不适。
這多是由于中焦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所緻。輕者隻有脹感,重者會出現腹部鼓脹,看似是實脹,實則是虛脹。
脾胃好,人健康
要想脾胃好,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但養脾胃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在生活方式上做些改變,另外,做些簡單的運動加以調理。
#1
吃對食物,規律飲食
快節奏的生活,也要按時按量吃飯,這是保養脾胃的第一步。
此外,還要少吃冷飲。冷飲有收縮胃内血管、減少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對消化很不利。
由于黃色食物在五行中與脾對應,常吃黃豆、南瓜、馬鈴薯、玉米、香蕉等,可促進脾胃健康。
#2
單舉手臂,可調脾胃
中醫認為,調養脾胃的關鍵,是要順應各髒器氣機的變化規律。
胃氣主降,脾氣主升,說的是食物經胃部腐熟,需要下行進入小腸來進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氣則把食物精華上輸于肺,再輸布于其他組織器官。
通過脾胃升降有序的運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夠的滋養。
#舉舉手健脾胃
八段錦中記載的單舉手臂這個動作,正是利用上述機理,對于調節脾胃很有用處。
做法:
1.站好,兩腿膝蓋稍微彎曲,兩隻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2.左手翻掌,往上舉,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邊下按。
3.兩掌一上一下撐開,同時兩腿站直,把整個身體拉伸開。
4.一次維持2秒即可,兩手回到原來的狀态,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
5. 一套完成後,換為右手來一遍,重複30次。
注意事項:手臂上舉時要緩緩吸氣,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時要慢慢呼氣,小腹微松。
編輯 / 孫超慧
資料/養生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