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程文琪 鄒仕曉薇 報道
山東有這樣一群支教教師,他們遠離家鄉,在西藏日喀則,在青海海北、在新疆喀什、在兵團第十二師……他們奔赴在祖國邊疆,在最需要教師人才的地方,用愛與責任,悉心培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孩子們,默默堅守,無私奉獻。
在第三十八個教師來臨之際,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聯系到山東支教團隊中幾位優秀教師代表。受疫情影響,雖無法前往現場實地采訪,但通過線上聯絡的形式,聽他們他們講述自己紮根當地學校,立德育人的的援教故事。
雪域高原上的山東援藏教師
“從膠州出發,一路向西,在飛機上,我從窗戶上看到遠處下方高高挺立的的雪山,雀躍的心情無法言表。”膠州市實驗中學高中英語老師孫小燕在2022年8月7日這一天,終于來到了此次援藏支教的目的地——日喀則。“日喀則的天特别藍,白雲一片片,雖然還是夏天,但日喀則已經有些涼意,出了機場,我就看到在機場口迎接的當地教育局領導在等着我們。”孫小燕說。
青島援藏教師楊康也記得這一幕,也是因為那天,他在機場口與同事一起,低下頭接受了當地人們為他戴上的哈達。那是他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哈達,潔白又光滑,戴到脖子上傳來絲絲涼意,他鄭重萬分,甚至不舍得輕易摘下來,後來他說,“當時覺得哈達雖輕,但附着的是當地領導們對我們援藏教師的期望,這期望讓我們下決心,必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對得住這份真心。”
剛來沒多久,日喀則出現疫情,楊康和孫小燕等同事一起,在援藏教師公寓,通過線上為學生授起了課。
作為英語老師,孫小燕開始擔心起學生們的英語學習進度,“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我們依然按照線下的時間點上網課,分層布置作業并批改,第二天課上再對作業進行點評并提出新的要求,課後同學們如果有不懂的語法和口語問題随時線上聯系我,這樣我們能及時把握學情了解學生動态。”孫小燕說,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敢于和她交流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主動來問自己在這裡适不适應,缺不缺少食物,她覺得很暖心。
除了線上教學,負責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教學管理工作的援藏教師榮波通過線上方式,組織全體援藏教師與受援學校教師開展教研工作,互相交流教研經驗,為學生們提供優質的線上教學打下基礎。
楊康也是進行信息技術學科的線上教學工作,不過他除了教學生,還與受援地學校的另一位年輕的信息技術老師結為“師徒”對子,将山東的信息技術教學經驗帶給當地年輕教師,為當地學校培養一位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
孩子們送給山東援藏教師的祝福賀卡
中秋節要到了,楊康離開家人已經一個月,平時在線上視頻的時候,他說,小女兒在電話裡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家,自己就忍不住地思念家人。然而中秋節雖無法與家人團聚,楊康和孫小燕和其他援藏教師們卻收到了當地學生發來的問候和祝福。“學生制作了電子賀卡給我,他們說祝孫老師教師節和中秋節雙節快樂,我特别感動,還發了朋友圈。”孫小燕覺得,既然之則安之,大家肩負着山東與日喀則教育局的期望,有一份熱,就要發十分光,她要将這份感動化作動力,努力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提上去。
與學生們相聚雲端的山東援青教師
受疫情影響,在8月19日,魯青高中“組團式”援教團隊便提前返回門源縣,成為山東援青教師團隊中唯一一個在海北全州靜态管控之前從山東回到門源的隊伍。
來自威海文登的魯青高中校長宋獻經告訴記者,“魯青高中是由山東援青投資建立的重點學校,而威海援教團隊擔負着重要使命——高中即将迎來第一批學生。新學校、新學生、新老師,我們要把第一批生源帶好,做出成績,打一個‘開門紅’。”
宋獻經說,今年開始,青海省高考開始進入新高考模式,時間緊任務重,威海和濱州的8位援青教師要全力以赴,承擔起新高考政策解讀和課程實施的培訓引領工作。
援青教師群力群策,進行線上備課教研
除魯青高中援青教師外,其他山東援青教師受疫情影響,留在了山東開始進行線上網課教學。
臨沂援青教師丁發展8月30日收到學校的通知,從裝好的行李裡再次把生活用品拿了出來,開始在家進行線上教學。“受援學校的道布加老師打來電話邀請我加入學校的工作群。我在群裡了解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學校要求,進入班級的釘釘群,好在線上教學我們學校多次進行,也算是輕車熟路吧,好飯不怕晚,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我們都要保持正常心态,不耽誤教學進度。”
