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五右衛門的一句著名台詞「絕景啊、絕景啊」。今天除了介紹歌舞伎「山門」的背景舞台--三門以外,還将介紹以紅磚設計的水路閣,及具有禅意境的庭園等等,可以拍出南禅寺很棒的照片之景點。
在京都洛東的南禅寺是臨濟宗南禅寺派的大本山,即使在京都也是規模堪稱首屈一指的寺廟。創建的曆史是從所建造的離宮改為禅寺開始,在文永元年(1264年)龜山天皇成為法皇後,即約710年前的正應4年(1291年)。
▲「中門」。看到威風凜凜的大本山的文字
室町時代被列為「五山之上」。所謂的五山指的是京都禅寺中,前五大規模的寺廟。南禅寺在五山之上,所以位于特别的地位。創建時的寺廟在室町時代經過三次的火災燒毀,而現在的建築是江戸時代初期所再建造的。
▲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财産的「勅使門」
進到寺院裡,穿過中門向左,背對勅使門,會看到前方有三個大門。
▲走近一看,會感受到非常的大!跟參觀的人相比,就可以知道它的大。
馬上找到第一個拍照景點!這裡的三門又稱作「天下龍門」,被稱作日本三大門之一。寬永5年(1628年),為了悼念大阪之役戰死沙場的士兵,由藤堂高虎所修建。
越過支撐三門的大柱子,望向的是法堂的方向。在影子下的景色,就象是巨幅畫作一般的美麗,是一定要攝影留念的景點。四季分明的景色,春天有櫻花,秋天有紅葉,夏天的綠意盎然也很棒。
▲三門的附近是很有漂亮青苔的庭園。
背對法堂眺望三門。矗立在綠色樹木對面的姿态,實在是威風凜凜。接着就讓我們爬上樓吧!
位于法堂旁,是前往三門樓上的入口。在售票口購買參觀門票,脫鞋爬上樓。順帶一提,樓梯很陡,請小心攀爬。
絕景啊、絕景啊
爬上很陡的階梯後,眼前一望無際,非常遼闊的感覺!寺院附近樹木的對面就是京都街道。
在歌舞伎「樓門五三桐」中,石川五右衛門把從這三門看到的景色形容為「絕景啊、絕景啊」,非常有名。
▲從三門中央看到的京都市西北方風景
樓上的天花闆和梁柱上有畫着狩獵派的天人和鳳凰,但可惜的是這裡禁止攝影。隻好将景色留存心裡了。
▲法堂方向的景色。照片左方有個以五山送火而聞名的大文字山。
接下來還會介紹其他像法堂、水路閣、南禅院、方丈庭園等适合拍照的景點
法堂是南禅寺中心處的建築物,進行作法及法會的地方。創建當時的建築雖然已全被燒毀,但在明治42年(1909年)又被重建。
法堂裡有放置本尊釋迦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尊像,天花闆上有畫着從明治時代活躍至大正時代的今尾景年畫家所繪的幡龍。
前往法堂南側的南禅院途中,會看見紅磚建造的建築物。在日劇或電影中常會看到的水路閣,是明治23年(1890年)當時為了将琵琶湖湖水引進京都市區裡的「琵琶湖疏水」而建。
▲如同窺探橋下般的面向相機鏡頭,可拍出像千層鏡般不可思議的照片。
拱橋型的橋下風景。很喜歡紅磚設計的複古感。在規模很大的寺院裡,總覺得西洋風的大型建築好像有點不搭,但反而因為是很特别的景觀,所以吸引許多年輕人和國外觀光客拍照,是很具人氣的景點。
▲「南禅院」。
背向水路閣爬上階梯,抵達以美麗的池泉回遊式庭園聞名的「南禅院」。這裡是出家為僧的上皇龜山天皇所捐贈的離宮之遺迹,也是南禅寺的發源地。還留下當時樣貌的庭園,是鎌倉時代末期的池泉回遊式建築,有着被周圍濃密樹林包圍着的幽玄氣氛。傳說是龜山天皇親自設計庭院,被列為京都三大名勝的古迹庭園之一。
最後要介紹的是被列為國寶的方丈庭園。
方丈通常指的是寺院的正殿或本殿。慶長16年(1611年),将京都禦所的建築物遷移重建而成。購買門票後,脫鞋入内。
走進微暗的走廊,看到的是具江戸時代初期特色的枯山水庭園「方丈庭園」。據傳此為當時庭園設計師小堀遠州所作,恰似母虎帶着幼虎渡河的模樣, 故俗稱 「虎子渡庭」。
白砂象征河川,大岩石象征母虎,旁邊的小石子象征着幼虎。從岩石的對角線一端對着相機,可以拍到包含以大日山借景的美麗照片!
這裡是又稱作「如心庭」的小方丈庭園。在庭園石頭排成「心」字形的枯山水石庭,像心被解脫了一樣,醞釀着沉着氣息。不論是哪個庭園,都可一邊繞着庭園四周一邊欣賞着。因為是禅的總寺廟,光是看着庭園就會有心情鎮定的不可思議的感覺。
▲在參觀的路上也會看到代表天上、人間、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6個世界的「六道庭」。
對于可以看到極具震撼力的絕景--三門、拱形橋下不可思議的風景--水路閣,及鎮定心情的禅式庭園等等,有着許多适合拍照景點的南禅寺,你覺得如何呢?如果想拍很多漂亮照片,非常推薦這裡。
好啦,以上即是本次《金時帶你看日本》的全部内容啦!如果您想要更加了解日本的風土人情,新鮮資訊以及人文曆史,歡迎您關注"金時帶你看日本"哦!同時也希望大家多多轉發評論收藏哦~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