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桂元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象棋迷。拉着鄰居切磋棋藝,到公園裡組織象棋比賽,是他平日裡最樂于做的事。不過,最令他津津樂道的,還是給别人講述家裡一副老象棋的故事。倒不是這副象棋材質多麼珍貴,或是哪位名将用它打過比賽,而是家中的這副象棋屬于半自制産品,象棋背面的圖示正是他在幼年階段的小發明。
蘇桂元的老家在鞍山,由于二舅是方圓百裡的象棋高手,他幾歲時就開始跟着二舅學下棋,并很快掌握了技巧。可幾歲的孩子,大多還處于搓泥球、打彈珠的階段,蘇桂元抱着象棋滿街跑,也找不到一個同齡的玩伴。于是,他隻得把心思放在象棋技藝的“推廣”上來。
可這推廣談何容易呢。蘇桂元說,他是上世紀50年代生人,當時孩子認字普遍偏晚,幾歲的孩子識字不多,能把中國象棋上面的漢字認全的就算佼佼者了。而且,不同象棋的字體寫法不同,有的用隸書書寫,有的用楷書書寫,還有用篆書、草書的,好不容易教會一個孩子照貓畫虎地認全象棋的棋子,結果到玩的時候換一種字體版本象棋,小朋友就把一半的字忘記了。“而且,中國多音字很多,就"車"來說,一會讀車,一會讀"居"(音),将也有一聲、四聲,對于剛剛學字的孩子也會造成很大的困擾。”蘇桂元耐着性子給同齡人普及象棋知識,卻一再以失敗告終。
怎麼辦呢?蘇桂元在家憋了一個多星期,在紙上又寫又畫,終于“發明”出圖示版象棋。“車輪用圓圈代替,滾滾向前嘛。馬有四個蹄子,就用四個點表示。三角形最穩定,用它來表示将。”
在圖示版象棋中,蘇桂元分别用圓圈、四點、圓點、三角、箭頭等标識代表車、馬、兵、将、士等棋子,簡單明了。後來,他又向八級電焊工的二舅求助,二舅用鋼鋸條、什錦锉等工具在象棋背面又磨又锉,再分别染上紅藍兩色,圖示版象棋就制作完成了。有了它,小朋友們不到半天時間就能掌握中國象棋的下法,玩棋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了。
後來,随父親工作調動,蘇桂元一家先後在湖南、安徽等地落腳,最後又回到遼甯,蘇桂元始終随身攜帶着當年他設計的圖示版象棋。蘇桂元一生從事教育工作,他還為圖示版象棋賦了一首詩——“車輪縱橫馳騁,駿馬四蹄生風,炮台震天動地,兵卒點石成金,将帥穩如泰山,衛士兩肋插刀,丞相固若金湯。”
蘇桂元曾在公園、廣場展示過圖示版象棋,許多市民圍觀詢問,其中還包括不少外國友人。别說,這圖示版象棋還真是中外通用,經過簡單解釋,外國人也能很快掌握玩法。通過象棋,蘇桂元和一個南非小夥子成了好朋友。南非小夥子回國時,蘇桂元還把一副自己制作的圖示版象棋送給他。蘇桂元教過的學生中,也有許多孩子出國深造,有的學生臨行前也向老師讨要一副這樣的象棋。看到中國象棋以這種形式走出國門,蘇桂元很為自己當年的小發明感到自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