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07:56:50

清明時節雨紛紛,舊時故裡草木深~~

Hello大家好我是尤娜,硬件數碼愛好者一隻。本次開箱機器為自費購買(京東自營)。

文章結尾,我都會給出該産品的推薦指數,以及在這個測評時間點的購買建議。如以後有修改,請以本文的創作時間為準,是2022年4月5日

今天的評測主角是輕薄本新秀——聯想ThinkBook14 。作為ThinkPad的小姐妹,誕生于2019年的它,起步比較低調,直到去年‬才‬開始‬吸引‬大家注意‬。來到輕薄本硬件突飛猛進的2022年,厚積薄發的它終于攢出了大招,作為較早一批搭載12代标壓酷睿的輕薄本,連同ThinkPad在商務領域的深厚底蘊,引發大衆廣泛關注。

ThinkPad過往給大家的印象都是“商務高冷範兒”,那脫胎自ThinkPad卻走性價比路線的ThinkBook,是繼續延續這一屬性,還是變身曆來最受歡迎的“全能本”飛入大衆家?今天讓我們來揭開謎底。

ThinkBook 系列分14和16英寸兩個版本,每個版本均有低中高配,14英寸版本再額外多一個i7核顯版本的中配。我手裡這台是14英寸版本裡屬于中配的i5 2050獨顯配置

開箱外觀

好久沒開箱過聯想的機器啦~~頂部的圓形封口是防拆标記。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

全家福包括可能一輩子不會看的說明書,100W的電源來自台達,體積類似一隻辦公鼠标。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

ThinkBook和ThinkPad在聯想其實是由一個部門負責的,A面設計也有不少相似之處。本代14 /16 産品均采用了相對更“年輕化”的銀灰色,而非ThinkPad傳統的小黑。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

做工用料很足,ACD三面竟然全都是金屬,而且重量依舊控制得不錯,官方宣稱1.4kg(16 為1.8kg)。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

機器同時支持單手開合和180°開合,真的是非常久違了。

商務本的一大特征便是接口豐富。和去年大熱的ThinkBook14p不同,ThinkBook14 沒有“大屁股”設計,所有接口均分布在兩側,左側從左到右分别是全功能C口、A口(C口協議為USB3.2 Gen2、其餘為USB3.2 Gen1)、HDMI2.1、雷電4和先進的3.5mm耳機耳麥口。輕薄本能上到HDMI2.1是相當難得,這意味着它以後退休了,也可以在客廳裡接8K 60Hz電視以發揮餘熱。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5

右側最左邊為一個隐藏的USB2.0(鼠标專用),然後分别是SD卡槽、A口、RJ45網口和防盜鎖孔,接口非常齊全。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6

C面細節,鍵盤和觸控闆的手感非常舒服,鍵盤除去不是ThinkPad/拯救者系列的凹陷設計外,敲擊鍵程和回饋力度都很清晰。唯一遺憾可能就是,方向鍵沒有像小新Pro16那樣采用全尺寸的設計。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7

開機實拍,鍵盤為純白光,有不亮/1檔/2檔可調節。

由于仍保留了攝像頭,上邊框稍微有些寬。它的攝像頭也是具備物理防遮擋設計的,和其它商務本類似。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8

配置一覽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9

雖然并非EVO認證機型,聯想仍然給ThinkBook14 搭配了來自Intel網卡,可惜不是支持Wi-Fi 6E的AX211。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0

CPU是之前見過一面的i5-12500H,定位移動端主流處理器。基于Intel 10nm工藝(官方命名Intel 7),12核16線程(4個具備超線程的性能核 8個不含超線程的能效核),18MB三級緩存,性能核最大加速頻率為4.5/4.2GHz,能效核則為3.3/3.1GHz。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1

核顯大家已經很熟悉就略過了;獨顯為今年新出的NVIDIA GeForce RTX2050,最新版GPU-Z目前還不能準确識别其信息。雖然命名為RTX20系列,它仍是基于RTX30系列的“安培”架構,8nm工藝共2048個CUDA核心4GB GDDR6三星顯存,最大加速頻率為1245MHz。核心與遊戲本常用的RTX3050完全一樣,隻是被老黃的無情刀法砍掉了一半顯存位寬,但并沒有砍ROPs,也保留了完整的編解碼單元。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2

