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代的發展,如今各地對自己的地名推廣或者說品牌推廣,都越來越重視。
一個好的推廣語,可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地人看了,會為家鄉而自豪;而外地人看了,則可能成為潛在的旅遊消費者。
地名推廣語的拟定,有很多種思路,可以引用典故,可以使用諧音,也可以進行拆字。此前一段時間,筆者在膠東不少縣市區看到了使用“拆字”手法的宣傳牌,下面就為大家做個簡要介紹。
首先要介紹的地方是蓬萊。作為一個知名的旅遊城市,蓬萊最希望的事情,可能就是不斷有遊客前來。而當地也巧妙地把這種“迎客”的心态與“蓬萊”的名稱聯系在一起。在一些大的路橋旁邊,常能看到這樣一塊宣傳牌:“蓬萊,朋友常來。”
嚴格來說,這個推廣語不僅進行了拆字,而且也用了諧音的手法,将“蓬萊”的諧音“朋來”拆作“朋友常來”,既一目了然,也朗朗上口,感覺效果挺好。
“蓬萊”與“朋來”這種巧合,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其他縣市區在拆字的時候,一般是将地名嵌在上下兩個斷句當中,比如文登和海陽。
前幾年,在文登大水泊機場附近的國道上,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大牌子:“文德天下,登峰如畫。”這顯然就是運用了拆字的手法。
在拆字的同時,文登這句推廣語也化用了曆史典故。根據史料記載,“文登”這個地名,就是因為秦始皇東巡時曾在當地召集文人登山(文登現有召文台景點)而來。“文德天下,登峰如畫”,正可以反映出這種意境。
使用類似手法的還有海陽。沿着204國道走到海陽市徐家店鎮富水河大橋西邊的十字路口時,就可以看到一塊“海納百川,丹鳳朝陽”的牌子,其首尾相嵌的,就是“海陽”的地名。
不過,與文登不同,海陽這個推廣語與曆史沒有太大關系(按照清代《山東通志》的記載,海陽寓意為黃海之陽),而是更強調當地“包容、上進”的精神面貌。兩者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效果也都不錯。
大體而言,上述三家的推廣語,都是近些年才陸續出現的。而在膠東地區,還有一些縣市屬于老牌的“拆字”高手,比如招遠和栖霞。
“招遠招遠方客,溫泉溫泉中賓。”這兩句對仗工整且意境優美的話,相信不少朋友此前都聽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它都被視為宣傳招遠形象的佳作金句。實際上,招遠“招遠方客”這種解釋,并非是近期才出現的。早在金代建縣之時,“招遠”就以“招攜懷遠”之寓意而得名。隻不過,在古代,招遠縣所招撫的是流離失所的移民。而如今,招遠市所招攬的,則是四方的賓客和人才了。
栖霞建縣的年代與招遠相同,關于其名字的由來,衆說紛纭。相對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是:“日曉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按此解釋,通俗一點來說,“栖霞”即“霞光栖息之地”(南京的栖霞區、栖霞山、栖霞寺亦是此含義)。
然而,由于栖霞曆史名人丘處機曾說過這一句名言:“走遍天下,唯有小小的栖霞,大亂不亂,大儉不儉。”(注:意指栖霞雖小,但祥和宜居)再加上栖霞以蘋果種植為主,當地先後采用“走遍天下,唯有栖霞”以及“甜美栖霞”等宣傳語,并沒有對“栖霞”地名本身進行大規模的拆字推廣。
在以上例子之外,膠東其他縣市區應該也有使用“拆字”推廣的情況,但筆者暫時還不太了解,因此就不一一介紹,待之後有機會遇見再說。當然,也歡迎了解情況的朋友進行補充。(本文作者:耳左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