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向酷暑中辛苦的建設者們緻敬

向酷暑中辛苦的建設者們緻敬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7-03 09:28:40

向酷暑中辛苦的建設者們緻敬(緻敬奮鬥者王曉興)1

幾經變更采訪時間後,4月23日晚上八點十分,記者撥通了王曉興的電話。“很抱歉!剛剛回到家。”王曉興連連為此前的推遲采訪緻歉,語氣間猶帶着幾分奔波所緻的急促。他向記者娓娓道來了這一周的行程:周一在中山市推進屋頂光伏項目,周二在惠州,周三至周五則在梅州市出差。接起電話的前幾分鐘,王曉興方從梅州驅車回到珠海市家中。

五天之内,輾轉四個城市,這對國能(廣東)綜合能源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王曉興而言,已是不能更熟悉的工作常态。“習慣了,我們都習慣了。”王曉興笑呵呵地回應,這句幾乎成了他采訪中的口頭禅。

從電廠裡一名一線值班員,到安全生産相關部門主管,再轉型到新能源部門擔任技術副總監,王曉興的職業生涯始終圍繞“能源”二字展開。如今,四十不惑之年已過,日複一日的風雨兼程裡,王曉興的人生規劃勾勒得愈發清晰:“我希望能穿越更多崇山峻嶺、蜿蜒鄉徑,将新能源項目帶到更多偏遠鄉村。”王曉興說,他希望自己能成為鄉村振興的踐行者。

穿越崇山峻嶺

微風淌過林間,樹木簌簌作響。已是初秋九月,位于廣東省西北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仍是一派盛夏光景。王曉興拭了拭額頭的汗珠,決定倚着樹幹略作小憩,但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眼下,王曉興正身處被當地人稱為“蜈蚣嶺”的群山之中。這裡山脊如刀,山石嶙峋,植被茂密非常,叢林之間時見蟲蛇,野豬也不時出沒。“很累,也有些緊張。”王曉興向記者回憶了他當時的心境。但他必須前行。翻過一座山,再穿越兩條深且長的峽谷,王曉興就能抵達他此行的目的地,完成查勘地面光伏的任務。

地面光伏,即指與公共電網相連接、共同承擔供電任務的太陽能光伏電站,其查勘地點通常在郊外。王曉興解釋,查勘是建設一個新能源項目的起始步驟。“要到現場去看、去觀察,才能判斷這裡是否具備建設項目的可行性。”

向酷暑中辛苦的建設者們緻敬(緻敬奮鬥者王曉興)2

為建設項目,王曉興常常需穿越山路。受訪者供圖

但這個過程并不容易。遇上無法驅車直達的地方,王曉興下車之後,還需徒步數公裡方能抵達,期間不免穿越高山峻嶺、平原溪流,或是坎坷泥濘的鄉間小道。“有些路甚至都沒有人走過,方圓幾裡之内荒無人煙。”王曉興說。

風吹、日曬、雨淋,這亦是王曉興熟悉的工作環境。時隔半年,王曉興仍能清晰地回憶起去年在連南瑤族自治縣的查勘細節。“傍晚原路折回去的時候,突然下了一場大暴雨。”夜間山間多有涼意,加上暴雨奇襲,身着短袖的王曉興不住冷得發抖,隻好在芭蕉葉叢下躲雨。“簡直像落湯雞。”談及往事,王曉興不住發笑。

挑戰并不止來源自然。在踏勘光伏項目的過程中,王曉興還需面臨溝通不暢、反複洽談的問題。

“比如有些村民還不了解光伏項目的概念,需要挨個挨個解釋清楚,打消他們的顧慮。再比如有些村民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隻回家幾次,但項目建設需要與每戶村民溝通,我們得等他們返鄉的時候才能把項目敲定下來。”他解釋。此外,王曉興還需傾聽不同人群的訴求。“比如建設屋頂光伏時,有的業主關注電價讓利幅度、租金,有的業主關注拆遷、滲漏水等各種問題。”