内存為16GB LPDDR5,顆粒為來自三星的M-die。頻率被軟件誤識别成6400MHz了,實際上是4800MHz(12代酷睿并不支持6400MHz)。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3

硬盤是來自鎂光的3400,這讀寫量有點大啊,還好通電時間正常……是PCIe 4.0*4的全速固态盤。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4

ThinkBook14 搭載了一塊2.8K 90Hz(16 版本則為2.5K 120Hz)16:10比例的“黃金屏”,面闆标号LEN9123。使用紅蜘蛛X結合SpyderXElite,測得其sRGB、AdobeRGB、P3、NTSC色域覆蓋分别為100%、80%、83%和75%。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5

色差最大的5E深灰色為3.54,平均色差為1.66,如做美工一類工作還建議進一步校色。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6

理論跑分

ThinkBook 14 支持聯想祖傳的Fn Q切換性能模式,“節能”“平衡”“性能”三種模式下,桌面懸浮圖标分别為“電池”“雪花”“儀表盤”。

下面的理論跑分都是在“性能”模式下進行的,Win11的電源選項也設置為“最佳性能”,NVIDIA控制面闆則設為“全局獨顯 自動PhysX”。幹淨後台(跑之前關閉其它可見軟件),跑分時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我加入了兩個對比項,一個是華碩無雙(i5-12500H Xe80EU核顯),看看同樣CPU下聯想的調教如何;另一個則是聯想小新Pro16(R7-5800H GTX1650 55W),看看RTX2050相比上位顯卡提升了多少。

老規矩彙總放前面,詳細截圖放下面,太長不看的小夥伴可以隻看上面然後快進。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7

注意小新Pro16的三級緩存讀寫數據是有問題的,當時AMD尚未修複L3 bug,後來已修複。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8

CPU-Z屬于負載較輕的物理性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系CPU的輕度單核表現(如開關軟件、網頁浏覽);多核分數則關系輕度多核表現(如壓縮軟件、多任務辦公)。

ThinkBook14 搭載的i5-12500H表現非常出色,單核達到720分,領先R7-5800H多達23%;多核6261分則領先了之前開箱的華碩無雙上的同款接近10%,要知道後者性能釋放已經很好了。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19

Cinebench R23屬于負載較重的物理性能測試,它的單核分數關系CPU的重度單核表現(如UI刷新、渣優化遊戲);多核分數則關系重度多核表現(如視頻轉碼、程序編譯)。

ThinkBook14 延續強勢,多核分繼續領先華碩無雙上面的同款約10%。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0

3DMark TIMe Spy屬于圖形性能測試,它的物理分數能反映CPU的物理渲染表現,不過其實和遊戲關聯不大;圖形分數則能比較好的反映GPU遊戲性能(尤其是3A大作)的上限。

今天的主角登場了!RTX2050的跑分在3700~3800之間,這個成績大概相當于前年遊戲本上的入門顯卡GTX1650Ti,或者多年前的甜點顯卡GTX1060移動版。需要注意這應該不是它的“滿血”形态,畢竟同核心的RTX3050可以跑到95W——但相比小新Pro16上同樣不滿血的GTX1650,它要強出近15%。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1

AIDA64主要測的是内存與緩存性能。這塊跟品牌廠商調教關系很小了,基本就看CPU還有内存本身的性能。

ThinkBook14 搭載了低功耗版LPDDR5 4800MHz内存,這導緻它的讀寫帶寬明顯勝出了兩台仍使用DDR4的競争對手。不過低功耗内存的高時序也使得它延遲很高,達到了120ns——按過往經驗,這個數字應該是會影響搭配獨顯遊戲表現的,但如果你購買的是核顯版,那它并不影響核顯玩遊戲(反而會因為高頻有增益)。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2

Crystal Disk Mark主要測的是硬盤性能,但在筆記本圈子裡混用同級别硬盤是慣例,這個測試僅能當作入手批次的參考。

鎂光3400在16GiB模式下的跑分要明顯優于2450,已經和人氣最高的三星PM9A1(零售版叫980Pro)同級。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3

