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隆中導遊

古隆中導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3 21:25:05

歡迎大家來到襄陽古隆中!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今天小李要帶領參觀的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場一古隆中。 三國故事湖北多,這可不是在吹牛。三國演義120回,其中的75回就發生在我們湖北,而這75回中又有44回發生在襄樊。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隐居長達10年之久的地方,同時也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三分天下的策源地。接下來請大家跟随我的步伐,來看看諸葛亮隐居那麼長時間的地方有什麼特别之處,最後小李祝大家玩得開心。

古隆中,又名諸葛廟,它位于曆史文化名城襄陽以西13公裡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留下的遺迹和曆代修建的紀念建築。

古隆中導遊(古隆中導遊詞)1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座古樸的石牌坊,這是古隆中的标志性建築。這座古隆中石牌坊立于清光緒十九年,高約六米,長約十米,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後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鬥口架正昂闆,兩正昂間置花闆,并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闆,其檐闆叉出發戗,戗角作鴿尾形。牌坊脊闆兩端并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牌坊正面刻有“古隆中”三個大字,背面刻有“三代下一人”五個大字,意思是贊頌諸葛先生是夏、商、周三代以後第一人傑。“古隆中"牌坊次間上、下枋雕雙鳳朝日、鹿鶴同壽、麒麟送子、赤虎朋壽等浮雕,中間字碑雕刻“澹泊明志,甯靜緻遠。”此聯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欲,志向才能明确;安甯清靜,目标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緻遠。門柱上雕刻“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作者陳維周,此聯選自杜甫于唐代宗大曆元年 初夏到菱洲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奉節期間寫的《詠懷古迹五首》之五中的詩句。對聯在此稱頌諸葛亮的文韬武略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指揮調度從容鎮定連蕭何、曹與之相比都顯得遜色。

古隆中導遊(古隆中導遊詞)2

我們繼續向前沿着上山的石頭階梯拾級而上,第一處景點就是後來修建的隆中書院。隆中書院始建于五代的後晉天福年間,最初叫五靈王學業堂,到了元末,廣德寺書院遷到隆中後,與原來的五靈王學業堂合稱為隆中書院。隆中書院位于襄陽城西的隆中書院主體,是諸葛亮與襄陽古隆中陳列館,三國文化的展覽館,館外懸挂着李先念手書的“諸葛亮紀念館”牌匾。館内用沙盤、雕塑以及聲光電形式解析了諸葛亮所處的曆史背景、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策的細節。由華中科技大學制作的動畫片在編劇、置景、音樂、配音上都堪稱上乘之作,許多遊客在這裡坐下來,花五六分鐘就能完整了解《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襄陽的諸多典故。

古隆中導遊(古隆中導遊詞)3

過了隆中書院就來到了諸葛武侯祠。古隆中諸葛武侯祠是祀奉諸葛亮的祠宇,始建于東晉時期,後曆經多個朝代,幾經廢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三十八年荊襄觀察史在原址重建,主殿内有諸葛亮及其子孫諸葛瞻、諸葛尚的塑像,諸葛武侯祠内還有-株400餘年的桂花樹,據說頗有靈氣。

隆中武侯祠始建于晉朝,明初的時候,荊南道觀察使吳绶對隆中武侯祠進行了一次全面維修。清康熙三十八年,觀察史蔣興芑将武侯祠從三顧堂的東側移建到東山梁上,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侯祠是四進三院的層台建築,各殿依山勢逐次升高。祠堂正前方的台階下有一塊空地,兩旁各有一尊石獅。西側豎着一塊碑,刻着曆史學家譚其骧關于諸葛亮躬耕地的論斷:“諸葛亮躬耕于南陽郡鄧縣之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裡,北周省鄧縣,此後隆中遂屬襄陽”。

古隆中導遊(古隆中導遊詞)4

過了武侯祠我們來到三顧堂,三顧堂是古隆中景區中另一處比較有名的景點,據說這裡就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現在我們看到的三顧堂是清康熙年間重修的,距今已有三百年曆史。三顧堂門口有一副對聯,上面寫着“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兩表”指的就是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一對”則是指著名的《隆中對》。

三顧堂的旁邊有一座六角井,據說這裡就是諸葛亮在隆中生活時取水用過的古井,也是古隆中景區保留下來的唯一一處和諸葛亮生活有關的遺迹。六角井因為古井由磚砌六邊形的外觀而得名。史料記載這口井原來深有五丈,但由于時間久遠,井底淤泥沉積,到現在也就隻有五米多深。雖然曆經一千多年,但這口井至今仍然有井水汨汩湧出,且清澈見底,實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古隆中導遊(古隆中導遊詞)5

諸葛亮27歲那年。劉備三次來到隆中,虛心地向他請教統一全國的大計。 諸葛亮向三顧茅廬的劉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從戰略着眼制定了隆中決策,這就是著名的《草廬對》。雖然隻有三百多字,但有對魏、蜀、吳的力量估計,也有統一全國的方針、 措施。他最後還肯定地說,隻要按提出的決策行事,“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他的主張說得劉備欽佩備至。在劉備的卑詞厚禮相邀之下,諸葛亮感于劉備“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覽英雄,忠賢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從此,他們"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諸葛亮- -刻也沒有忘卻自己的責任,為實現隆中決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故世人一緻稱譽他是“漢室棟柱”、“治世良材”。諸葛亮也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終成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聞名于世!

旅客朋友們此次古隆中之旅就要結束啦,不知道面對這具有傳奇色彩的諸葛亮1800年前的寓居之地,您有什麼感想,您看這群山如海,松濤聲聲,真像在大海中一樣,諸葛亮是不是正像一條卧龍蜇伏在淺灣中呢,真誠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歡迎您再到隆中來!

練習導遊詞,資料來自網上收集,若有侵權,還請告知!感謝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