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朱镕基網開一面

朱镕基網開一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0 22:12:04

2021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43年,在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有一段時間,各種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興起,可是面對着大浪淘沙,一大部分企業都被淘汰了,而作為第一批伴随着改革開放腳步的企業華日,也經曆過幾次生死。

好在經曆過改革開放的“陣痛”之後,華日企業的中心人物陳勵君,一直不曾放棄,特别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政策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時候,她四處奔走尋求發展機會,最後驚動了朱镕基,最終讓華日“起死回生”。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

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體制成企業掣肘

生活在21世紀的年輕人,可能根本就沒辦法想象什麼是計劃經濟,而在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計劃經濟是我們切切實實經曆過的事情。當時不論是企業還是老百姓,都不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買東西,比如一個國企想要購買設備,就需要先向上級報告、列計劃。

國家計委再按照規定,把錢分給各個企業,當時作為企業領導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詳細的計劃企業中每年的花銷和要做的事情。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2

而在買設備這件事兒上,哪怕錢給你批下來了,對購買設備也是有詳細的規劃和要求的,首先主要購買的設備,都要是國産的,如果需要買進口的,就要說明理由,然後再經過詳細的計劃進行購買和分配。

可能你會覺得對“買家”如此苛刻,是不是對“賣家”要求就松了,那可不一定。我們來拿生産計算機舉例,過去生産計算機是需要國家批準生産線的,不僅如此,國家還會規定你得生産多少計算機,配件要從哪來?從哪個廠子選購、選購多少,都是國家給你定的。

所以當時的産品“質量”根本不能保障,如果不小心你得到一個質量不好的,隻能怪自己運氣不好。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3

這樣的計劃經濟狀态下,企業要想發展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在這種封閉的政策下,當時中國的科技發展基本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态,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了對内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也被稱作“改革開放”。

可是雖說改革開放的口号已經喊出來了,政策也在逐步地完善和調整。

但是當時的很多企業,面臨的最大掣肘依舊是中國已經延續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所以當時以華日為首的很多企業,都并沒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産品技術上的突破,而是想盡辦法破除陳規,謀求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4

華日橫空出世,一炮打響聲名大噪

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也是剛剛起步,中國就像一個剛被叫醒的巨人,雖然頭腦接收到了訊号,但是肢體仍在緩慢解凍之,有些跟不上一度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掣肘。

可是這股改革開放的浪潮還是席卷了大江南北,而浙江這片土地上瞬間興起了許多企業,華日就是這批企業中的一員。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5

而提到華日冰箱,就必須要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陳勵君,作為華日冰箱的創辦者,她還是一位華僑。可惜的是,因為那段特殊時期家庭的成分不好,所以她錯失了上大學的機會。

她把青春都揮灑在了田間每日的辛勤勞作,這樣的經曆,讓陳勵君磨砺出了一種不怕苦、不怕累,遇到問題喜歡迎難而上的性格。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6

受到改革開放浪潮鼓舞的陳勵君,動起了自主創業的心思。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還是以計劃經濟為主,所以整個社會的物資供應比較緊缺,特别是生活用品,還是需要憑票購買,更别提冰箱這種稀奇玩應兒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根本就沒有。

鑒于這個情況,國内生産冰箱的廠商也是寥寥無幾,而少數需要冰箱的人家,也大都是因為患有類似糖尿病的情況,需要用冰箱來存放胰島素,才有資格去商場買一台。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7

陳勵君看好這個商機,決定從冰箱入手,創辦一家生産冰箱的企業,說幹就幹,陳勵君迅速租下了一套民房,沒有技術,就從日本買回冰箱自己研究。令人驚喜的是僅僅曆時6個月,陳勵君就研究出了一台完整的冰箱樣機,随着第一次制冷實驗的成功,華日冰箱橫空出世。

華日冰箱成功問世,又恰逢老百姓們不用憑票購買物品,他們的消費力瞬間有了釋放的地方,一時間華日冰箱成了搶手貨,供不應求。據陳勵君自己回憶在一次華日為杭州解放路百貨集中供應冰箱的銷售活動中,甚至出現了老百姓連夜排隊買冰箱的景象。

不僅如此,華日冰箱還曾一舉獲得浙江省電冰箱博覽會第一名,一時名聲大噪,成為了國民品牌。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8

一夜之間遇危機,陳勵君七上北京找出路

可惜的是,華日冰箱這一炮打響僅僅兩年的時間,就遇到了困難,在那個工業産品缺乏的年代,華日冰箱确實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可是要想擴大生産,繼續發展卻很難,首要的問題就是人手緊缺。

因為當時的企業員工流動性基本沒有,有技術的工人都在國企效力,根本沒有人願意到民辦企業來。

為了能夠多招些人才,陳勵君決定向社會招聘,好不容易從其他國企挖來了十多個工人,但是這時候難題又出現了,這些工人的檔案原單位不肯放,沒有檔案這些工人就不算華日的工人,工資就沒辦法發。

陳勵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是找國企領導,又是耐心的解釋商量,好不容易員工的工資和檔案問題解決了,可是更大的危機卻來了。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9

1986年國家突然對電冰箱行業展開大整頓,嚴格控制企業數量,還出了新規定,要求企業必須要領到許可證才可以繼續生産,一夜之間,華日收到了“兩委一部”的同時發文,要求華日“關停并轉”這對于剛發展沒幾年的華日來說,簡直就是一記重擊。

至于為什麼會突然行業整頓,也跟當時中國的計劃經濟有關,冰箱作為改革開放之後出現的高檔消費品,隻有國企才可以生産,華日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是沒有生産權限的。

新規定一出,華日瞬間陷入了生産停滞、資金凍結的境地。如果不服從當時的政策,堅持生産,華日很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0