辦公與續航

首先看插電時的日常辦公表現,測試在“性能”模式下進行,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NVIDIA控制面闆的設置不變

兩個對比對象依舊為華碩無雙(i5-12500H Xe80EU核顯)和小新Pro16(R7-5800H GTX1650)。

ThinkBook14 的綜合成績在兩個競争對手之上,但沒有做到全面壓制。細看子項,開關軟件一項比同為i5-12500H的無雙慢——可見CPU單核性能也并非左右這一實際體驗的根因,還要看睿頻響應等調教;修圖/剪視頻成績反而不如i5-12500H 核顯——可見其實不應盲目高估獨顯,在輕度使用領域,核顯反而可能有更好的體驗。(PCMark10裡面的修圖/剪視頻比較類似美圖秀秀/格式工廠一類輕度休閑應用,并非PS/PR等較專業的)

不過Excel(裡面包含了蒙特卡羅/能源市場運算)和渲染兩項,ThinkBook14 是完勝核顯的,對比小新Pro16也有小幅優勢,這方面明顯是RTX2050的功勞。基本上大家在實際應用時,不必像我這樣全局都優先獨顯,讓應用自動選擇,效果可能會比全局獨顯更好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4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5

然後是離電的表現,拔掉電源并選擇“标準”模式,亮度調節為50%。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盡管沒有通過Intel EVO認證(EVO認證不允許機器上有非Intel的顯卡,但核顯版也沒有),ThinkBook14 仍維持有相當的離電辦公性能,相比插電的衰減幅度為11%,小于華碩無雙的15%。開關軟件、浏覽器(這項甚至還反超了)兩項最關系日常使用的幾乎不變,對不插電場景的體驗提升助益很大。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6

有得必有失,ThinkBook14 的續航就相應比較悲劇了——99%電量起跑,前15分鐘偏日常使用的項目耗電12%,按頻度減半計算,輕度使用的續航也隻有4個小時多一點;總共23分鐘的測試共耗電20%,重度使用的續航将将2個小時。這放在遊戲本裡都不能算好的成績,屬于12代酷睿的“不能承受之重”了——性能核與能效核的電壓彼此綁定,導緻輕負載時的功耗依舊不低,其實能效核本身功耗也不低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7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8

ThinkBook14 的獨顯版是可以幹一些重活的(注意核顯版不行,僅能勝任PS)。Adobe三件套測試,PS的分數達到910,已經可以媲美一些RTX3060遊戲本了——不過這個項目其實更吃内存,ThinkBook14 的16G闆載内存,一定程度上還是會有瓶頸。好消息是,聯想已經确認後續會推出32G闆載内存的配置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29

AE的成績較為一般,不過還是幾乎打平了靈耀Pro16的R9-5900HX RTX3050Ti,要知道後者擁有32G内存。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0

PR是Intel筆記本的一貫強項,因為核顯(混合輸出與獨顯直連皆可)能在預覽回放過程中起到加速作用。盡管内存顯存都有限,ThinkBook14 仍然跑出超過600的分數,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2021版本的雷神ZERO(i7-11800H RTX3070)。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1

獨顯版同樣也可以用來做工業制圖。不過SPECviewperf的成績一般,除去siemens nx,其餘項目基本都不敵紅米G(i5-11260H RTX3050),這類需求整體還是更吃顯卡的。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2

遊戲和娛樂

12代酷睿并沒有提升核顯規模,之前的測試大家也看到了,ThinkBook14 的核顯版能勝任的遊戲,和去年小新Pro14基本相當。但獨顯版由于搭載了RTX2050,是具備相當遊戲性能的,這裡就向大家展示一下——由于手中資料不多,本段不再做性能對比。

遊戲測試在“性能”模式下進行,後台開啟TIM、微信和3個浏覽器頁面,這樣比較符合大家日常遊玩的環境。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分辨率均為1920*1080,畫質設定詳見說明文字

FF15标準畫質的分數5560,比小新Pro16(R7-5800H GTX1650)高了約10%。CPU單核性能/緩存更強後,差距相比顯卡理論差距反而有縮小,這塊來自LP内存的高延遲debuff。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3

