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探秘地球之腎

探秘地球之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6:12:30

探秘地球之腎?新華社昆明4月28日電 題:守護“地球之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探秘地球之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探秘地球之腎(守護地球之腎)1

探秘地球之腎

新華社昆明4月28日電 題:守護“地球之腎”

新華社記者楊靜

清晨的陽光灑在杉樹林,一些市民在綠蔭下晨練,鳥兒在空中飛翔,湖邊的白鹭在覓食。

這是位于滇池畔的雲南昆明市官渡區星海半島生态濕地,也是市民遊客休閑的打卡地。但誰能想到此前這裡污水橫流、蒼蠅亂飛。“不想踏入半步。”官渡區水務局濕地管理中心負責人牛永剛說,他和滇池湖濱濕地打了20年交道,以前這裡湖濱地帶滿是農房和農田,各類污水直排入滇池,一些村民常偷偷到滇池捕魚。

這是滇池湖濱變遷的一個縮影。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滇池水質持續惡化,成為我國污染最重的湖泊之一,周邊濕地也開始萎縮。

“湖濱濕地是高原湖泊治理的重要内容。”雲南省水利廳河長(湖長)制工作處處長林志祥說,多部門協力共治,滇池水質明顯好轉,去年滇池全湖水質為Ⅳ類,連續第三年達到同等水平。

随着“四退三還”的推進,人湖争地的情況逐步緩解。“複墾複綠隻是第一步。”牛永剛說,2017年星海半島生态濕地建成後,濕地中的水動力不足。他們新修了生态溝渠,把水引入濕地,良好的濕地生态系統的建立和修複對滇池治理也起到積極作用。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生态系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十三五”期間,我國濕地保護與修複水平全面提升,新增濕地面積20.2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0%以上。

“我們将河湖長制進行延伸,建立‘濕長’制。”牛永剛說,明确了轄區濕地責任人,定期進行巡查,并充分動員街道社區的力量,用随手拍等方式将巡查工作日常化。

在雲南省香格裡拉市的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每年冬季都會有黑頸鶴、黑鹳等保護動物在此越冬,越冬候鳥數量超過5萬隻。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介紹,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已成為國内黑鹳種群最大、最集中、最為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

“生态變化大,來觀光旅遊的人多了起來,連候鳥都更親近人類了。”家住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附近的拉茸農布說,以前大家不注重生态保護,在濕地草甸上随意牽馬、放牧,少數人還捕鳥、打鳥,鳥類都害怕人類了。

随着濕地管護的升級,以及“生态立州”理念的深入,群衆開始改正過去的不文明行為,護鳥、維護濕地環境衛生……

“這與我們社區‘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分不開。”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宣教科科長趙旭燕介紹,他們建立了生态補償機制,濕地生态功能補償覆蓋周邊633戶群衆,并規範了群衆牽馬等項目,将保護區、濕地保護相關内容納入村規民約,讓群衆樹立濕地也是家園的生态理念。

2016年以來,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共恢複濕地面積6300餘畝,管護局、群衆投放食物,确保鳥類有足夠的食物來源,促進濕地生物多樣性。

除了主動投放食物,主動在濕地附近生态種植,為栖息動物提供食物來源也是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做法之一。

在雲南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群衆正種植土豆。該管護局負責人介紹,這是為讓越冬的黑頸鶴能從土裡找到食物,有利于它們保持野性,維持生存技能。

“十三五”期間,我國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7億元,實施濕地生态效益補償補助、退耕還濕等2000多個項目,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複水平。

滇池北岸的寶豐半島濕地是COP15的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之一,目前正在抓緊進行濕地建設和生态恢複。

“我們将恢複和保護滇池湖濱生物多樣性,營造滇池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群落展示點。”項目建設單位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西南分院黨支部書記盧春霞說。他們一直潛心基礎研究和水動力模型以提升濕地水質,并通過本土植物群落營建等工作,提升濕地生物多樣性。

據了解,我國按照濕地生态區位、生态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對濕地實行分級管理,初步建立起以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為主體的全國濕地保護體系。

來源: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