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人文類解讀頭條号
“史詩”一詞的分量很重,但并不因此而“稀少”到有些“通貨緊縮”,堪稱史詩的文學作品以及藝術(繪畫、音樂)作品,簡直是數不勝數、汗牛充棟,但堪稱史詩的電影,卻屈指可數。那麼,《指環王》絕對是其中之一。
人皇阿拉貢,維果·莫特森飾演
《指環王》三部曲算是一個西方世界的超級IP,改編自英國現代奇幻文學之父托爾金的同名小說,幾乎可以和咱們的《西遊記》相提并論,同樣是營造了一個浩瀚無垠的神魔世界,設置了正邪兩派的對抗和相同類型的“取經”故事發展,隻不過《指環王》是去銷毀魔戒,而《西遊記》是去取得真經,但是故事内核是一樣的,都是描述主人公一行人的成長。
托爾金,代表作有《指環王》三部曲、《霍比特人》系列等歐美家喻戶曉的魔幻文學作品
小說版的《指環王》三部曲創作于1949年到1957年,按托爾金本人的說法,這部巨著是為了“補上英美魔幻文學世界的空白”,而等到21世紀,随着好萊塢電影工業技術的成熟,電影版的《指環王》三部曲才正式提上議程,不得不佩服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在21世紀初中國電影仍然在探索特效的時候,已經能夠拍出《指環王》這樣的史詩級電影巨作。
精靈女王,凱特·布蘭且特飾演
《指環王》系列由新西蘭導演彼得·威爾遜操刀,幾乎集結了大半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演員,于2002年到2004年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上映。三部曲總投資超過2.3億美元,總票房收入超過29億美元,把能拿的電影大獎幾乎都拿了,共獲國際獎項351項,提名284項,以及17項奧斯卡金像獎,史無前例,票房和獎項雙豐收。
彼得·傑克遜,代表作有《指環王》三部曲,《霍比特人》系列,《金剛》等電影
三部曲總時長接近12個小時,終于還是耐着性子,再次重溫了“傾整個歐美之力”拍成的名作《指環王》三部曲。雖然長,但并不乏味,作為影史上最偉大的三部曲之一,在觀影過程你絲毫不會困倦,因為其立體的人物塑造、流暢的故事情節、精美的服化道、龐大的世界架構以及恢弘的史詩氣質,會讓你深深着迷。哪怕是17年前的作品,這樣的程度,依舊讓人歎為觀止,也難怪《指環王》會在2005年奧斯卡獎上11提11中。
咕噜
但剝離開這首史詩三部曲的偉大外衣,它背後仍然藏着一些狹隘乃至于惡毒的曆史、政治以及種族隐喻。追根溯源,《指環王》三部曲成書于20世紀50年代(1954年),作者托爾金是牛津大學的文學、曆史教授,以他的學識,如此看來《指環王》中的隐喻絕非空穴來風。
索倫
《指環王》的世界中,大體上有精靈、人族、霍比特人和半獸人四大種族,故事回歸了最傳統的史詩、神話、寓言故事的“正邪二元對立”模式,因此電影和書中分别有兩大陣營——以索倫為首的的“魔多”以及以人類與精靈為首的“西方世界”。
魔多的半獸人
你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到,電影的地圖劃分不是随意的,而是暗喻着東西方的地緣格局,精英族、人族和霍比特人的領地都在西方,而邪惡、貪婪以及醜陋的“魔多”世界則在東方。
魔多象征的正是西方語境中的東方世界,既可以是東歐、中東,也可以是遠東,可以是匈奴人、土耳其人、蒙古人以及阿拉伯人,當然了,還可以中國人,甚至可以是美蘇冷戰的象征;而那些善良、勇敢以及正義的人類與精靈無一例外都在“西方”。
《指環王》中的許多美麗的場景,都是在新西蘭取景的
電影一開始,西方世界四分五裂,人族幾大王國互不交往,精靈族也不支援人族抵抗魔多的戰争,這象征的是西方曆史上亞曆山大帝國的分裂。亞曆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是一個由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建立的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被認為是西方曆史上第一個超級帝國,馬其頓人有希臘人的血統,因此亞曆山大帝國被認為是西方人共同的曆史。
電影中後段是一系列大場面戰争戲,其中最重要的兩次戰役是聖盔谷、白城之戰,可能分别指在真實曆史上的匈奴王阿提拉圍攻西羅馬都城拉文納之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圍攻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之戰,這些戰争在曆史上都是由“東方人”獲勝為結果,但在電影中無一例外以西方的勝利告終,這是西方人為了重新獲得對自己曆史的尊嚴而重新解讀的方式。
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飾演
《指環王》有兩大主線,一條是弗羅多一行人帶着魔戒去魔多的熔岩銷毀,一條是阿拉貢等人在剛铎等地抵抗魔多大軍的進攻,分别象征着西方和東方的貿易交往和戰争,弗羅多可以看作是馬可·波羅一樣的人物,而阿拉貢則可以看作是抵抗奧斯曼入侵的斯坎德一樣的人物。
《指環王》三部曲以解構的眼光看去,就是一部西方對抗東方,并且戰勝東方的故事,當然《指環王》本身的故事和那後看,這些隐喻不妨礙《指環王》的偉大,哪怕它确實帶着偏見。但我們必須要看見,故事背後的曆史動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