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王某應吉水縣文朋詩友的邀請,到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采風。期間,王某與文友聊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話題。吉水縣的文友以為吉水縣的進士數量在吉安地區排第一,我說:“廬陵縣進士數量在吉安府排第一,吉水縣屈居第二。”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這句響當當的古語,體現出吉水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在文友們的印象中,吉水縣的進士數量應該在吉安地區排第一。在清朝和現在的江西省級地方志上面,吉水縣的進士數量卻排在廬陵縣之後,在吉安府排名第二,這是怎麼回事呢?
要把這個現象解釋清楚,就得從我家先祖王炳文開始說起了。王煥,字炳文,北宋吉水縣報恩鎮澤泉王家村人,最高做到南昌(洪州)知府之位。北宋天聖五年,王煥進京趕考,跟大名鼎鼎的包拯、歐陽修同場競技。
這一屆科舉,來自吉水縣的王煥跟包拯一起,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來自吉水縣明德鄉的歐陽修,則是因為偏科名落孫山。當時的科舉要考時文,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時事評論類文章。時文是歐陽修的弱項,歐陽修因此落榜了。
歐陽修痛定思痛,去武漢拜時文大家胥偃為師。胥偃覺得歐陽修天資聰慧,前途不可限量,就把女兒許配給歐陽修。歐陽修在嶽父兼恩師胥偃的教導之下,時文水平突飛猛進,終于在北宋天聖八年金榜題名高中進士。
北宋景佑元年,吉水縣雲蓋鄉流坑村的董洙、董汀,董儀、董師德、董師道五人同榜高中進士。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花耀貼金,一門而五董”。一說到流坑村,估計就有人要問了:“流坑古村不是歸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管轄嗎?五董咋成吉水縣人了?”
要把這件事情扯清楚,就得說一說公元1054年吉水縣與永豐縣分家的事情。這一年,宋仁宗下诏,将原屬于吉水縣的永豐鄉、報恩鎮、興平鄉、龍雲鄉、雲蓋鄉、明德鄉劃出來,設立了永豐縣。
1054年的歐陽修,虛歲48歲。他的老家明德鄉被劃到了新設立的永豐縣。47歲的歐陽修是吉水縣人,48歲的歐陽修就成了永豐縣人。同樣的道理,我家先祖王煥也成了永豐縣人。一門五董也由吉水縣人,變成了永豐縣人。
南宋紹興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149年。宋高宗下诏,将撫州的崇仁縣一分為二,原屬于崇仁縣的天授鄉、忠義鄉、樂安鄉被劃到了樂安縣。宋高宗覺得樂安縣轄區範圍太小,就把雲蓋鄉從永豐縣劃出來,劃歸樂安縣管轄。如此一來,董洙、董汀,董儀、董師德、董師道就變成了樂安縣人。
《宋史.文天祥傳》記載,文天祥是吉水縣人。文天祥的家鄉在後來的行政區劃調整中,被劃到了廬陵縣。吉安市設立青原區的時候,文天祥的家鄉富田鎮,又被劃歸青原區管轄。如此一來,文天祥就從吉水縣人,變成廬陵縣人,現在又變成青原區人。
吉水縣的初始轄區,包括今天的永豐縣全境、吉水縣水東地區、青原區大部分地區,還包括撫州市樂安縣的湖坪鄉、牛田鎮、萬崇鎮、羅陂鄉。吉水縣在曆朝曆代的行政區劃調整當中,都處在被割肉的狀态。吉水縣不僅被劃走了轄區,還被劃走了文天祥、歐陽修、王煥、五董等一大批進士。
清朝的時候,朝廷按照當時的屬地管理原則,把王煥、歐陽修等劃到永豐縣,把文天祥等人劃到廬陵縣,把五董等人劃到樂安縣。現在的江西省級地方志,沿用清朝的史料。如此一來,吉水縣的進士數量就少了很多。于是乎,就出現了吉水縣進士數量在吉安地區隻能屈居第二的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