除了線上網課之外,山東援青教師隊伍中幾位專職教研員,雖還未前往海北州,但已經在線上行動起來,他們克服異地辦公的困難,積極了解海北教育基本情況,逐步熟悉州教研和教師發展中心的工作職能。力求将教研工作做深做實,将教育援青力量輻射到州校,協助教研中心建立覆蓋全州的教研體系。
《海北教育》是魯青兩地的教師教學和管理經驗交流展示的名片,教研員已開始着手《海北教育》第七期的稿件收集和分類審稿工作,認真閱讀每位老師的來稿,為《海北教育》把好關。
他們回顧學習前十六期的“魯青教育論壇”,深入理解論壇創辦理念,協助教研室籌備下一期“魯青教育論壇”,推動論壇的持續發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援教祁連山中學的臨沂地理教師王聯營說,“無論是教學還是進行教研工作,其實線上比線下牽扯的精力更多,教學壓力也更大了,上網課的這幾天,大家都是電腦不離身,手機不離手,生怕有學生線上提出的問題被漏下,影響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大家腦袋裡的那根‘弦’都沒有松開過,無論在何地,用什麼樣的方式,也要把學生們教會、教好,這是我們援青教師的責任,也是使命。”
身懷愛與溫暖的山東援疆教師
都說萬裡援疆支教路,隻有一步一步走過之後,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自2020年以來,山東有925名援疆教師和1538名師範類實習支教大學生,跨越萬裡來到新疆喀什支教。
威海援疆教師叢培文就是其中的一個。
2021年9月,叢培文從萬裡之外的威海市文登區七裡湯中學來到大漠邊陲的麥蓋提縣第四中學,擔任初三援疆實驗班的班主任。作為數學課專業教師,叢培文用心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誰有哪些知識有漏洞,他都能如數家珍,利用碎片時間見縫插針,精準地開展一對一輔導,大大提升學習成效。
叢培文課下為學生講解難題
學生艾克代的數學基礎稍差,叢培文在和她交流中得知艾克代家裡出了事導緻心情郁悶、沒心思學習。叢培文立刻對艾克代進行心理輔導,平日留心關注,并經常在課後時間單獨給她補課,艾克代數學成績提高很快,也逐漸開朗和自信起來。艾克代還把自家種的哈密瓜削好,送給叢老師品嘗。2022年中考,艾克代的數學考取了133分的好成績,如願考取内高班。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每名特教教師的使命。山東援疆特教教師杜紅梅也在用實際行動踐行這句話。
2021年8月,嶽普湖縣的第一個特教班正式成立,急需特教人才。為了助力嶽普湖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泰安援疆指揮部找到了即将結束援疆工作返鄉的杜紅梅,詢問她是否有意向繼續援疆支持當地特教工作。在與家人商議後,杜紅梅毅然申請了續期兩年援疆。
杜紅梅的到來填補了嶽普湖縣特教的空白,為了彌補嶽普湖縣特殊教育起步較晚的不足,盡快把特殊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杜紅梅主持制定《全縣殘疾兒童安置走訪實施方案》,馬不停蹄聯合縣民政、衛健等部門開展調研工作,行程數百公裡,走訪30多戶殘障兒童家庭,為全縣特殊教育的發展建立了翔實的數據支撐。
為了讓殘障兒童盡快提升交流溝通能力,通過學習再進步一點、更自信一點。杜紅梅把手語化作跳動的音符,把唇形、口型的變化描繪成生動的圖片,引導孩子多用手和眼睛去感知世界、表達自我。
杜紅梅記得,當孩子們終于能夠清晰發出“媽媽”的讀音後,開心地與她抱在一起,學生阿麗亞則指着她一字一字說出了“杜媽媽”;十歲的努爾古麗斯曼因為心疼杜老師長時間上語訓課發音會嗓子疼,常常從家裡帶來蘋果和橘子悄悄送到她手上……盡管幾周的練習才能換來孩子們的一點進步,但杜紅梅不覺辛苦:“其實不隻是學生從我們老師這裡收獲了知識,我們也從孩子的認可與依賴中收獲了幸福和繼續做好特教事業的動力。”
除了一線教師,山東援疆教師隊伍中還有一位财務“大管家”。2022年2月,山東公路技師學院教師宋睿受組織選派,來到喀什技師學院财資處,牽頭推進學院财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深度融合工作。
财務工作細碎又繁瑣,每一項事務的背後都是巨大的工作量,宋睿常常感到時間緊迫,恨不得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隻有一年時間,援期還是太短了。”由于學院教師上下班由統一班車接送,不能在校加班,為了不耽誤工作進度,她專門準備了一個雙肩包,包裡每天都裝着厚厚一摞書本材料,做不完的項目她就打包帶回宿舍熬夜完成。忙碌的工作讓宋睿沒有時間品嘗離愁别緒,她将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
宋睿在福利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組織給了我發揮專長、報效國家的機會,這是無比寶貴的人生機遇和義不容辭的責任,來到這裡,我就是喀院人,要與這裡的師生成為一家人。我要為喀院的家人們全力以赴,為喀什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鍛造當地教師隊伍的山東援兵團教師
