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小飛蟲們也越來越多。
如果飛蟲停在皮膚上,還能輕輕拂掉,可是飛進耳朵裡可咋辦?
外耳道皮膚有耵聍腺,能分泌耳屎(大名耵聍);它能黏附灰塵,阻止異物入侵,對外耳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蟲子飛進外耳道被耳屎黏附并且死亡,我們甚至可能感覺不到。
耳屎可以随着咀嚼、說話等運動排出耳道外,所以即使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用太過擔心。
但是,如果飛進耳道内的蟲子還活着,這就不太好辦了。
小蒲姐在網上看到一個方法——用手電筒照耳朵。
是啊,大部分昆蟲都有趨光性,可以利用這個原理,把手電筒對着耳朵照射,昆蟲就會向着有亮光的地方爬出來。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大多數的昆蟲,都不能夠倒退爬行,也很難在外耳道裡調轉方向。
所以,蟲子們進入耳道後,如果還僥幸存活,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不斷向鼓膜爬行,越爬越深。
活昆蟲除了會給人帶來心理陰影之外,還會帶來鼓膜穿孔的風險,引起化膿性中耳炎。
耳朵裡的小蟲爬行搔動時,可能會引起噪聲、癢感、異物感、劇烈耳痛;嚴重的話,甚至會損傷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一旦損傷鼓膜,耳朵的疼痛更為劇烈,而且聽力顯著下降。
如果蟲子已經死亡,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外耳道的蟲子屍體,可以用濕棉把它蘸出來。
但要是蟲子還活着,千萬不要掏耳朵。
蟲子有趨利避害的天性,掏耳朵很難掏出它們,倒是可能讓蟲子在躲避手指追殺的情況下越躲越深。
可以在外耳道滴3~4滴橄榄油、嬰兒油或者酒精。
在蟲子死亡後,把耳朵朝下,讓蟲子随着液體流出耳朵。
如果蟲子沒能自行流出耳道的話,應馬上去醫院請求醫生的幫助。
(本文經過百科名醫醫學團隊及專家審核)
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