LOL的表現很是奇怪,盡管我并沒有鎖幀or開啟垂直同步,遊戲幀數也一直鎖定在60。後來我聯系聯想技術人員得知,這個問題竟然是來自Intel核顯——将核顯驅動回退到3月份的版本,問題即解決。

這有可能是RTX2050與核顯的混合輸出“打架”引發的沖突(RTX2050是沒有視頻輸出功能的,所以搭載它的機器隻能混合輸出,不能獨顯直連),遇到類似問題的小夥伴不妨一試。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4

吃雞全最低的平均幀數可以跑到120以上,但由于内存延遲的影響,幀數波動比較大,實際玩起來并不舒服。個人更推薦開三極緻(RTX2050不能勝任1080P全極緻),這樣平均幀數降到90左右但波動小,遊戲體驗更好。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5

地平線4作為遊戲優化教科書自不必提,ThinkBook14 在高畫質下跑出近120 的幀數,絲滑暢玩。原生2880*1800的分辨率同樣可以開高暢玩,但不能開最高,4G顯存會爆;1920*1080或1200可以開最高。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6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7

全戰三國因為顯存的原因隻能開到次低,不過次低的畫面還是比最低好了很多。ThinkBook14 跑出平均近70幀的表現,足以助你匡扶漢室。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8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39

原神的優化看來還須進步,ThinkBook14 在1080P 高的設定下雖然大多數時候都能跑滿60幀,但激烈戰鬥時就不時會掉到50左右。2880*1800的原生分辨率無法開高,開中的情況則和1080P 高類似——考慮到原神的全屏模式僅支持原生分辨率,更建議大家選擇0.8倍渲染比例 中去遊玩。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0

永劫無間我開的是中 DLSS自動,結果遇到了和LOL一樣鎖60幀的問題,回退Intel核顯驅動應該可以解決。

這個遊戲對N卡優化較好,但RTX2050還是不能勝任1080P原生中畫質,需要DLSS輔助。此外就是内存延遲的debuff依舊存在,複雜場景裡跑圖(打鬥時反而不會)會時不時掉幀到40左右——因此并不推薦大家專門買它來玩永劫,畢竟獨顯版的價格也夠買一台正經的遊戲本了。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1

老頭環中畫質不流暢,隻能開最低畫質,在草木較多的場景依舊會掉幀。看屏幕左上角顯卡并未吃滿,說明還是遊戲優化的問題,畢竟内存延遲不太可能影響到較低幀數的吞吐。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2

整體而言,ThinkBook14 獨顯版有遠勝于上一代輕薄本和本代銳龍核顯本(好吧還沒出)的遊戲性能,但因為驅動bug和内存延遲的副作用,遊戲體驗并不是十分好。考慮到獨顯版本身已經不便宜,如果是專門要玩遊戲,還是建議入手拯救者等正經遊戲本;兼顧遊玩時才考慮入手。

幾個無基準測試功能的遊戲,用MSI Afterburner手動記錄幀數——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3

最後RTX2050獨顯的硬解性能十分強大,看視頻是完全無須擔心的。仍然分别測試了4K 120FPS HEVC8K 60FPS VP9,均能毫無壓力的跑滿全幀數(此前華碩無雙的測試顯示,單靠酷睿核顯還是跑不滿的)。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4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5

散熱表現

正常而言,CPU重負載溫度不會超過單烤FPU,GPU重負載溫度不會超過單烤Furmark。但筆記本在遊戲、視頻渲染等雙負載場景,CPU和GPU之一(往往是CPU)溫度可能會超過雙烤。

散熱測試時選擇“高效”模式,室溫為20℃。不墊高機器,不外接散熱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6

單烤FPU,i5-12500H的瞬時功耗高達80W,性能核/能效核頻率分别為4.0/3.0GHz,均明顯超過華碩無雙,難怪此前的各種跑分數據都更好。持續約15秒後開始逐漸降頻(溫度97℃已沖破功耗牆),約2分鐘時間方緩慢下降到50W并一直保持穩定,此時性能核/能效核頻率分辨為3.3/2.55GHz,溫度為82℃不算高。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7

單烤Furmark,RTX2050性能釋放溫度在50W,頻率1320~1365MHz之間來回跳,溫度為68℃。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8

