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小五(富書專欄作者)
知乎上有個問答:是不是大部分男人都渴望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獲得高贊的是用戶金源的回答,他說:
我自己目前就是一個‘被需要’情結很嚴重的男生,認為‘不被需要’就是‘不被在乎’,很沮喪。
心理學上有一條:有時并不是你去幫助别人他才喜歡你,卻是讓他來幫助你而使他喜歡你。
這句話對我這樣的男生非常準,你找我幫忙、讓我做事,我就會感受到‘被需要’,從而很開心。
這段回答告訴我們:有一種幸福,叫“被需要”。
無論親情、友情、愛情,隻有不斷滿足對方“被需要”的感覺,彼此的關系才能更和諧、更長久。
父母因“被需要”而幸福
曾在網上看到一篇《把碗留給母親洗》的短文,很有感觸。
一天晚上,幾位實習歸來的學子在教授家裡吃飯,晚餐結束後大家搶着要洗碗,被教授阻止。
讓學生們沒想到的是,教授竟然讓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洗了半小時碗。
攙母親回房後,教授又把碗重新洗了一遍,然後對着詫異的學生們說:
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為孩子做點什麼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兒子需要她,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有人說:“我們拼命地想要長大,拼命地想要向父母證明自己已經獨立了,可我們的父母卻在害怕自己有一天不再被需要。”
這話說得太對了。
同樣的,有一次,鄰居小妹告訴我,她經常讓老爸到小區門口給她取快遞,哪怕她當時沒有事情忙。
每次,她的老爸都很開心,覺得被女兒需要着是一種幸福。
作為與母親相距千裡之遙的小兒子,短文中教授和鄰居小妹的話讓我想到了八十高齡的母親。
每次回老家過年,母親都會給我們準備好多東西,今年同樣如此。
大年初二下午,母親就把給我們準備的東西裝好了,有饅頭、包子、丸子、肉塊、粉條、點心。
那天,我和妻子一邊說着“現在城裡超市啥都有賣的”,一邊忙往外拿。
母親急忙過來阻攔,很生氣的樣子:“反正有車,你們放在冰箱裡慢慢吃!我一個人能吃多少?”
看母親的态度如此堅決,我和妻子隻好作罷。
初五下午驅車返回威海後,我打電話告訴母親,她給的東西把冰箱都塞滿還沒放完,母親說:“你們就放着慢慢吃吧。”
從母親的語氣裡我能感覺出,母親在電話那端一定是笑着說的,臉上一定是幸福的表情。
在母親看來,兒子能接受她給的東西,說明她還受人關注着、被人需要着,因而會感到幸福和快樂;
相反,我和妻子不要她給的東西,她就認為我們冷落她、不再需要她了,她因此會感到失落和不安。
父母“被需求”的背後,其實是在向子女找安全感,他們擔心子女認為自己年老了、落伍時代了、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了。
子女一旦需要他們,他們就會覺得這證明自己還有價值、沒被嫌棄,因而會感到幸福。
所以,和父母相處,我們不妨透露出一點需要他們才可以完成的事情,或者接受一些他們給的東西,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這就是幸福。
孝順父母有很多種,讓父母感覺到自己被需要也是一種孝順。
朋友因“被需要”而長久
作者子淩有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
人之于世,或遠或近,總有些朋友在某個階段相伴而行。行走之間,偶遇一知己,最為難得。
彼此相知相惜,無話不談,你的開心會主動與他分享,他心緒不佳時找你訴說,遇到難事的時候第一個想到找你幫忙。
找你的次數多了,他覺得過意不去:不好意思,老是麻煩你。
你則會心一笑:其實,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
但是,有的人不明白“被朋友需要也是一種幸福”,隻知道幫助朋友,卻不想麻煩朋友,結果被朋友疏遠。
我以前的同事馬浩就是這樣。
馬浩是個熱心腸的人,隻要聽說哪個朋友有了麻煩,他都會積極幫助解決,所以起初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值得交往的人。
但是,在與朋友交往中,馬浩隻講付出不求索取,喜歡給别人幫忙卻不願接受對方的幫助。
有一次,馬浩的父親得了癌症,做手術、住院花了幾十萬。他沒有向朋友透漏半句,而在朋友從别處知道消息紛紛解囊相助時,馬浩愣是不接受。
之後,馬浩拒不接受朋友幫助的事又發生了幾次,朋友們便對馬浩有了看法,逐漸與馬浩疏遠了,有了什麼困難也不告訴他,馬浩提出幫助時也堅決不接受。
對此,馬浩感到不解:“我積極給你們幫忙,你們為何要這樣對待我?”