這是一件繁冗而又瑣碎的工作。常年踏勘三百餘個光伏項目下來,王曉興的溝通能力已然精進不少。通話過程中,王曉興的語調總是不疾不徐,不緊不慢。

“确實需要接觸很多人,手機基本全天在線。”王曉興坦言。去年年末,王曉興應邀去中山市一家外企洽談屋頂光伏建設項目,從光伏原理、經濟性到施工全過程,王曉興一一給出了解釋。他回憶,“前前後後談判了十幾次,合同反複逐字修改。”所幸,項目最終順利落地。“敲下合作的時候,對方評價我們‘很專業’‘對合作很滿意’。能聽到這些反饋,我們也非常欣慰。”

半路“出家”

“這個輻照量數據用Meteonorm數據,不能用NASA數據”“必須現場實地觀測陽光的照射情況,有沒有大型遮擋物,幾點背陰”,言談之間,王曉興對專業術語幾乎信手拈來。而事實上,眼前侃侃而談的王曉興并非新能源“科班生”。

王曉興的職業生涯始于傳統火電行業,那時他剛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是一名再尋常不過的電氣工程專業畢業生。“畢業後就進了國能台山電廠工作,在運行部幹了6年。”王曉興回憶。6年之長,足以奠定王曉興的技術基礎,機、爐、電、化、熱控等專業知識在日複一日的值班中逐漸紮實。2010年,王曉興順利調至生産技術部擔任安全生産主管。3年後,王曉興再迎職業變動,被調至安健環監察部擔任一級體系主管。

向酷暑中辛苦的建設者們緻敬(緻敬奮鬥者王曉興)3

王曉興在項目現場,右為王曉興。受訪者供圖

從技術崗再到管理崗,王曉興的職業之路已勾勒得頗為清晰。然而,下一個三年後,也即是2016年,王曉興再遇崗位調動,這一次,這個崗位貼有“新能源”的标簽。

對在傳統火電條線工作多年的王曉興而言,“新能源”恰如它的“新”字所述,是一個全新且充滿未知挑戰的領域。“相當于從零開始,心理壓力确實不小。”他坦言。來到新崗位,王曉興需要負責經濟性評價、立項、可行性研究、預算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而最初,王曉興對于這些内容的了解幾乎可稱為一片空白。

焦慮感揮之不去,王曉興試過很多辦法來跳出情緒的牢籠,比如遊泳,讓水暫時封閉五感;比如音樂,塞上耳機讓世界隻留音符缭繞。又或者做飯。擇菜、熱油、下鍋,于王曉興而言,這是一件既能撫平心靈焦躁、又能撫慰味蕾的事情。

撿起大學時的書籍,重新細緻地讀一遍;自學經濟學領域的書籍,從增值稅抵扣看到資本金收益抵押;與行業知名公司的專家交流,去新能源項目公司的項目現場實地調研……而今,王曉興已對新能源項目的建設全流程了如指掌。“除了建設外,餘下十餘個流程我基本都會參與。”也正因如此,王曉興于去年公司年會上獲得了一個特别的獎項:“踏破鐵鞋開發獎”。獲獎的理由很簡單:2021年全年,王曉興穿壞了四雙皮鞋。

這既是殊榮,也意味着責任。改道入行新能源行業多年,常年穿梭于山野間,王曉興有更多體悟。

“建設項目的過程,也是助力鄉村振興、見證鄉村振興的過程,這是一件令我心潮澎湃的事情。”王曉興說。談及具體落地,王曉興難掩語氣的激動。“怎麼結合鄉村振興、精準扶貧開展我們的工作?怎麼讓光伏項目與農村的發展結合起來,帶動共同富裕?”

“一定要把光伏和農業、旅遊結合起來,不能單純為了做項目而做項目。”王曉興侃侃而談。“比如光伏闆下面可以種植中藥材和一些附加值比較高的經濟作物,建設生态農業大棚,努力實現發電、種植、旅遊,實現真正的一地三用。”

這是王曉興對這個職業最深的理解,也是對他對未來最清晰的規劃,他将穿越更多崇山峻嶺、蜿蜒鄉徑,“我希望自己繼續投身于這個行業,将新能源項目帶到更多偏遠鄉村,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作出貢獻。”他坦言。“這不僅是做一個個項目,也是在造一座‘豐碑’。”

監制:劉麗君

策劃:謝江濤 左志紅 高春明

統籌:林少娟 劉婕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林少娟

設計:鄭柏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