雙烤,CPU的瞬時頻率/功耗/溫度表現均和單烤完全一緻,不過約15秒後就立即下降到不足25W,此時性能核/能效核頻率分别為2.0/1.7GHz。顯卡則維持40W不變,CPU和顯卡的溫度均在70℃上下,相當涼快。

聯想thinkbook14+評測對比14p(商務本還是全能本)49

總結及其它

機器重1.41kg,加上電源(稱“旅行重量”)仍不到1.8kg,僅相當于一15.6英寸輕薄本的單機重量。做工用料在相同價位的商務本(即便不看那塊獨顯)裡也屬于一流——尤其鍵盤觸控闆的手感,稱得上我目前開箱過的輕薄本裡No.1。

屏幕素質優秀,參數上和小新Pro14/YOGA14s相當(亮度也一樣是400nit),但它換成了霧面屏,鏡面屏和霧面屏孰優孰劣倒是見仁見智,我個人更喜歡霧面屏。

性能釋放調教老到,單CPU瞬時可達80W,長時整機又不足70W——這種策略很适合輕薄本的使用場景,既保證瞬時爆發性能,長時使用又不至于過熱。如果單純看核顯版的話,它應該是今年度純CPU性能最強的輕薄本——機械革命雖然搶先一步首發了無界Pro16,但實測成績并不如它。

機器主要缺點還是續航,雖然屬于12代酷睿的“先天不足”,但低到甚至不如一般的遊戲本,還是讓人大跌眼鏡,畢竟RTX2050并不是很搶功耗的存在(制程用的較新的8nm,默頻也比較低)。此外有一個不得不說的槽點是,機器的原裝電源過小隻有100W(維持PD?),而獨顯版的瞬時爆發功耗不低,結果導緻即便是玩遊戲,時間長了也會從電池取電

機器本身支持額外添加一塊M.2固态硬盤。不支持拓展内存,但未來會出32G版本。

可能因為新模具(包括主闆設計) 新硬件的沖突,機器到手發現不少問題,包括CPU經常莫名降頻到0.5GHz以下(這個可能是我這台偶發),LOL、永劫無間等遊戲鎖幀(這個逛了下貼吧還挺普遍),還有16 版本比較普遍的花屏問題(我這台沒遇到)。這些問題我都反饋給了聯想技術人員,這個清明假期他們已經在加班加點了,已經入手或還沒收到貨的小夥伴不用擔心,相信都可以很快解決(不過切記要保管好SN碼,方便後續跟進)

推薦指數

較為主觀,大家也不一定完全信奉。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外形:★★★★☆,方方正正的“直男小銀本”,不過個人還是更喜歡YOGA那樣圓潤一些的設計。

做工:★★★★☆,重量、用料、手感都無可挑剔,唯一缺點是邊緣比較割手。

性能:★★★★☆,基本是14英寸輕薄本的天花闆了(除非有廠商肯出6900HX/HS 3050Ti的配置,但單核仍會不如),不過其實雙烤時的釋放還可以更激進一些。

散熱:★★★★★,性能釋放優秀同時風扇噪音還相當小,硬件/表面溫度也都不高,可謂輕薄本的業界标杆!

價格:★★★★,首發福利過後可能讓大家心涼了一截,其實主要是最低配那個核顯版壓價太多了,獨顯版的價格還是物有所值的,畢竟RTX2050取代的是GTX1650而非MX450。

時段:★★★☆,可能因為出來得過于匆忙,首發批次的一些問題降低了大家的整體印象,或許做個等等黨也不錯?它主要的挑戰對手當然就是自家小新Pro系列了(今年據說會上R7-6800H RTX3050Ti 獨顯直連)。

整體推薦指數:★★★★☆。披着商務本外套的全能本,即便核顯版也擁有遠強于傳統商務本的性能。

建議入手人群:預算5000~7000元(對應不同配置)的公司白領、新媒體工作者、學生均可考慮入手。雖然獨顯版具備相當遊戲和内容創作性能,但有這類需求還是建議掂量下,正經遊戲本其實要更适合。

如果不是着急剛需,核顯版(均為i5)建議在5499以下的價位入手;獨顯版建議在6699以下的價位。i7版本個人更建議等後續推出32G的型号,那樣整機配置更均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