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行業,每個産業,每個公司,每個産品,每個技術都有生命周期,這是規律,這也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尊重規律,才能适應社會的發展,更好的參與社會分工。如何發現規律,隻能通過現象,每個現象級的事情都會有幾個關鍵點,也就是特征。今天講的關鍵點就是職業,工作和失業之間的聯系。
先看百度百科的名詞解釋:
什麼叫職業
職業,即個人所從事的服務于社會并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
什麼叫工作
工作,漢語詞語,具有動詞、名詞兩種詞性。
作為動詞用有操作、行動、運轉、運作等意思。
作為名詞用有工程、制作、業務、任務、職業、從事各種手藝的人等意思。
工作的概念是勞動生産,主要是指勞動。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 = 職能 × 行業。
職業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重點詞語:
參與社會分工(行業)
專門的知識和技能(技術)
獲取合理報酬(目的:精神财富和物質财富)
剛才也解釋了什麼叫職業,那麼和工作的解釋合并在一起。
職業,即個人所從事的服務于社會并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勞動生産。
失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失業指的是生産資料和勞動者分離的一種狀态。在這種狀态下,勞動者的生産潛能和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不僅浪費社會資源,還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狹義的失業指的是有勞動能力的處于法定勞動年齡階段的并有就業願望的勞動者失去或沒有得到有報酬的的工作崗位的社會現象。
失業也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主動失業被人叫做離職,被動失業被人叫做裁員,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和勞動生産進行了分離。
主動失業的因素:
1. 感覺報酬不合理:物質财富(錢少),精神财富(不順心),
2. 風險預期:公司經營出現問題等
3. 更高的報價:在原來崗位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是出現了另一個更高的報價。
4. 技術儲備:這一類的人比較少,為了追求更高的技術,主動暫時脫離生産去學習一項專門技術提升競争力。
5. 追求效率:職業的分布在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每個産業的屬性不同,也造成了生産資料分配和生産效率差異的問題,改革開放的這麼多年,也就是人才從第一産業,第二産業流向第三産業的過程。有一批是主動離開土地,離開國營,事業單位的人才。
被動失業的因素:(這裡有很多被人忽略的因素,也是最能打擊人的因素)
1. 更高的生産效率:在這裡年輕的勞動力報價低,即使工資高,但是生産量更高,産出比低。包括現在生産機器人的出現,并不是機器人便宜,而是更高效的生産,更低的溝通的成本。
2. 技術過時:現在技術換代很快,在一個生産工種過長的話,會自然的排斥新技能的學習,而且培養周期和成本過高,不如換一批新技能人員,加快新生産線的上馬。
3. 産業調整:我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在按照五年計劃進行,特别是開放後的産業調整。也引起了大規模的失業再就業。個人所在的行業一定要關注産業政策的變化,才能在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下更好的調整。
這是一個長的系列,想更加系統的整理一下職業化的問題,也想給這個小圈子留下些實實在在的知識。文章裡面有比較多的經濟學名詞,也少了很多趣味性,後面繼續在職業屬性,職業興奮度等細節上進行改進。
PS:昨天家人說以後能不能把寫過的東西整理出一本書,我回頭看了看之前寫過的那些文章,感覺思路還是比較散,基本都是每天工作中零零散散的思路。如果想寫出一本書,無論質量怎麼樣,起碼要有一個整體的思路。所以今天的這篇文章出現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