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陳勵君不甘心,她把全廠的700多名工人聚集在一塊,還給每個人發了兩個搪瓷碗,告訴他們先回家等待,自己一定會盡力讓大家端上飯碗。

從此陳勵君開始了“七上北京”之旅。對于華日來說,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争取到生産的權限,陳勵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不斷的往上跑,她一次一次地去北京,一遍一遍打報告給國家相關部委,給所有能找到的領導看華日的廠房、設備照片,講述華日生存的理由。

付出終有回報,陳勵君七上北京,終于為華日争取到了“生機”,國家的“兩委一部”終于同意組織專家對華日開展定點驗收。隻要華日的生産裝備線、管理、技術能通過驗收,就可以拿到生産許可證。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1

華日發展太坎坷,路上盡是攔路虎

然而七上北京,獲得了工業生産許可證,隻是華日邁過去的第一道坎,陳勵君剛松口氣兒,新的難題又來了。因為華日當時接到了“關停并轉”的文件,所以華日的所有資金都被凍結了,為了拿回自己的錢,陳勵君又開始不斷的“跑”起來。

她找到了杭州的相關領導,告訴他自己要給員工發工資,自己的錢為什麼不能動呢?領導也很為難,既不能違反國家政策,也沒辦法拒絕陳勵君的正常訴求,左右為難下,隻能讓自己的秘書去跟銀行商量。所幸的是,溝通了一個星期,華日終于拿到了錢,華日又邁過了一道坎。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2

為了能夠順利通過驗收,拿到生産許可證,華日必須要有進口壓縮機。這本來不算是個難題,但是在當時計劃經濟還占主導地位的中國來說,要想買一台進口壓縮機是需要指标的,而這個指标需要國家機械審查辦公室發放,一般隻有國企才有,華日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想要指标基本不可能。

但是陳勵君就是個越挫越勇、不服輸的性格,在她的帶領下,華日的全體員工奮戰了四個月,突破了技術難題,終于通過驗收,生産許可證拿到了。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3

萬事俱備,那麼華日是不是終于可以大展拳腳開始生産呢?并沒有那麼容易,新的“攔路虎”又出現了,生産冰箱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鋼材,可是那個年代,鋼材是有指标的。

輕工業部每年都會規定建材、薄闆的生産數量。這就注定華日冰箱的生産要受到限制,現在看當時的經濟模式,可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中國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就是這樣運行的。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4

好不容易問題都解決了,華日的生産也走上了正軌,可是解決完“賣家”的問題之後,“買家”的問題又來了,1989年全國家電市場出現了滞銷的問題。原來火爆的冰箱市場,變得無人問津。

很多企業都感受到了壓力,為了尋求“活路”華日搞了個“冬令促銷”活動,在産品滞銷的冬天,讓技術人員帶着冰箱走出去。意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一年在其他同類企業銷售額都有所下降的時候,隻有華日保持着上升的勢頭。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5

朱镕基網開一面搞典型,終讓華日“起死回生”

華日在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一直在不停地解決發展路上的“攔路虎”。為了謀求生存,經曆了很多艱難困苦,而在這些艱難困苦下,華日還要保持科技創新,可謂相當的不容易。然而對于發展中的華日來說,除了陳勵君的努力,還有一個人的成全,這個人就是朱镕基。

當初雖然陳勵君七上北京,但是當時去北京各個部門都要介紹信,陳勵君找省裡的領導,誰也不肯給解決,最後無奈之下,想到了自己華僑的身份。于是找到了中國僑聯,僑聯的領導一聽說華日的困難,很是詫異:哪有這樣的事情?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6

最後中國僑聯為此特地寫了報告,大緻意思是華僑辦企業是國家改革開放的需要,不能用行政手段阻止華僑辦企業。這份報告在多部委之間流轉,最後到了時任國家經委副主任的朱镕基的案頭,他看後表示,可以網開一面先搞個典型,華僑要特殊照顧,華日是華僑企業,可以先批準限量生産。

華日終于靠朱镕基的“網開一面”,“起死回生”了。而華日的經曆也給予了很多華僑回國辦企業的信心。多年來,一批批的華人華僑來華日考察。對他們來說,華日的發展是營商環境變化的映照,是了解祖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窗口。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7

起初,前來考察的華人華僑對華日的評價是“生機勃勃”;後來,随着華日一輪輪的技術改造升級,他們的評價是“華日是一家科技創新型企業”。而也正是華日一步步的發展壯大,才讓他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8

回顧九十年代,朱镕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期間,正是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關鍵時期。不僅在中國的企業面臨了許多的難題,中國的經濟也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通貨膨脹、投資過熱、三角債等等,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朱镕基主持了财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為中國經濟體制的轉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于朱镕基來說,解決華日的問題,隻是他解決的經濟問題的十分小的一部分,但對華日來說,卻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兒。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19

結語:

華日的雖然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但是它卻見證了改革開放這些年來的變化。在市場中中起伏的這些年,華日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經營之道,當市場環境不好,也要适當限制産量,利用這段時間花精力研究技術,等整個秩序平穩正常了再回歸。

華日就是憑借這樣的策略順利度過了1996年、2008年的國際金融風暴。在一次次“起死回生”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最終在大浪淘沙下,屹立不倒。

朱镕基網開一面(朱镕基網開一面)20

參考文獻:

[1] 于兆濤.陳勵君:一類産品,一份事業,一種精神[J].電器,2016(11):53.

[2] 曉瓊.目标:中國的“松下”——記杭州市華日冰箱廠[J].黃埔,1996(02):26.

[3] 秦麗.做有情懷的中國家電人——訪浙江華日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勵君[J].電器,2019(01):59-61.

[4] 張軍.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曆程與進步[N]. 證券時報,2018-08-02(A0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