兵團十二師西山農牧場學校副校長兼語文教師周玉龍有個習慣,在他的課上,教室大門一直敞開,如果是學生還是老師,隻要想聽,随時進來聽。
“山東來的老師,課堂永遠是開放的,我們歡迎當地青年老師過來學習,增長經驗。”周玉龍說,援兵團老師的課堂不需要提前打招呼,随時可以“推門”聽課。
2021年9月,棗莊市開始對西山農場學校進行“組團式"幫扶,棗莊市第二十四中學校長周玉龍帶領棗莊市各學校的9名教師、教研員來到西山農場學校,一名支教教師帶幾個當地青年教師當徒弟,邊教學邊教研,培養出當地自己的優秀教師。
周玉龍與當地教師馬楠組成“師徒”對子,通過共同備課教研、課堂研學聽課、課後複盤總結等形式,将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經驗,傳授給年輕人。
“學校課程的老師特地将我和周老師的課錯開,隻要有他的課,我和學生們一起,在教室旁聽,将師傅課上的講課技巧記在本子上,不懂的課下去問他,周老師從課堂管理、師生溝通、教學方法等方面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每次磨課我都有新的收獲,對我的工作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當地教師馬楠說。
頭屯河農場學校副校長兼初三物理老師王曉波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物理學科入門難,要求高,需要老師注意教學技巧,提高教研能力。王曉波說,“當地教師們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山東教師拜師,并不局限于‘一對一’,我們也将自己的所知所見傾囊相授。”
當地青年教師與周玉龍交流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對于周玉龍、王曉波們這些援兵團教師來說,既要負責當地學校的教學管理也要在一線備課上課,還有抽出時間幫助當地教師評課磨課,剩餘的休息時間所剩無幾。“說實話,畢竟援期有限,我們走之前要把山東教育經驗留下來,把這群青年教師‘帶出來’,将他們培養成十二師教育骨幹。”周玉龍說。
無論是山東援藏、援青、援疆還是援兵團教師隊伍,他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山東教育援藏創新模式,硬件、軟件一起抓,構建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各學段、各領域,覆蓋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智力支持、教育理念引領的全鍊條教育幫扶體系。
山東教育援青嘗試“小組團”式教育幫扶,從校長到教研主任再到基層教師的全方位支援模式,将山東優秀的教學教研和教育體系管理經驗“嫁接”海北州,助力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
山東教育援疆開展“國學潤浸”模式,實施潤德、潤學、潤心“三潤”工程,打造思政“金課”,在中小學增設經典閱讀課和傳統文化課,建設8所國學書院、35所國學課堂建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邊疆播撒下傳統文化的火種。
山東教育援兵團則依托十二師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心,建設起“魯兵網絡課堂”,推動受援地12所中小學校與山東中小學校建立合作關系,深入開展“互聯網 遠程教育”活動,打破空間限制,同上一堂課、同步開展教研活動,實現魯兵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這群山東支教教師,他們是火種,因材施教燃起邊疆孩子心中渴望知識的火苗;他們是春雨,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西部少年心靈的花朵;他們是旗幟,在平凡而艱苦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書寫出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山東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白皓說:“教育是根本,對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基礎性、長遠性的作用,山東遵照中央的戰略部署,承擔起教育支援四地的光榮使命,讓受援地的教育水平得以發展,讓當地人民整體素質得以提高,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發展,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即便山東教師配置并不寬裕,但是我們還是投入了大量優秀教師前往邊疆,盡山東教育所能,援邊疆所需。另一方面,這對山東支教教師是一種鍛煉和錘煉,在鑄魂培根、立德育人的支教工作中,增強自己的理想信念,豐富教學經驗,拓寬人生閱曆,不負期望,快速成長。”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