後來有個鐵哥們向他透露了真相:
你隻知道幫助我們,卻從不接受我們的幫助,讓我們感覺到不被你需要,等于我們的能力和價值不被你認可,和你交的過程中我們體驗不到幸福,不愉快的交往還能繼續下去嗎?
馬浩這才明白症結所在,從此他開始學着适當地找點事麻煩一下朋友。慢慢地,朋友又願意和他交往了。
交際學認為,人際關系要達到和諧,必須保持一定的平衡,其中保持需要與被需要的平衡便是一個重要方面。
在心理學界,馬斯洛提出過一個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中第四層是尊重需求層次,就是希望别人注意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并意識到在世界上的價值。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被人需要是我們個人價值重要體現,當你被周圍人認可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會更有意義,會感覺更幸福。
你隻知付出,不求回報,在朋友要求幫助你的時候拒絕了對方,他們就會覺得不被需要,自尊受到了傷害,心理達不到平衡,因此對你不滿。
好在馬浩在朋友的提醒下,及時意識到了這個道理,這才維護了朋友間的友誼。
夫妻因“被需要”而恩愛
某論壇曾組織過一個關于“男人到底喜歡溫柔可人的女孩子還是精明能幹的女強人”的話題投票活動。
結果是百分之十的人選擇了後者,而百分之九十的男士傾向于前者。
其實,理由很簡單,後者會把男人生活中的一切安排地近乎完美,讓男人感覺自己可有可無,心情很不爽;
而前者需要自己去關心去呵護,讓自己的男友力(老公力)爆棚,讓自己體驗到被需要的快樂。
我非常贊同百分之九十男士的觀點,由此想到一位書友給我講的一件事。
書友生性要強,在單位工作起來風風火火。有一次,她洗澡時不小心滑倒,導緻右腿骨折。手術後,她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時間,家務活全部由丈夫來幹。
因為手術的緣故,她在夜裡常常感覺口渴,但是性格要強的她不想麻煩老公,也是覺得老公忙碌了一天,睡得正酣,心裡不落忍喊醒他。于是,她常常盡力忍着。
一天晚上,她渴的難受,翻身的動作大了點,把丈夫弄醒了。
知道她想喝水,丈夫忍着巨大的瞌睡起床為她倒水。等她喝好水,他才上床睡覺。
她覺得過意不去,對丈夫客氣了一句:“不好意思,麻煩你了,影響你休息了。”
沒想到丈夫卻說:
夫妻之間還說啥麻煩,你不麻煩我,難道你還想麻煩别的男人?以後想喝水直接告訴我,别再忍着了。
書友說,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覺得是麻煩了丈夫,可丈夫覺得自己被妻子需要才是真感情,也是一種幸福。
有人說,長久的夫妻關系,都是相互利益來往的,也就是說彼此之間都是被需要。
真的是這樣,婚姻裡的“麻煩”,就是一種需要與被需要的關系。一個在找“麻煩”,一個樂于被“麻煩”。
在這種相互麻煩中,我們感受到另一半對自己的依賴,自己在家庭的價值得到肯定、心理得到滿足,所以會感到開心快樂,愛也才能升溫、持久。
另外,在家裡不獨斷專行,遇事和愛人多商量,多請對方幫着參謀;
經常告訴對方“家裡沒有你不行呀,這個家還是需要你”,這些都會讓愛人感覺到自己被需要、有價值、受尊重,這樣的夫妻哪能不恩愛一生呢?
有一種幸福,叫“被需要”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這種“被需要”的心态,其實是普遍存在的。
有位網友坦言:“被需要,說明你在别人心裡占有一定位置,說明别人真把當你一回事。
如果哪一天沒有你,别人都一樣過得開心快樂,沒有人再需要你的幫助,沒有人需要你的關心,沒有人需要你的呵護,再沒有人需要聽你的安慰,那時候感覺真的就很悲哀了。”
的确如此,不被需要的悲哀,非局外人所能體會;被需要的幸福,也是别人難以理解的。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唐若說,最幸福的人生,莫過于擁有這三樣東西:有愛做的事;有愛的人,也被愛着;被人需要。
是啊,一個人如果被家人需要、被朋友需要、被愛人需要、被社會需要,那是一種怎樣的幸福人生。
讓我們在關注自身需要的同時,也重視滿足對方的“被需要”吧,讓對方在“被需要”中感受到價值的實現,體驗到受重視的幸福,這樣彼此的關系才能更和諧、更持久。
作者簡介:武小五,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身處濱海小城,心觀大千世界;幹着嚴肅的工作,寫點輕松的文字。本文來源: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