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用過二百五這個詞來調侃或者嘲笑别人,有些人也喜歡用這個隐晦一點的詞語來罵那些為人做事不開竅,不靈通的人。
因為這個詞聽起來沒那麼直接,顯得稍微“文雅”一點;被罵的人聽起來也會顯得沒有那麼刺耳難聽。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詞很多時候都隻是用于口語調侃或者是用于跟熟人之間開一下無傷大雅的玩笑而已。
也就是說二百五并非一定就是粗口或者是罵人的話。
相反如果你直接用傻子、傻瓜、傻頭傻腦之類既明顯又粗暴的詞語罵人,相信隻要對方是稍微有點自尊心的人都肯定會反擊。
就算對方修養好,礙于情面不跟你撕破面皮,心裡面也會充滿怒火,恨得咬牙切齒的!
因為傻子都知道這樣罵人是對人格和智商的一種攻擊、侮辱!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做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所以每個人都很看重自己的智商,即使真的智商堪憂也沒有幾個人會當衆承認自己智商不夠的,除非是真的傻子。
也許你說他懶惰,說他膽小怕事,沒出息,他不會太生氣,但是你要是罵他傻子,說他沒頭沒腦,他要是“沒跳起來跟你對着幹,”那才怪!因為這相當于一級挑戰了。
話說二百五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其實它的來曆很多,也有點複雜,其中流傳比較廣的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源于春秋戰國時期: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說客,他就是身佩六國相印,威風八面的大縱橫家,大謀略家,“蘇秦!”
但是由于他常年在各國之間奔走遊說,縱橫捭阖之下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的利益,後來正當他在齊國積極地為齊王效勞時,突然被人刺殺重傷。
但是蘇秦不僅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而且還是一個内心很狠的人,即使是對自己也下得了狠手,(衆所周知我們學生時代學習的一個成語故事"懸梁刺股"其中有一個為了打消睡意,讓自己堅持學習而用錐刺股的主人公正是蘇秦)
不得不說蘇秦天生就是一個幹大事的人,無人可比,他在被刺殺重傷,行之将死前為了抓住刺客告訴了齊王一個計策,他讓齊王依照計策把自己的頭割下來懸挂在城門上,并張貼榜文,内容是“蘇秦本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奸細,罪該萬死!現已被人刺殺,此乃大快人心之舉,但不知是何路英雄所為,本王為了獎賞英雄除掉奸細的義舉,決定懸賞黃金一千兩,望英雄得知後速來領賞。
古人比較單純,結果榜文一出,就有四個人不加思索地跟着士兵進宮面見齊王,他們都昂首拍胸,一本正經地跟齊王說:蘇秦是自己殺死的。
齊王面露難色地說:但是蘇秦身上隻有一個刀傷口,證明隻是你們其中的一個人殺死的,賞金雖多但你們可不許為了領賞而冒充兇手啊!
面對一千兩黃金,四個人都利令智昏,失去了理智,不知是計!于是都一再強調,聲稱是自己殺死蘇秦的,就在他們都在為到底是誰殺死蘇秦而争得面紅耳赤時,齊王心中已經有數,明白了一切!
那就是這四個人必須死,即使他們不是殺害蘇秦的兇手,但是膽敢為了領賞金而冒充兇手,分明就是戲弄君王,犯了欺君之罪,該殺!
如果是其中一個人殺的,其餘三個犯欺君之罪也該殺!
假若是四個人一起殺死蘇秦的那就更該殺!
但是,金口既開,懸賞已出,天下人皆知,可不能言而無信啊!
既然他們都聲稱蘇秦是他們殺的,賞金總得讓他們領走,于是齊王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可要誠實,到底是誰殺死蘇秦的,四個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是自己!
齊王說:好!既然是你們四個人所為,那麼賞金自然是人人有份,這裡是一千兩黃金,你們算一下一人分多少 ,四個人趕緊掐着手指頭合計了一下,然後對齊王說一人分得二百五。
齊王再次問他們算準了沒有,到底有沒有算錯?四個人都異口同聲地說:絕對不會錯的,我們四個人每個人都是250!
于是齊王讓這四個250把賞金都領了,四個人拿到了賞金都歡天喜地大步走出宮門,結果一出宮門齊王就暗中派人把他們全殺了!
後來聽說是秦國派來的殺手把蘇秦殺死的,并且那殺手早就逃回秦國了。
可憐的是這四個二百五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有冤情也隻能到閻王那兒申訴了!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編成典故用來嘲諷那些做人做事糊裡糊塗,不太懂事,又倔強,又不動腦筋,沒頭沒腦的人。
而第二個說法來源于民間:
據說古代有一個窮秀才,年輕的時候就發奮讀書,廢寝忘食!但是一年又一年頭發都熬白了,卻始終沒能考取功名,而且連子女都沒有生。
他萬念俱灰,放下一切!所幸,上天給他關上了一扇窗,也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他的妻子終于給他連添兩子,晚年喜得貴子的秀才在高興之餘,回想起自己的這一生蹉跎歲月,一事無成!不禁感慨萬千!于是給大兒子起名叫“成事”二兒子就叫“敗事。”
随着時間的推移,兩個兒子都逐漸長大,秀才開始教他們讀書寫字。
一天秀才有事要外出趕集,走之前他叮囑妻子督促兩個孩子寫字,并交代大兒子必須寫夠300字,二兒子必須寫夠200字。
可是大兒子“成事”庸庸懶懶隻寫250字就不寫了,二兒子“敗事”卻勤奮有加超額完成任務,也寫了250字。
晚上秀才回到家中問妻子兩個孩子任務完成得怎麼樣了?
妻子一五一十地告訴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都是2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