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一生隻能換一次嗎?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人工關節國家集中帶量采購拟中選結果于9月14日落定,拟中選關節的平均價格,從3萬元以上降至5000-7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最終中選人工關節将于明年3月落地實施,人工關節将進入千元時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人工關節一生隻能換一次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澎湃新聞記者 胡丹萍
人工關節國家集中帶量采購拟中選結果于9月14日落定,拟中選關節的平均價格,從3萬元以上降至5000-7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最終中選人工關節将于明年3月落地實施,人工關節将進入千元時代。
人工關節集采降價,除了影響人工關節生産經營企業,最終影響的兩大群體就是醫生和患者。9月15日,澎湃新聞采訪了多名骨科醫生,有醫生認為人工關節降價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為了用上降價的人工關節,有很多患者推遲手術時間。也有醫生擔心以後的工具和服務跟不上,會影響手術效果。
期待人工關節降價,有患者推遲手術
目前一台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費用是多少?北京一三甲醫院的骨科醫生告訴澎湃新聞,一般手術費住院費檢查費約2-2.5萬,人工關節假體2-7萬元不等。
而目前人工關節的醫保報銷,不管用國産的還是進口的人工關節,大部分城市都采用定額報銷的方法,北京醫保患者報銷假體費8000-9000元。
以目前的費用标準來計算,北京醫保患者做一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要4-9萬元不等,檢查和手術費用可以報銷一部分,加上耗材部分醫保報銷8000元後,患者自費承擔最少還是要幾萬元。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相比于脊柱手術動辄10萬以上的費用來說,人工關節耗材其實不貴,但不同之處在于人工關節報銷比例特别低。”中日醫院骨科關節外科主任王衛國對澎湃新聞表示,這也是限制很多病人接受關節置換的一個原因,因為很多人還是考慮到自費比例較高,臨床上碰到許多因費用而考慮推遲或者是拒絕關節置換的情況。
經過國家集采降價後,髋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
如果按照目前醫保報銷的标準,北京醫保的患者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作為大頭的自費部分,耗材費用将大大降低。
在王衛國看來,這次集采肯定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把人工關節耗材的價格降下來,将其中一些虛高的成份擠出去,國家醫保支出費用會下降很多,也可以有餘力來照顧更多的人。
許多患者也對此次集采抱有期待,希望能用上降價的人工關節。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集中采購組組長高雪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透露,中選的人工關節産品預計在明年3月份左右落地實施,老百姓屆時就可以用到中選的産品。
“這半年會有很多患者推遲手術。”上述骨科醫生告訴澎湃新聞,與之前集采的冠脈支架不同的是,人工關節置換的患者并非急症,就看患者自己的考量了,畢竟關節疾病影響的是生活質量,是錦上添花的事。
事實上,人工關節置換,幾乎是所有關節疾病終末期最終的治療辦法。
王衛國介紹,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因外傷、退變老化等原因導緻的股骨頭壞死、關節損傷、骨關節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人工關節置換的第一大目的是消除疼痛,第二大目的是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從兩方面來說它的效果都是非常明顯的。
人工關節置換的需求人群有多少?王衛國解釋,中國沒有一個特别完善的人工關節的登記系統,但是有專家研究,去年全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大概是90萬例。
随着人口老齡化,以及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大量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需要置換人工關節。目前,人工關節置換數量在我國按照年均20%的速度增加。
醫生擔心工具和服務跟不上會影響手術效果
作為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執刀人,人工關節降價會給骨科醫生帶來哪些影響?
“肯定不會在醫療服務質量上有下降。”王衛國認為,對于臨床醫生來說,需要一個适應的過程,但是從心理上醫生對這個結果也有一定的預期了。
王衛國表示,有的醫生可能習慣用一家廠家的人工關節,但是集采之後,醫生選擇的範圍就沒那麼廣了,他隻能在中标的産品裡面去選擇。廠家原來的利潤可能豐厚一些,會支持一些學術活動,集采之後應該也會有減少。
“我擔心以後的工具和服務跟不上,會影響手術效果。”上述三甲醫院骨科主任也有同樣的考慮。
醫生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人工關節産品和手術都比較複雜,企業往往會派一個人“跟台”,協助醫生做關節置換手術。
而此次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采前調研時就考慮到了這一問題。據國家聯采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關節類手術需要企業提供“跟台”等臨床伴随服務,本次集采企業報價時單列伴随服務費用,确保産品穩定供應和使用,有利于中選結果順利落地。
但澎湃新聞在9月14日的報價現場看到,各家企業針對伴随服務的報價出現了較大差異,企業報價從30元到800元不等。中選産品落地後伴随服務能否如集采之前一樣還有待觀察。
在人工關節集采開标之前,就有關于國産替代的讨論。有觀點認為,集采之後,國産人工關節将替代進口産品,占領絕大多數市場。但随着拟中選結果的出爐,結果卻并未如此前預期。在集采現場公布的報價信息來看,此次進口人工關節企業也積極降價應對此次集采。
高雪在拟中選結果發布後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内和國外企業的産品,在這次人工關節的集采平台上平分秋色,中選的市場份額幾乎是一樣的。中選産品能夠覆蓋絕大多數臨床使用的規格以及用量,最大限度保障臨床需求。
國産人工關節和進口人工關節質量差距大嗎?醫生的感受最為直接。
河北一三甲醫院骨科主任對澎湃新聞表示,各公司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由于專利壁壘,很難把好用的工具湊到一起。從這方面來說,以國産工具模仿能力,反而更有優勢。
“至于植入體内的關節,近期看不出多少區别。”上述骨科主任表示,就像五菱宏光跑在路上,不見得比奔馳差多少。
該骨科主任表示,現在他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國産品牌占手術七八成,近兩天做的6個關節都是國産的。
醫生期待有陽光體面收入
長期以來,高值醫用耗材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一直頗受重視。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嚴肅查處高值醫用耗材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如何破除醫藥購銷領域的回扣問題?今年6月國新辦的一次政策吹風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回答澎湃新聞提問時表示,要通過薪酬制度的改革,包括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革,還有支付方式的改革,來調整醫療服務的比價關系,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讓他們能夠有陽光體面的收入。
一台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術費隻需要兩千多元。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作為四級手術,比較複雜,一般由副高及以上級别醫生主刀,此外還需要兩三位醫生協助。王衛國認為,兩千多元的手術費對于整個手術團隊的勞動價值是不能完全體現的。
有人認為通過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擠掉的不合理收入,可通過醫療服務漲價找補回來。但8月3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同志就《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解讀時明确表示,這種理解是不準确的,集采降價降費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為醫療服務價格赢得了改革的窗口,但兩項改革各有各的内在邏輯,不是靠降價漲價進行醫藥費用平移、轉換和騰挪,不能成為簡單的“跷跷闆”關系。
王衛國對澎湃新聞表示,大家都想生活在陽光下,把工作做好,有成就感、受人尊敬、學術上有進步,陸續出台的各項改革措施将助推實現這一美好的願景。
責任編輯:鐘煜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