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DNA比對技術大規模應用于司法實踐,為一系列要案積案的偵破提供了關鍵證據。DNA比對怎麼做,為什麼可靠,中國婦女報記者專訪了甯夏回族自治區公安廳刑事技術處警務技術二級主任李敏。
記者:DNA鑒定在辦案中的技術原理?是否可靠?主要用于哪類案件的偵破?
李敏:DNA是存在于細胞中的遺傳物質,主要由四種堿基A、T、G和C按照一定規律排列而成。人體中成對的常染色體,因為具有相同的長度和基因結構,所以生物學上稱為“同源染色體”,其在對應位置上的各種基因類型稱為等位基因,相同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會因突變等原因形成不同的類型而具有多态性,這些多态就是個體的身份标簽。
DNA技術在“身份确定”上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其中表達的生物學遺傳信息,是其他物證鑒定所不具備的。目前DNA鑒定技術在年代久遠的刑事案件、民事糾紛以及大型災難性事件中的身源認定上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随着DNA比對技術的突破,我國拐賣兒童積案大幅度下降,2021年發案數降至僅20起左右,破案率達95%以上。并且,目前的DNA鑒定準确度是相當高的,其采樣本身和技術手段十分嚴謹科學,誤差率極小。
記者:近年來,DNA技術大規模用于司法實踐,實現了哪些“質”的突破?
李敏:上世紀80年代中期,DNA指紋鑒定在英國首次運用于司法案件取證中,我國在2000年之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公安機關開始應用此項技術進行案件偵破,尤其是在2010年後,随着大數據的廣泛應用,DNA比對技術開始大規模應用于各地的司法實踐。
近年來,DNA二代測序技術不僅檢驗精度、靈敏度大幅度提升,而且檢測費用較低,為公安機關廣泛應用提供了便利,目前單次的檢測成本基本已達100元以下。并且,随着三代、四代測序技術的研發應用,未來新技術将可能讀出更長的序列,不斷彌補二代測序技術的不足。
記者:對于關聯物品DNA檢測,檢驗标準是什麼?有哪些限制條件?
李敏:DNA比對人的物品,比如衣物、手機、眼鏡都可取樣,可以說,凡是有過身體接觸的物品,都有可能被列為檢測對象。但其中有一些限制條件,比如樣品保存的時間,所承載DNA物質的量,或者樣品保存的濕度、溫度條件,都将直接影響物質降解的速度,如果降解速度過快,殘留的量不足以達到檢驗标準,則無法比對。總的來說,DNA采集沒有量化标準,具體看樣品的“質”和“量”。
記者:非直系親屬之間DNA鑒定運用了什麼技術?适用于哪些親緣鑒定?
李敏:非直系親屬之間的鑒定情況較為複雜,在DNA鑒定中可分為十幾種類别,比如鑒定者的性别差異,親緣遠近,同胞或半同胞,其複雜程度不一。但通過現有的二代測序技術,即應用線粒體基因SNP測序技術,都可進行血緣或物品鑒定,在技術上不存在較大難度。
♦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徐陽晨
責編/陳曉冰
審簽/志飛
監制/席淑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