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 日淩晨,演員高以翔在甯波參加某節目錄制時突然暈厥,經過近三小時的搶救,最終還是不幸去世。根據節目組的公告,高以翔是「心源性猝死」。作為醫務人員,我們在為逝者惋惜、哀悼的同時,也有必要再學習一下心肺複蘇的流程。
心肺複蘇是心搏驟停的重要搶救措施,其目的是為患者重新建立被動的有氧血液循環,以保障其重要髒器的供血,然後促使并期待病人恢複自主血液循環,從而挽救病人的生命。
必須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心髒停搏患者都适合心肺複蘇治療。隻有心搏驟停的元兇為「心髒」時才是實施心肺複蘇的最佳适應證。近期,美國心髒協會(AHA)官網及 Circulation 雜志刊登了 2019 心肺複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要點。編者結合 2018 版指南,對成人心搏驟停救治的更新整理如下,以供參考。
要點内容
A-B-C 更改為 C-A-B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 CPR 傳統的三個步驟, 從原來的 A-B-C 改為 C-A-B,即 C.胸部擠壓-A.保持氣道通暢-B.人工呼吸。
幾個關鍵數字
1. 胸外按壓頻率由 100 次/min,改為「至少 100 次/min,不超過 120 次/min」;
2. 按壓深度「至少 5 cm,不超過 6 cm」;
3. 按壓與呼吸比不變,還是 30:2;
4. 維持自主循環恢複的血氧飽和度在 94%~98%;
5. 按壓間斷時間不超過 5s;
6. 血糖超過 10 mmol/L 即應控制,但強調應避免低血糖;
7. 除顫能量不變,更強調 CPR;
8. 腎上腺素用法用量不變,其作用仍不可替代。CPR 期間高級氣道的選擇
2019 指南更新:對成人心髒驟停進行 CPR 期間,任何情況下均可考慮球囊面罩通氣或高級氣道策略。
如果使用高級氣道,則在氣管插管成功率低或氣管内導管放置培訓機會少的情況下,聲門上氣道可用于成人院外心髒驟停患者。
如果使用高級氣道,則在氣管插管成功率高或氣管内導管放置培訓機會最佳的情況下,聲門上氣道或氣管内導管均可用于成人院外心髒驟停患者。
如果由經過這些操作培訓的專業人員在醫院内使用高級氣道,則可以使用聲門上氣道或氣管内導管。
建議實施氣管插管的人員經常操作或反複再培訓。實施院前氣管插管的 EMS 人員應提供持續質量改進計劃,以最大程度減少并發症,并跟蹤聲門上氣道和氣管内導管放置的總體成功率。
解讀:
對于在心髒驟停期間放置高級氣道的建議,前提是醫師應具有初步的培訓和技能、以及插入氣道并确認适當位置的經驗,同時對胸外按壓的幹擾降至最低。
因此,應根據醫師的技能和經驗以及患者的需求,确定選擇球囊面罩通氣還是置入高級氣道裝置。
經常操作和培訓是保持較高的氣道管理總體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并作為持續質量改進的一部分。
這其中,在醫生進行開放氣道操作時,護士要繼續跟進胸外按壓,且醫護配合要相當的默契和熟練,否則,放置高級氣道期間,對胸外按壓的影響和幹擾,還是很大的。CPR 期間血管加壓藥的使用
1. 标準劑量腎上腺素
2019 更新:建議對心髒驟停的患者給予腎上腺素。根據臨床試驗中使用的方案,每 3~5 分鐘給予 1 mg 是合理的。
解讀:
随機對照研究表明,使用腎上腺素可以改善 30 天生存率和出院生存率,以及 ROSC 的短期結局和入院生存率。
這些結局還表明,其可能有神經系統預後良好獲益,尤其是對于初始不可電擊節律的患者。
腎上腺素在心髒驟停患者的搶救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2. 标準劑量 VS 大劑量腎上腺素
2019 不變:心髒驟停期間不建議常規使用大劑量腎上腺素。
解讀:
研究顯示,2015 年以來,系統檢索未發現新的研究,因此 2015 年建議的标準計量腎上腺素保持不變。
3. 血管加壓素與腎上腺素比較
2019 更新:心髒驟停時可考慮使用血管加壓素,但其作為腎上腺素的替代藥物并無優勢。
解讀:
無證據表明血管加壓素優于腎上腺素,所以心髒驟停期間應僅使用腎上腺素,以保持心髒驟停治療流程圖和所需藥物的簡單性。
4. 腎上腺素 血管加壓素 VS 腎上腺素
2019 更新:心髒驟停期間可考慮聯合使用血管加壓素與腎上腺素,但作為腎上腺素單藥的替代品并無優勢。
解讀:
比較血管加壓素聯合腎上腺素與單獨使用腎上腺素的 RCT 并未表明腎上腺素加用血管加壓素的有益作用。
在心髒驟停期間單獨使用腎上腺素作為血管加壓藥物,将使心髒驟停治療流程圖保持簡單,并最大程度地減少心髒驟停治療所需的不同藥物數量。
5. 腎上腺素的給藥時間
2019 更新:關于給藥時間,對于不可電擊心律的心髒驟停,盡早給予腎上腺素是合理的。關于給藥時間,對于可以電擊心律的心髒驟停,在最初數次除顫嘗試失敗後給予腎上腺素是合理的。
解讀:
腎上腺素的應用要趁早。指南建議盡早應用腎上腺素以抑制不可電擊性心律。
對于可電擊心律的心髒驟停,應立即給予高質量 CPR 和除顫,并給予腎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電擊難治性室顫/無脈性室速。
體外心肺複蘇 (ECPR)
2019 更新:無充分證據建議心髒驟停患者常規使用 ECPR。在有熟練的醫師迅速實施的情況下,如果常規 CPR 努力失敗,可考慮将 ECPR 作為某些患者的搶救治療。
解讀:
ECPR 指在心髒驟停患者複蘇過程中開始體外循環,目的在于解決潛在可逆性疾病的同時支持終末器官灌注。
ECPR 是複雜的幹預措施,需要訓練有素的團隊、專業化設備和醫院多學科支持。
多項觀察性研究表明,特定患者人群使用 ECPR 後生存率得到提高,且神經系統預後良好。
盡管目前尚無證據清楚确定要選擇的理想患者,但系統綜述中分析的大多數研究都包括相對年輕、并發症很少的患者。
是否使用 ECPR,需要數據解決患者選擇問題,并評估這種療法的成本效益、資源分配的後果以及圍繞使用 ECPR 作為複蘇治療模式的倫理問題。(以上内容綜合整理自:AHA 官網、急診醫學資訊)首發:心血管時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